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虹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枣庄 277000)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档案的管理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1]。信息化档案应具备显著的逻辑结构,能够完成档案信息的采集、管理、业务办理、安全接入和控制等功能。在信息化档案管理任务中,数据采集、数据录入和文件上传/下载是最为关键的工作流程。如果将这三类任务高效、高精度地完成,则能大大提升档案管理的业务水平。目前,信息化档案管理已经基本实现了日常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够对各种文档类型进行归档和存储,并根据工作人员的要求完成相关信息的数字化转换[2]。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点,档案电子化之后的辨别、分类、转交、消除等任务,都可以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比如,档案的信息化服务,可为诸多用户提供合理的快捷操作,既能确保相关信息的安全性,又能尽量提升档案的完整性。每次提取和校对档案信息时,都需要顺应功能的需求和发展,不断提升档案构架的合理性。这是出于对档案管理长远考虑的结果。
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将所有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显示出来,并有助于用户对相关档案资料的搜索、咨询、分析和下载。但是,由于部分档案资料涉及保密特性,这就要求档案信息采集模块具备权限设置功能[3]。本项目中所设计的档案信息采集模块流程如图1 所示。从图1 可以看出,在信息采集过程中需要将旧系统内的数据进行转换,并通过特定的算法进行归档。在权限设置方面,管理人员具备档案管理的所有权,这样既能提升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效率,又能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管理人员可以在该模块进行专项设定,比如,针对某个部门或领域进行灵活性设置、细化不同用户的权限,也可在某一时段开发临时权限。
图1 档案信息采集模块工作流程
对于档案数据的录入,要求具备完备的编辑功能。在执行项目、合同或媒体文件的录入工作时,应当首先对文件进行合理的编号(图2)。系统为档案数据的编辑提供了各种指令,包括增加、删减、排序、修改、保存等。数据录入后支持相应的检索功能,并能根据管理员指令进行复制和导出。此外,档案数据在录入时应及时判断文件的正确性和唯一性。系统提供了多种检验方法,包括后缀名、文件大小、日期等,可以快速判断文件是否错误。如果档案数据录入后需要再次修改,可以直接采用系统中的重归档指令,这样能迅速地替换掉原文件,并在后台将原文件备份。管理员除了能够直接看到新的档案文件,还能查看修改日志,包括录入日志、修改日志和销毁日志等,便于后期档案数据的再次维护。
图2 档案数据录入模块工作流程
信息化的档案数据属于电子文件,根据文件的重要性可设定录入权限,比如某些文件能够根据规则直接对应文件的浏览。档案数据的录入要基于查询功能,否则不但会增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会增加入档出错的概率。录入后并分类完成的档案数据需要进入“建表立档”阶段。即将可供编辑的档案文件整理成表文档形式,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此外,系统采用挂载方式实现档案文件的批量式修改,操作方便。
档案文件或数据的长传与下载流程如图3 所示。可以看出,该过程对于文件的上传需要管理员的审核,在下载时可进行快速搜索,整个操作均需要特定的权限。档案文件在存储时,均具有备份操作,防止在长期管理后出现数据的意外损坏或丢失。数据的上传和下载具备的基本功能模块有维护、压缩和加密等。
图3 文件上传/下载流程
目前,多数档案文件为媒体数据,比如Office 文档、视频、音频等。对于媒体档案文件的高效、精确管理是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最重要内容,也是衡量档案管理水平的关键指标。在该系统中,管理员可对媒体文件进行权限处理,包括文件的添加、删除、编号、替换、修改等,处理方式为数据模型树模式,与微软系统内资源管理器类似,可直接根据编号进行创建。当媒体档案文件发布后,无需对工作模式进行转换,可直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档案信息的检索[4]。对于档案管理员来说,在部分功能模块中仅能够执行目录编著和发布作用,无法对媒体文件本身进行修改。
在媒体档案管理的设置和应用方面,系统提供了独立的工作平台,该平台具有可编程性,并为用户和管理员提供了丰富的指令库,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对档案库内的文件进行自主设置,如档案文件的类型、数据结构、分类手段等。在该平台的设置与应用条件下,信息化档案管理将更加智能化,可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本项目中所设计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满足当前飞速增长的数据存储和管理需要,适用于各种行业和领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可以为更多用户提供更方便与合理的操作,在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又能提升档案管理的可编辑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的需求也将随之改变,只有不断提升档案构架的合理性才能适应档案的长期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