探索工笔与写意的发展轨迹

2020-01-06 07:53余洋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工笔画工笔技法

余洋

谈到中国绘画,首先要从工笔与写意的起源谈起。工笔画起源较早,它可以追溯到战国楚墓中的帛画和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古帛画,《夔凤妇女图》就是最早工笔重彩画代表作之一,特别是轪妃墓T形“非衣”,构图巧妙,线描精细,设色绚丽,显示出当年工笔重彩画的高度。到了魏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等作品开创了工笔画以线描为“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的主要绘画技法,此种技法充分体现了书法走笔中的遒劲骨力及古质精神。到了隋唐五代,出现了《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及吴道子创造的奔放洒脱变化无穷的“莼菜条”,都显示出“高侧深斜,卷褶飘带之势”鲜明工笔画技艺。他们的绘法精湛、娴熟,强调笔墨线条轻重浓淡的立体效果,适当压缩色彩在画面上的比重,取得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特殊效果。随着唐朝盛世到来,宫廷达贵附庸风雅,促进了宫廷画家诞生。而宫廷画家与民间艺匠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绘制出许多“曲眉丰颊、体态肥胖”绮罗人物工笔画作来,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陈之佛的《秋艳图》等等,颇具盛名。五代时期工笔已基本形成独立画科,作品的取材、设色等技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以徐熙野逸、黄荃富贵为代表的绘画名家们其技法奠定了工笔画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基础,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更是超凡脱俗,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整幅长卷构图生动,布局严谨、线条流畅、工细灵动、设色雅致、神韵突出,是富于层次感与表现力的工笔画佳作。

宋朝社会富足殷实,延续了唐文化的繁荣,堪称工笔画的鼎盛时期。说起宋朝文化,就不得不提北宋末代亡国之君宋徽宗赵佶,这位“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艺术造诣高超,诗词歌赋无不精通,因为他的偏好,对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以及对于前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都有过突出的贡献。包括他本人的传世作品就有二十余件,最具代表性《芙蓉锦鸡图》、《祥龙石图》等,无不表达出他的工笔精细与独到之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创立的“瘦金体”,也是书画艺术领域的翘楚。当然宋代文化市场繁荣,还包括其它学者与画家的贡献,其中李公麟的白描画种就是一绝,原来白描大抵是用来打草稿的,而他的白描如行云流水,变化无穷丰富,具有很强的张力,他画的《五马图》把人、马用单线勾出,比例准确,肌肉骨骼结构清楚,甚至连马毛色所具有的光泽度也细致地表现出来,飘逸灵动、风神入化,如同一曲古乐,钟磬清悦、滴翠沁心,是古代第一流的白描作品。还有韩拙所编《山水纯全集》,所描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及所作《牡丹图》光色艳发,妙穷毫厘,仔细观赏并可确信所画的是中午牡丹,其画面中猫眼有“竖线”可见,创意独具匠心。后又有张彦远撰写了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它对绘画历史发展、理论阐述、有关鉴赏收藏方面的叙述及370余名画家传记等“教科书”式的讲解,都为工笔绘画技法承先启后的发展,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还有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它详细记载了当年各位工笔画家生平、师承、艺术思想及绘画成就,反映出唐末至北宋中期绘画发展的全貌。为了完善前几本书的遗漏,南宋邓椿撰又专心书写了《画继》十卷,它以杂记体裁记录了对工笔绘画艺术见解、私家收藏作品目录及画家们传记等,颇具见地。到了元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赵孟頫在学习古人的画法中既不尉古意,又扬长避短自辟蹊径,他的《松陰高士图》、《秋郊饮马图》等,画工细腻、落笔精巧,皆具工笔画技法的最好体现。到了明清二代,工笔画逐渐被写意画所取代,但在宫廷画院里还保留着工笔画的一席之地,主要代表画家有:边景昭、林良、吕纪、仇英、陳洪绥等,例如他们的《竹鹤图》、《鹅泳图轴》、《枫溪垂钓图轴》等都是上乘佳作。清代中期写意绘画盛行,工笔绘画技法无不受到其影响,画家恽寿平开创了没骨工笔技法,他采用工兼写的手法,不用墨笔勾勒轮廓,直接用色彩渲染,如他的《红梅山茶图》、《蓼汀渔藻图》等,画面丝毫看不出勾勒痕迹,别具一格。

