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将与法国、波兰、意大利、芬兰、比利时、瑞典、斯洛伐克、西班牙等8个欧盟国家联手建立欧洲第二个电池制造与回收联盟,宝马、巴斯夫、瓦尔塔等都是该项目的参与企业。(网络供图)
欧盟正在制订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到2050年实现完全脱碳,增加欧洲能源系统中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所占的份额将是这一战略的核心。欧盟方面表示,化石燃料不应再成为主要的能源,为房屋供暖、为食物加温或者为汽车提供动力,而是要更多地采用新能源汽车、电加热和可再生能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据悉,欧盟提出的2050年脱碳提案预计在下个月获得欧盟各国领导人的批准。其中,依赖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如果能从“公正的过渡基金”获得财政援助,阻碍将会更少。
即将上任的欧盟委员会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承诺在其任职的头100天内宣布一项“欧洲绿色协议”,旨在使欧盟实现其2050年目标。
商务部:中国将继续扩大能源对外开放
11月8日,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在出席第八届中国国际石油贸易大会时表示,稳定、增长、开放的中国能源市场有利于所有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中国将继续扩大能源对外开放,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向纵深发展,为各国提供更多、更好的合作机遇。
任鸿斌表示,当前国际能源格局经历深刻变革。国际原油供应趋于多元,世界能源生产中心从中东向北美地区倾斜,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型经济体消费增长较快,北美、欧洲、亚洲三大主要消费中心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任鸿斌指出,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中国将加快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在世界油气领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第一,共享国际油气合作新机遇。第二,增添油气发展新动能。第三,携手应对全球能源新问题。
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或再提速
国家发改委网站近日发布《中央定价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其中提到,成品油价格暂按现行价格形成机制,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化适时调整,将视体制改革进程全面放开由市场形成,预示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再提速。
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成品油价格将视体制改革进程全面放开由市场形成,公平的市场环境、完善的制度建设是我国成品油市场高效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近几年国家不断为市场化推进体制改革,后期在税收政策、中央及地方消费税分配等方面继续改革,确保成品油市场化的进度。未来在监督体系逐步健全的情况下,成品油完全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中国石化注册首个上海期货交易所商品
10月31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布公告,同意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东海牌”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注册。这标志着中国石化作为国内最大沥青生产商成功登陆上海期货交易所,“东海牌”石油沥青也成为中国石化首个上海期货交易所注册商品。
环渤海地区最大LNG项目落户唐山曹妃甸
日前,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重点工程——唐山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及配套外输管线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核准。项目总投资达320亿元。唐山LNG是目前环渤海地区在建和规划LNG接收站项目中接卸能力最大的项目。工程分三期,一期工程2022年完成后供气能力将达到700万吨/年。
全球首个220万吨/年PTA装置开车
10月30日,由惠生工程承担全厂设计的新凤鸣集团浙江独山能源220万吨/年PTA装置一次开车成功。独山能源PTA项目的投产,标志着惠生工程成为全球首家将220万吨/年BPPTA工艺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的公司。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在2019中国化工学会年会上致辞。田源 摄
化工:加强创新,走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之路
10月18日~20日,中国化工学会在青岛举办两年一度的年会。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年会上交流了化学工业发展的新动向,为化工发展把脉,加强创新、走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之路成为大家的共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陈建峰提出,我国绿色化工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布局应以“分子科学+智能科学”为手段,形成以“分子—产品—园区—工厂—行业—生态系统”为主导的绿色过程及绿色产品工程,建立围绕技术链、价值链和产业链的绿色化工资源配置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指出,我国一些产品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由于缺乏深入的研究开发,技术水平差距在逐步加大。我国应加大对炼化产业绿色低碳生产相关技术的支持力度,提升技术能力。
澳大利亚科技与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前国家首席科学家、墨尔本大学教授Robin J Batterham 在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化工领域的重大创新。他表示,要加大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力度,要将技术研究透,不要急于求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在报告中提出,石化工业的前沿方向是制造过程实现“智能+自主+可控”。通过系统自适应优化资源和能源的配置,达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从而实现敏捷化、高效化、绿色化和安全化。
