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瑜基
(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8)
人们对地理空间位置的命名就是地名,地名是人们在沟通交流中不可缺少的媒介。地名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演变,所以地名具备社会性。地名在经历过多次传播和演变后,由少数人逐渐扩散到成为社会公认的名称。很多地名包含了被命名时所处时代的文化烙印,所以地名具有时代性特性。同民族的人们通常聚居在各自的生活区域,所以当地地名能够反映民族的风俗文化[1]。空间位置是连接社会各行业部门信息互通的基石,地名传递出来的信息是社会信息化的支撑。
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将现实存在是事务,通过二进制编码并通过电子终端呈现。地名信息化,就是把各行政区域的地名和地名相关的数据,分门别类地统计入数据库中,并建立一定的关,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另外地图矢量化等也属于地名信息化。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地名信息化,同时通过卫星定位和电子地图,实现定位导航服务,并且实现对城市公共交通进行定位和路线的查询[2]。我国台湾在本世纪初完成了台湾岛的地名采集工作,并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随后我国大陆也展开了地名信息化工作,北京和成都等城市率先建设了基于地名图的城市地名信息查询平台。笔者所在的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参与了国家级和多个省市区县的地名信息化项目,积累了大量的地名信息化项目经验。
国家建设中地名信息化是基础环节之一,是国家信息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未来社会中地名信息化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1]。相较于传统的地名管理方式,地名信息化是挑战也是机遇,地名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有很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通过信息化方式对地名进行管理,可以对管理者提供科学的辅助决策。长期以来,尽管建立了比较系统、齐全的地名管理机构,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地名的标准化工作,各级地名管理部门和广大地名工作者为促进我国地名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当前地名标准化工作中尚有不足之处,因为完整的信息化体系尚未建立,管理方式也比较落后,所以很多城市的地名管理方式,还未由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转换为信息化方式,所有地名的查询速度较慢,并且时效性和可靠性均较差。同时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缺少图形化等高效表达方法,已经落后于信息化社会中其他多类信息的管理模式[2]。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工业、服务业也在不断确立的新的目标规划,地名变化相较以往变化更为频繁。同时,随着生产力迅速提升,社会经济活动的范围和总量也在不断扩张,人们之间的出行与交流日益频繁,这些都促进了全社会对地名信息化的强劲需求。依托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地名服务,人民群众对地名信息的形式都已具备初步的判断,信息化是满足社会公共管理对地名最有效的形式,也是现代化的地名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地名信息化是当前建设数字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基本保障[3],是我国参与数字全球战略的重要基础。
为地名理论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我们在地名考证、描述、推理、个案分析、局部归纳的效率,地名普查和实际工作中积累的大量宝贵的地名资料,因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数据库而无法利用,通过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挖掘等技术能够对地名理论研究提供各类数理统计分析结果的支持,如地名的地域分布规律、地名通名使用频率、地名命名和更名规律等。科学化的管理地名信息,还需要大数据的支撑。
地名信息是国家自然资源、地理空间信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信息与国防建设、社会管理、人民群众经济活动和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有着密切关系。现代管理和服务活动中的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内政外交等众多领域,都离不开地名信息的支持和服务,地名信息能够为国家多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帮助。
在信息化领域通过地名的信息化工作,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发达国家在地名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既为我国地名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更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地名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差距,吸取他国之长,奋起直追、迎头赶上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信息时代瞬息万变、一日千里,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尽快建立完整的地名信息化体系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的历史使命。
国家信息化建设需要以地名信息化为基础,在国家发展战略上地名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增强地名命名和更名的管理,加强和完善地名信息化建设,可以显著促进地名的管理规范化。强化地名标志设置和管护,有效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进而提高地名管理和服务效率,同时积极开展地名文化建设,实现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推动我国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登上新台阶。
地名信息化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依赖于快捷、准确和规范的地名信息服务,所以地名信息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信息。为了使地名工作实现整体上的飞跃,需要加快地名信息化建设。除此以外,地名服务方式要创新,服务水平要提高,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是及时和便捷的服务。日益频繁的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需要以地名信息化为基础建设良好环境,政治经济发展和文化活动也需要基于地名进行创新[4]。
政府职能的升级优化也需要地名信息化,地名信息是政府开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加快地名信息化建设,实现地名数据共享,可以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改进政府的管理方式,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为了实现政府服务和管理手段的升级革新,需要建立便民利民的地名信息服务机制,在帮助政府管理方式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程中,行政效率也会不断提高。为满足社会公共管理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地名信息化是管理工作中最有效的途径[5]。
电子政务有多个基础数据库,而地名数据是连接各个基础数据库的纽带。地名作为基础信息,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作用逐步凸显。通过地名信息化的建设,可将普查成果数据更好的沉淀和应用,建立有效完善的数据持续更新机制,保证区划地名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地名数据库要和其它数据库建立横向共享机制,在加强国家应急管理、政府宏观调控、社会公益服务等方面,地理信息的作用会进一步得到展现,地名信息化将推动智慧城市和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6]。
地名信息化对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有重要作用。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之一就是加快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将地名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现如今,信息资源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国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现代化建设紧密相关。国家的生产力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受到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的直接影响。地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桥梁,将各领域数据库均要依靠地理空间信息连接。地名信息是地理空间信息的核心部分,是国家自然资源和社会管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信息与国家国防建设、社会经济活动、科学技术研究以及人民沟通交流都紧密相关。在国家的内政外交、工业生产、经济规划等各个领域中,都需要地名信息的支撑和服务,以实现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活动[7]。
笔者在文中详细讲述了地名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我国在2014年全面启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这是在信息化时代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全国性的地名普查。笔者所在的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参与了国家级和多个省市区县的地名普查项目,地名普查工作在2018年进入地名普查收尾阶段,通过地名普查数据建立地名信息管理系统,国家在掌握地名基础数据的同时,提高了地名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在地名普查工作中,国务院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虽然地名普查的范围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依靠领导小组的指导和督促,地名普查及地名信息化的工作顺利进展。本次地名普查极大推动了地名信息化的建设,对于地名工作的后续规划和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社会得以获取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本文笔者曾参与多个地名普查及信息化项目,深感地名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故将点滴思考与感悟整合成文,与广大地名工作者分享,以期推动我国地名信息化建设工作进程,为地名信息化建设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