清后期国门大开,港口文化兴盛,西洋绘画艺术也随之纷至沓来,工笔绘画艺术逐步吸收了西洋绘画写实技法,在绘画过程中减弱明暗对比,减少高光,加入透视法,呈现出实物远近变化及明暗转折的关系,画面既有立体感又有中国笔墨趣味,近代耳熟能详的艺术家,如: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吴冠中等,都在此期间为创新工笔画艺术,作出过杰出的贡献。虽然工笔画在早期中国绘画史中占有主导地位,但到了元、明、清以后,由于水墨写意绘画技法的发展,工笔绘画技法逐渐衰落,直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笔双勾画派几乎绝迹。民国以后老一辈书画家于非闇先生积极倡导复兴工笔绘画技法,他身先士卒从学清代陈洪绶入手,后学宋元花鸟,深入挖掘两宋院体传统技法,研究赵佶,以他的笔墨意趣为基础,绘制出《仿宣和御笔花鸟》工笔画作来。此画意境疏廓里见真意,传神中见技法,尤其是画中羽毛鲜艳的小鸟,微微仰头的一瞬,极显无邪古趣之意。于先生多年在古物展览场工作,接触过不少工笔古画,开扩了视野,拓展了画艺,从创作、研究到传承,于非闇先生与同道中人作出了不少努力,使得工笔绘画渲染层次丰富、形象细腻逼真的精髓得以发扬光大,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夯实基础。

关于写意画,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隋朝,自隋开始有了山水画,而山水画强调的是“平远、高远及深远”等透视法,正好是写意绘画手法创作的亹源。比如:平远就如同“漫步在山阴道上”,焦点在不断变化,可以画出概括江山万里之势的长卷;高远像是无人机从山顶缓慢下降,焦点随着视线在变化,从山顶画到山脚,可以画出立轴长卷之闰;深远则是运用远近山脉的形态浓淡对比,画出立体、山谷深邃的效果。综合它们的特点,画面上的行云、流水、山脉等少不了挥毫泼墨之处,写意手法自然融入其中。当然,少量人物及建筑物的加入,才能显示出这幅画饱满丰富,生机勃勃,有了烟火气。如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迄今为止存世最早的写意山水画,它以青山绿水为背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风貌,通过水墨浓淡的变化,探索了“咫尺千里”的透视观。到了唐代,文化繁荣,生活富足,统治阶级生活奢侈,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有了新的要求,绘画艺术更是朝着广度和深度发展,在此期间出现了不少写意绘画高手,如:画鹤的薛稷,画马的曹霸、韩干,还有画龙的韦偃,画牛的戴嵩,等等。五代以后,水墨写意绘画技法基本成熟,在此期间出现了两位对后世颇巨影响的绘画大师黄筌和徐熙,形成了“黄筌宝贵,徐熙野逸”的两大流派,这在黄筌《雪竹文禽图》和徐熙《飞禽山水图》画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宋朝时期,写意绘画水平已经达到“和物逼真”的程度,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对写意画最好的赞颂。以李成、范宽的代表作为例,他们的《读碑窠石图》、《溪山行旅图》等,都是写意笔墨的上佳表现。南宋后出现了号称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他们以清奇峭拔的形象和简括的笔墨,开创了空灵雅秀的南宋院体画风,他们的写意多用湿笔,“水晕墨章”之迹隆重,这无不创造出无限写意效果的可能性,如:李唐《百牛图》、刘松年《撵茶图》、马远《踏歌图》、夏圭《溪山清远图》等均属湿润写意、难以复制的传世佳作。

