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20-01-06 20:43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本情感语文

骆 萍

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骆 萍

(宁远县第二中学,永州 宁远 425609)

语文是情感志趣与语言技巧相结合的学科,情感是语文的灵魂。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情感教育,以情激趣、以情促学、以情养情,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利用情感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激趣;促学;养情

刘勰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语,告诉我们,写作是作者“情动而辞发”,读者的阅读是对作者感情的感知理解。由此可知,情感是文章表达的基石,也是学习理解的根基。而要想学好语文,当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兴趣,学生才会身心愉悦地投入其中,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究学习,学有所成。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充分挖掘利用情感因素,用“情”来引领学生,用“情”来触动学生,从而叩开语文的大门。

一 以情激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BLOOM做过专门研究,证明满怀兴趣的学习,可以明显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相反的,“无趣”的学习,不但学习效率低下,时日一长,甚至会让学生倍感压抑、厌倦,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前期乃至整个学习阶段,都要先打好以下两个基础:

(一)用对语文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衣带渐宽终不悔”,作为语文老师,自己首先要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一往情深,深谙其中的种种妙处,方能带领学生登上语文的最高峰,“一览众山小”,从而轻松的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老师本身就是一本活色生香的语文教科书:挥手而书,用黑板上一个个或铁钩银划、或端庄清秀、或古朴典雅的汉字,告诉学生什么叫艺术美;随手拈来,满肚子的典故、新闻时事、美文趣事,侃侃而谈,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告诉学生什么叫语言美;热爱生活,用激情表达对外界的渴望、自然的探索、生命的思考,让语文与生活鲜活地接轨,让情感酣畅淋漓地抒发,告诉学生什么叫生活美。如此,让学生流连于语文的包罗万象,神秘莫测;惊叹于语文的千古传承,绵延不绝;沉醉于语文的字字珠玑,耐人寻味。

正是因为有了教师对语文的这份热爱之情,才可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无声感染,展现出语文独有的芳华与魅力,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如磁石般将学生牢牢吸引,为他们种下兴趣的种子,为他们后期的学习蓄势。

(二)用对学生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了教师对学科的热爱外,还有一大法宝,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研究表明,一个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对其任教学科的兴趣也会因爱的程度而增长。再说,有哪个学生内心不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呢?教师要全身心的关心爱护学生,体现在平常生活中,就是多对学生报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了解其心理动态和学习诉求,中肯地给学生提供意见或给予指引,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亲其师,进而乐其道;体现在课堂上,就是相信学生、关注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把他们的主体地位摆在首位。老师要善于保护那一闪而过的思维的“火花”,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最大化的享受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当一个老师成功点燃起了学生学习兴趣的这把火,以后的学习更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情感才能唤醒情感,情感与情感才能产生共鸣,利用好两个“热爱”的情感纽带,连好与学生的“情感磁场”,教师将学科魅力、人格魅力慢慢渗透到学生的灵魂深处,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步步亲近语文,进而爱上语文,为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 以情促学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营,语文课是感性的、人文色彩浓厚的,这就要求教学中教师更要善用情感,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把他们的“有点爱”变成“深深爱”。将“兴趣”进一步升级为“志趣”——对语文的无比热爱,保持学习语文、探究语文的长久动力。

(一)用自身的激情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唤起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教师自身的激情很重要。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地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对生活的激情和对教学的激情。试想一下,讲台上一个悲观消极、倦怠生活的教师会上出生动有趣、富有温情的课来吗?答案是否定的。诚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君所说“教法即活法”“你如何活,你就必将如何教”。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活法的直接体现。拥有爱文字、爱生活的初心,保持对生活和教学的激情,才能缔造出课堂的灵动与美好。那么,如何将激情与教学巧妙结合呢?

首先,教师要走进文本,仔细研读文本,用自己的生命体悟和审美情感去解读文本,发现文本在语言形式、情感内蕴的独特性,被它的文质兼内容所感染、打动。在此基础上,再广泛地涉猎其他的相关著作,能让教师的视角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对文本研读得更透彻,对教学内容把握得更精准。把审美和思想的境界推往更深处,挖掘出文字后直指人心的力量,那么由此带来的感动、震撼将更深刻,远非对着教参照本宣科感动着别人的感动,这种肤浅的、虚假的阅读感动所能比的。

更何况,只有教师自己真正被文本感染、打动,才能从内心中迸发出教学的激情来。其次,立足于这份感动、震撼,教师再结合个人素养、教学经验及学情的把握,对教学的设计、节奏的把握、语言的锤炼、情感的升华等细节进行取舍雕琢,量身打造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最佳教学方案,激情才有了具体的依托、体现。当然在教学中,激情的展现也有“技”可循,如根据文本主题的不同,格调的不同,内容的不同,教师语言节奏可轻重缓急,语调可抑扬顿挫,语气可富于变化,再配合适当的身体语言,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讲述美景时,让人身临其境;讲到高兴处,让人心花怒放;讲到悲伤处则催人泪下。拨动学生心弦,引起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与作者的精神进行对话、交流。