阿美石油公司获准上市
当地时间11月3日,沙特市场监管机构批准全球最大的石油企业——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在该国证券市场上市的申请。在上市之后,该公司有望超越微软和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消息显示,阿美石油上市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沙特国内的利雅得证券交易所,交易可能在12月开始,届时公司可能在那里出售1%~2%的股份,以筹集200亿~400亿美元的资金,这也使得此次公开募股有望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公开募股。阿美石油上市的第二阶段是在海外上市,地点有可能选在日本东京。
十大化学创新将改变世界
2019年是化学领域非常特殊的一年。2019年有两个重要的纪念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盟(IUPAC)成立100周年,以及迪米特里·门捷列夫发表元素周期表150周年。在成立100周年纪念日上,IUPAC首次公布了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名单:纳米农药、对映选择性有机催化、固态电池、流动化学、反应挤出、用于集水的MOFs和多孔材料、选择性酶的定向进化、从塑料到单体、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可逆失活和3D生物打印。
IEA:全球石油需求将在2030年触顶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随着能效更高的汽车和电动汽车的使用,将结束过去一个世纪全球石油需求的扩张,全球石油需求将在2030年左右触顶。
IEA称,虽然目前每天100万桶的增长速度将在未来5年保持不变,但到本世纪30年代石油日增速将降至每天10万桶。IEA在其《世界能源展望》中表示,到那时,乘用车使用的石油燃料将达到峰值。
近日,根据海湾石油化工协会(GPCA)评估,海合会地区化工投资强劲。2019年前10个月,海合会地区化工投资已超过1400亿美元。
10月29日,世界银行在最新发布的一期《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报告中预计,包括原油、天然气和煤炭在内的2019年能源平均价格将比2018年下跌近15%,并在2020年继续下跌。
近日,在由国资委产权管理局指导、北京产权交易所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共同主办的推介会上,共计274个央企混改项目集中亮相,拟引入社会资本规模超2000亿元。
11月13日,国际能源署在巴黎发布《世界能源展望2019》,报告预测,综合多重因素,在2040年前全球能源需求将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远低于2018年2.3%的增长水平。
“氢能还需要继续突破技术经济性瓶颈,才能真正成为革命性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在中国化工学会年会上指出,氢能大规模应用的主要挑战是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与效率、大规模低成本液氢技术和车载储氢氢能技术。
中国石化加快LNG接收站建设。图为建设中的天津LNG接收站及码头二期扩建工程。章铮 摄
“油气在我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十四五’期间,要大力推动天然气立法,为《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提供更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切实实现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陈守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要总结油气开放试点经验,继续扩大试点范围,推出新的矿产资源法,改革油气矿权管理制度,真正实现油气上游勘探开发的放开。
“中国后数字油田时代刚刚起步,在理论方法、技术、人才及品牌等方面亟待补上短板,推动中国数字油田走向智能油气田,在此基础上智能化转型升级智慧油气田。”
——长安大学数字油田研究所所长高志亮在11月7日~8日于西安召开的中国数字油田20年暨第六届数字油田国际学术会议上表示,随着5G、北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将对现有的油田物联网实施更新换代,带来一次巨大的油田技术革命。
“资源高效利用、绿色生产和能源综合利用等技术的集成优化,是炼厂转型和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新路径。”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蒋荣兴在11月6日~8日于广州举行的第十届炼油和石化工业技术进展交流会上指出,炼厂化工转型路线有多种,实质为加氢技术、裂化技术和多种裂解技术的集成优化。
“LNG接收站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当前阶段引入气源竞争、促进供应较为现实的手段,基础设施常态化开放,促进天然气市场改革。”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陈刚在11月9日召开的洋口港LNG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二届陆家嘴“能源+金融”沙龙上表示,在2017年全国大范围供气紧张之后,LNG接收站立项建设突飞猛进,LNG进口多元化局面不断加深。
随着北半球冬季的到来,不仅是中国,欧洲、北美的取暖用石油天然气需求将会大幅增加。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企业,可能停产保民生供暖,毕竟吃饱穿暖、冬天不挨冻是基本的民生需求。冬天油气价格应该不会大幅下跌,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尤其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产品,肯定存在成本支撑。
“地球之肺”亚马孙雨林发生森林大火,给人类敲了一记警钟,这是气候变化给人类的又一记严重警告。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合作。为了让亚马孙的悲剧不再重演,各国需要拿出切实有效的行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低碳环保生活。
虽然美国石油产量的增速放缓,但产量增长在继续,美国仍成为石油净出口国,向市场大量供应石油。在需求前景疲软、供应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这将施压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