到了元代文人画盛兴,强调有“士气”和“古意”,创作上遗貌求神,尚主张意兴抒发,讲变化而轻刻画,始用干笔“墨兼五彩”之技。元代后期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发展文人画的良好土壤,所以在此期间水墨梅竹风行一时,特别是画竹的名家之多,如:李衍、高克恭、吴镇、柯九思等,作品流派之广,是任何朝代无可比拟的。元末倪瓒“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说法,更是将这种写意风貌概括得恰到好处。墨法已备,艺技也达到适当的要求,不再取悦于工丽,以清淡水墨写意为主,是元代绘画的一大特点。到了明清时期,写意绘画才真正得到确立与大发展,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之新格局,后有沈周的笔墨精妙及浓墨浅色,还有陈白阳的生宣作画,重写实水墨淡彩,使得水墨韵味产生出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而徐青藤更是推波助澜,他用笔狂放淋漓“不求形似,但求生韵”,他的《杂花图卷》、《墨葡萄图》充分展现了写意的情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徐渭的大写意画风,更是对后来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杨州八怪及近代的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朱宣咸、李可染等艺术家影响极大。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与创新,写意绘画在此时期进入了全盛阶段,八大山人和石涛是写意绘画史上重要名家,他们无论是笔墨、造型、章法,还是在绘画立意寄情方面,都有别出心裁的奇妙之处,例如:八大山人的《荷花小鸟》、《孔雀牡丹竹石图》都是他艺术观手法的体现。而石涛是一位诗书画贯通的画家,他的绘画脱尽窠臼、豪放潇洒,如《云山图》、《墨荷图》构图新颖大胆,出奇制胜,尽显含蓄隐约之妙;而他的《画语录》盛传于世,集中表现了他的艺术思想及精湛技法,对后来者起到了发聋振聩的作用。

明代写意绘画的发展,有它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就明朝后期大书画家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所以说水墨写意,用意第一,用笔第二。清代早期文化发达,文人参与绘画者众多,就此形成两种艺术流派,如:继承明末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一派,他们以摹古为宗旨,受到皇室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强凋笔墨技法,追求蕴藉平和的意趣。又如:活动在江南地区的一批民间画家,他们以金陵八家: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岑、胡慥和四僧:石涛、朱耷、髡残、渐江,新安派为代表,均寄情于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具有冲破樊篱、开拓创新的精神。清代中期,江南地区水陆畅达,商业兴旺,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享乐,书画也就成了当时热销品之一,至此涌现出一大批书画名家,以杨州八怪,如:金农、黄慎、郑燮、李蝉、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骋等为代表,他们个性鲜明、风格怪异,作画时重视生活感受,强调抒发性情,作品多为梅、兰、竹、石,善用泼墨写意,形式不拘一格狂放怪异,在画坛上独树一帜,富有创新精神。清朝末年,“海上画派”的出现,使得嘉庆、道光以来写意花鸟冷落局面为之改变,这个画派起源于赵之谦,盛行于任伯年、吴昌硕等,如赵之谦《等春意图》和《山茶湖石图》、任伯年《陈小蓬斗梅图》、吴昌硕《姑苏丝画图》等墨色隆重、用意鲜明,对于近代水墨写意的发展作出过较大贡献。公元十七世纪,“五四”运动前后,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下,一批有志于中国绘画革新的画家,如:李叔同、高剑父、徐悲鸿、刘海粟等艺术大师,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把(西方)欧洲绘画技术引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改革。

寫意绘画是一个按照人的意志,设计改造描绘的精神世界,它顺其自然而不越矩,展现生活真实感觉,强调自然写生创意,如:近代颇具声誉的写意名家,无论是下笔奔放造型夸张的朱屺瞻、崔子范、陈半丁,还是造型严谨笔法工整的陈之佛、郑乃珖、杨瑞芬等,他们都是以自已的思想创作维护着传统写意绘画的观念,并参与到革新的论战中,“精研古法,博取新知”,开展了一系列中国画的改革研究、课题座谈与观摩教学活动。如:以88岁高龄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画作《红梅图》的朱屺瞻先生为例,他画风老辣,自成一体,既继承了传统古法对红梅的笔触,又独创了红梅花瓣的点法,使其色艳而不俗,傲骨而不骄;而崔子范先生的《螃蟹》、《菊花》等作品,无论是在构图和笔法上,都明显留有齐派的痕迹,但又不似白石的界定,精湛的技艺和孩童般的心灵,成就了崔子范先生的厚拙朴实的画风;再就是师从吴昌硕的陈半丁先生,它的《卢橘夏熟》、《高枝带雨压雕栏》等,笔墨苍润朴拙,设色巧妙,形象简练概括,作品有承明清诸名家之风范。写意绘画是中国水墨绘画发展的高级阶段,历经千余年的锤炼已基本成熟,但需进一步探索与发展。当代写意绘画虽已走入一个多元化的阶段,但传统的技艺一直都是写意创作之根本,虽然时代不同了,新社会新风尚,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艺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时间与空间观念的改变,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绘画视野,现代人的“意识思想”也不会等同于千余年前的古人,但绘画落笔抛开杂念“不知我之为物,还是物之为我……”的任才情驱使,纵情挥毫的精神没有变,艺术让人类同世界万物对话的思想没有变,自然而合符常理的创作意境没有变。写意绘画产生于封建社会,传统的技法必然体现封建时代人的观念,带有封建时代的烙印,长期的封建专治制度极大地限制了人们艺术个性的发挥,因而也局限着写意绘画的高度,如今科学技术发展,世象万物更新,绘画材料材质的变化,这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讲将是个全新的体验,怎样创作出符合这个时代的写意绘画佳作来呢,它需要绘者们的更加努力。