教师通过自身的激情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启他们心智的大门。当他们能以文本为范例习得其语言表达技巧,以文本为精神食粮汲取成长道路所需营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思想境界的都会不断提升,修养和品味也会更上层楼。

(二)用文本的情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来不曾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语文教材中,各种文本体裁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因此,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可以借助多种方式来达成教学目标。或倾听,或吟诵,或赏析,或感悟,教无定法,依文而定。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或音乐,或图画,或美文,或动画,围绕课文主题来创设一种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让学生不知不觉沉浸其中,通过文字品味,受到熏陶感染。如在教学《荷叶·母亲》时,一幅风雨交加中荷叶俯身护莲图,一首温馨柔美的曲子,一段感人肺腑的文字: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视觉、听觉营造的动人情境,强化了文字的感染力,深深地唤起了学生对母爱的回忆,打开他们情感的大门,激起他们心灵的浪花。于是,透过字里行间,他们懂得了作者情感,理解了课文。更由此,懂得了母爱,激发了他们对父母的感恩。这样的语文课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感动、获取美,得到精神和美的双重享受,学生如何不变得愿学、乐学呢?

教师将文本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相通、相融后,学生得到的不仅只是审美的愉悦感,那些包含美好、纯洁、崇高情感的涤荡,而是自我的觉醒、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真善美的追寻。用好了文本中的情感,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渴求。文字因情感的跃动,不再是让人厌烦的、单一乏味的黑色字体,而是一种人性的召唤、交汇与碰撞,这时点燃的就是学生如星火燎原般的学习热情了。

(三)用活动情感体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都说语文作文教学最难,学生们空洞、虚假,甚至千篇一律的作文让语文教师倍感头疼,哪怕再三奋臂疾呼真实、真情、个性。除了把学生逼得越来不想、越来越不会写作外,自己也是焦头烂额、束手无策。而在善于调动学生情感的教师手里,问题却能迎刃而解。

面对学生“无米做炊”“无情可抒”的写作困境,语文教师要巧搭平台,大力倡导作文生活化,借助各种活动,将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如开展读书交流会,演讲比赛,观看电影、电视等活动,打开学生的视野,进行情感熏陶,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丰富学生的情感。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就提高了,也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此时,教师再抓住时机,适时引导,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并积累情感,写作自然游刃有余。如“兴奋”是一种极平常的情感,但到底是什么感受,学生多说不清楚,如果借助一次比赛获胜之机让学生体验,就会说出“心跳快”“忘记了一切”“总也坐不住”等感受来,感受越多,他们倾诉的要求就越迫切,用语言描述得就越生动、具体,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是干干巴巴、磕磕绊绊的了。语文源自于生活,而回归到生活即回到了本源,找到了写作的源头。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活动经历,都会触发学生丰富的活动情感,活动情感体验得越多,学生的思维会更敏锐,情感会更细腻,发现会更独到。水到渠成,作文的灵感抑制不住的喷涌出来,大到主题的选择、写作的技法、素材的取舍,小到语句的流畅、词的情感,不待教师教,学生就能体悟出来,流畅的表达出来,正好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教是为了不教”。

除了生活,书本也是获取作文素材的宝库,特别是经典著作。随着电子化阅读的普及,漫画、言情、恐怖悬疑之类似乎更受学生追捧。想让学生静下心来读读经典,还是需要教师精心找准经典与时代挂钩的点,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整合最有争议、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多形式的读书会来进行交流。以活动带动学生,他们不再做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是该学习借鉴,还是该批判否定?书中的人物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着他们的思想。哪怕不成熟,他们也在用自己的理智与情感在审视作品,从而领悟经典不朽的原因。这种情感的体验促进了学生的理性思考,为他们写作时增添了一份深刻的底蕴。

总之,要从多方面入手,课内与课外结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方式助长其学习热情,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其丰富的情感,最终促进他们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 以情养情

重视情感教学的意义,不仅使学生爱上学习,更是因为千百年来,语文的“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使其还承担着以“道”启迪心智、教化育人的情感重担,所以,教学的落脚点是教师要用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发散性和可塑性强,它可以影响学生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与人格。“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语文教师在教学及生活中,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美文的熏陶感染,以积极的态度,乐观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无时无刻都在培养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骨肉情、友谊情、人道情等基础情感上升为利他情、爱国情、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培养他们的高尚志趣。如此也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以情养情,用美好的情感带动他们,再使之孕育升华出高尚美好的情感,使他们的思想得到净化,身心得到和谐,人格得到健全发展。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情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健康、新型的全面人才。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3]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志勇.情感教育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5]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6]鱼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7]王君.听王君讲语文教师成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G632

A

1673-2219(2020)06-0100-03

2019-10-01

骆萍(1983-),女,湖南新田人,宁远县第二中学语文老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法。

(责任编校:张京华)

猜你喜欢
文本情感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台上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