关于“工笔”绘画,古人称它为“细笔画”,它是中国绘画技法类别之一,形象工整严谨,笔画精谨细腻,与写意画技法相比,它属于真实再现的一种,无论是人物、花鸟还是山水,都力求于形似缜密,注重写实。工笔绘画又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两类:工笔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线条来描绘对象,不涂颜色。工笔重彩就是指用工整细密线条勾好,再敷设重色的画。初涉工笔之前,最好先学习白描,白描是基础。先买来熟宣纸或熟绢布,把画用宣纸或绢布蒙在上面,用铅笔或柳条描摹,练习一下手感和笔触。为了练好基本功,学习起初最好选择一些名家的画本、画作进行描摹,比如明朝仇英的《临宋人画册》、清朝恽寿平的《山水花鸟册》等,注意!用笔临摹也是对走线的练习,不可马虎,反复描绘,才能熟练生巧,但笔迹落稿后要一次画好,因为宣纸或绢擦试是有痕迹的。成型之后,可以用线笔沾墨勾勒好,多加练习后,方可直接用勾线笔来描摹。白描练熟之后,就可以动手进入重彩阶段,临摹一些名家好的绘画作品,起初多挑选一些笔法简单的花卉开始,然后再是花鸟鱼虫,最后是人物。初学者先拿页筋笔勾线,时间长些就可以一手握住二支笔,夹行而用,一只描红小细笔,一只大白云,描红小细笔上色,大白云沾白水匀染使。初学晕染时,宁可先淡一些,如果色彩不够,可以加染,若是一下子染得太深,错了没法添补,也缺少层次感。当然不能一味练习临摹,在练习笔法期间加强学习一些绘画的理论知识,了解一些绘画历史的脉络。很多绘画工具书都会教授一些绘画的特殊技法,不同的课本会有不同的技法,只有博采众家之长才能学到更多。另外,画工笔一定要静心细致,临摹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去自然界写写生,再回到画室来自已创作。

工笔绘画非常繁杂,它是我国传统平面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艺术领域也独树一帜。工笔绘画按题材内容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三大类,如故宫书阁的通景画、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等,都是工笔水墨、浅绛、表绿、金碧、界画等的艺术形式体现,他们的精湛技艺、细致笔墨及刻神入微的意韵,均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工笔绘画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唐代,在唐代绘画技法日臻成熟,当然也得意于当年织布技术的进步及绘画材料的改良。据米芾《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都力求注重“细节”与“相似度”,在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布上作画,画艺高低立竿见影。先用小狼毫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才能呈现出形神兼备的艺术作品来。因为工笔绘画历史悠久,所以在长期的发展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以线造型、以线写物,工整、细致、严谨,勾勒时用中锋,以固有色为主,设色明快、沉着、艳丽、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及审美意趣。工笔绘画对于笔、墨、纸、砚有着严格的要求,用墨主要选用墨块或墨汁,用纸首选熟宣或熟绢,白描时多选用狼豪细而尖的锋,品种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狼圭、紫圭等,而染色时一般用: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和其它软毫毛笔,但纯羊毫笔不主张采用,虽然含水效果好,却过于柔软没有弹性,不好掌握。把画纸或画绢涂上底色,做大面积的渲染,这种做法继唐代宫庭画家发明后,后来许多工笔画家们纷纷效仿,经常会在画稿定图前进行,这样一来既加强了熟宣或熟绢的稳定性,二来采用色彩明暗对比烘托,提高了画面的立体感,当然各种宽度的羊毛板或排笔,都是大面积刷染的最佳工具。

工笔绘画技法很多,一般都是依靠线条的刚柔、粗细、巧拙、方圆、疏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的,线是工笔画的灵魂,勾线时不要太快,要摒住呼吸,一气呵成,线形变化不大,流畅而均匀圆浑,具有一定的抽象审美效果,要为敷色留有余地。曾经古人对线条有“十八描”之说,如铁线描、游丝描、行云流水描、琴弦描、橄榄描、折芦描、撅头钉描、蚂蝗描、曹衣出水描、战笔水纹描、阑叶描、减笔描描、蚯蚓描描、竹叶描、乱柴描、枯柴描、枣核描、混描等,而我们画工笔时主要用到的是,如:游丝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兰叶描、撅头钉描这几类,若遇到山川、江河、大地、石块、树桩等这些类别,一般常采用侧锋皴擦来增强厚重与质感,皴擦是河流山川、庭院景观常用手法,隐笔要轻淡,表现要自然,顺势而为,有时也能起到修改败笔的作用。但关于工笔画对于“点”的运用,一般要求飘逸灵动,视觉所到之处,可为花草野卉,可为苔点水迹,也可不计较何物,仅为画面装饰所用。点又分小点、中点、大点等,它按照画面布局不同,结构排序,用点时一般要求与画面用笔一致统一,不突破主题范畴。工笔绘画对于染色要求更多,有分染、统染、烘染、提染、点染、斡染、平涂、醒染、接染、衬染、填染、刷染、罩染等,分染要分出物体结构的凹凸,将色彩拖染开来,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并制造出一种立体感来;统染在绘画过程中,根椐画面明暗处理需要,往往需要在几片花瓣或叶子上渲涂,以强调整体明暗与色彩关系;烘染是为了突出某些主题或表现一些特定的环境气氛,而在物象周围进行大面积的渲涂;提染绘画接近完工时,采用小面积局部提亮或加深处理;点染常运用于小型花卉或背景,用写意笔法一笔蘸上深浅不同的色彩,在画面上连点带染,取自灵动之意;斡染是将一块色彩向四周慢慢晕开,画仕女脸颊和牡丹花瓣一般采用这种手法;平涂是在所描绘的物体周围用底色衬托或掩映物体;醒染在罩色过程中画面略显沉闷,用淡淡的深色重新分染,以引出底色,重新使画面醒目;接染在厚薄不同,类似色的同枝干或同花朵上,将二种上色用清水迅速衔接,撞水撞粉相互作用,用一种颜色趁湿接染另一种颜色,使之不露痕迹色晕均匀;衬染是在宣纸或绢的反面上色,颜色大都和正面相近,经过反面上色,使得正面色彩更加厚重、均匀;填染是以不透明色充填,使墨线更加突出,装饰感极强,双较适合画衣服上的装饰;刷染以大笔或排笔涂染大面积的颜色,常用于画天地背景和水;罩染是在已分出色的部分罩上某种颜色,以便在色墨外烘托出一部分景色,以加强主体的营造;当然,关于工笔绘画的添染色彩,手法多样层出不穷,既要平涂浅擦,又要色相得当,这样才能显出画面和谐统一,又富有灵动美感。

近年随着西洋绘画技法及材料的传入,中西绘画技巧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使得工笔绘画在创作与造型上更加精准与明确,西洋绘画中的解剖学、结构学充斥着工笔绘画的二维传统性,依据艺术边沿学的范畴,以文学、书法、哲学、诗歌、乐律轨迹为导向,深入社会生活,吸收东、西方新视觉艺术语言元素,擴展技法与材料的多样性,把传统工笔画的勾勒、渲染、装饰以及西方写实主义手法结合起来,吸取各方思想,转换特色,让传统工笔绘画在新时代唤发出新的生机。工笔绘画一路走来历经多次革命与创新,如何以传统发展为根基,把外来的水彩、油画、版画及本土水墨没骨法融入工笔绘画的技法中,在思路题材、技法工具、颜料再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拓展,全面彰显出它独特的个性,这将是对现代工笔绘者的一个考验。由于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审美意识和人们对艺术价值判断日趋多元化,这就决定了在创作意识、绘画题材、表现手法有着不同于传统时代的特征,意蕴与造型等。为了充分追求写形精准性和外部世界景物贴合性,比起传统工笔绘画形态而言,当今工笔绘画更注重视觉观念上的写实与技法上的结构层次,传统工笔画主要是线面造型,而现代工笔画则强调三维空间感,通过光线、透视、距离等因素来表现物景的结构,为工笔画创作哲学的未来找到根基。

猜你喜欢
工笔画工笔技法
工笔画作品
工笔画
小学工笔画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夏日》国画工笔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粉红荷花工笔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