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康舒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提高中文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的思考
肖康舒
(肇庆学院 文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中文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课堂教学中反映出一些问题,教学依赖教案,显示出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教学基本功不全面,教学方法单一。在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师范院校必须结合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对照师范专业培养目标,提高中文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要注重专业课程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相衔接,改革专业课程,尽量做到学科课程教育化,即所有中文专业课程都要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高校中文师范专业的所有专业教师都应主动了解并熟悉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与本学科相关的篇目,要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不能只教师范生中文专业知识,还要结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实例来教。此外,还需要改进大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与实训,围绕专业的特点适当开展一些突显“师范性”特色的技能竞赛活动。
师范专业认证;中文师范生;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等一系列文件,2016年在江苏省率先启动师范专业认证试点工作,2017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顶层设计基本确定。师范专业认证对高校师范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范院校必须结合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对照师范专业培养目标调整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实践模式,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笔者近几年作为中文师范专业的实习带队和专业指导教师,发现我们的师范生培养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图结合笔者近几年指导学生实习的经历,对照师范专业培养目标对中文师范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笔者对所在学院中文师范专业的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参加调查的学生已参加过教育顶岗实习,从问卷调查结果以及本人深入课堂听课的情况来看,发现实习生的课堂教学反映出以下问题:
有41.57%的实习生反映自己一旦脱离了教案和课前的预设,课堂便很难有序进行。62.92%的实习生完全依赖教案完成课堂教学。42.7%的实习生表示“学生对自己讲解的知识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实习生常常对自己所讲的内容陷入混乱,讲解过程中忘记这个忘记那个,自己都无法准确透彻地理解所教内容,不管学生能不能听懂,不管他们是否能消化吸收,教学常常依靠照本宣科来维持,只顾自己讲完就万事大吉,教案是支撑大多数实习生完成课堂教学的唯一方式,课堂一旦出现预设以外的情况就应对不了了。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直接导致实习生设计教案时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抓不到教学重点,也难以把握和突破难点,课堂散乱无章,没有中心,没有条理,又怎么能清晰明了地将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是实习生进行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文学、语言学和文学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了很多知识但又没有形成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缺乏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对文本分析的实践能力,对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和教材编排缺乏全面认识,导致他们只能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来设计教案,然后按照教案的预设照本宣科,不能自信地驾驭生成性的课堂。
本文所指的教学基本功是指语文教师教授语文必备的职业技能,包括备课、说课、上课等环节涉及到的能力。客观地说,师范生经过在校几年的学习和训练,师范技能各方面还是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往往不够全面、扎实,一上讲台,难免捉襟见肘。比较常见的表现是不熟悉课程标准,不懂如何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照抄照搬“教师用书”,制作的课件和板书不美观,语言表达不够精炼,仪态不够自然等等。作为师范生“普通话”和“写字”都很重要,客观地说,现在的师范生普通话水平是普遍提高了,一般都能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但写字方面“惨不忍睹”的情况还是很常见。写字和普通话水平都很棒的师范生很少见,能两全其美的学生凤毛麟角,这给他们的实习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直接影响了上课的效果。笔者在听实习生的课时多次看到实习生因为普通话发音不标准而被学生奚落,或者因为板书写字不规范而被学生当场指出,这些情形让实习生特别难堪。
每教学一篇课文,基本流程都是: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检查或预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重点分析文本品味语言、归纳中心思想及写作特色、布置作业。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简单易学容易操作,对于没有实际教学经验的实习生而言,确实容易上手。但如果每一堂课都是用同一种教学模式,不适当变化,就会显得呆板生硬,把原本非常精彩的课文讲解得规规矩矩,没有生动性和趣味性可言。笔者经常看到实习生上课就是老师念教案学生抄笔记,很少对话互动,更谈不上启发式教学,很多实习生从第一节课开始就是自己讲得口干舌燥、声音沙哑,整个实习期间声音都是沙哑的,要不停地吃金嗓子之类来润喉,而学生则听得索然无味、疲惫不堪。
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92.13%的实习生表示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对自己的教育实习只有很小的作用甚至毫无作用,学过的专业课程并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68.54%的实习生认为文学史等专业课程对他们的实际教学工作并无太大作用甚至无用。这样的调查结果令笔者感到特别震惊。真的是专业知识无用吗?还是大学传授的专业知识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没什么关系呢?学生的回答提醒我们的是二者相脱离造成学生所学派不上用场,大学学了几年中文专业的结果却是所用非所学,到了真实的课堂上还得从头开始摸索,而这难道就是我们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文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一直不是很明晰,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有很多,只有一部分从事教师职业,还有一部分是从事公务员或文秘等职业,因此,中文师范专业的培养方案长期以来都是由公共通识课程加专业课程再加教育模块课程构成的,专业课程的教师很少关心中小学语文的教学及其改革,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哪些课文篇目?教什么?怎么教?师范生毕业后是否能快速适应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专业课程怎么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中文师范专业课程的教师们很少关注这些问题,认为那是教学法老师的职责。专业课归专业课,教学法课程的课时又有限,这种拼盘式的课程组合使中文师范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与中小学语文怎么教学实际是“两张皮”,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处于各自分离的状态,师范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知识积累太少,因此也就很难在毕业后快速适应中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
那么,该如何解决以上“两张皮”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必须突出中文师范专业学习的“师范性”,培养目标必须定位为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实现学科专业课程的教育化和教育类课程的能力化,使师范生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前就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快速适应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需要。
中文师范专业与中文专业的差别在于“师范”二字,中文师范学习的专业课程应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衔接起来,培养中文师范生具备基本的语文教学能力,首先,需要改革专业课程,尽量做到学科课程教育化,即所有中文专业课程都要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高校中文师范专业的所有专业教师都应主动了解并熟悉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与本学科相关的篇目,要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不能只教师范生中文专业知识,还要结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实例来教。中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经典篇目在中文师范专业的学科课程中还要继续学习,中文师范要突出“教育性”,那就要区别于非师范的中文专业课程,要体现学科专业与师范教育的有机融合,在每门专业课程中适当安排一定课时量给学生示范讲解文本分析,教会学生研究教材、解读文本,培养他们的语文教学专业能力,突出学科和专业特点,体现课程教学的师范性,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专业课程同样要重视实践教学,安排一定课时量给学生操作实践,突出教师专业教育能力培养的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其次,教育类课程要能力化,让师范生多实践。要建设师范生专业技能课程体系,突出实训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基本技能的培养,比如,开设《语文学科教学与设计》《诵读训练》《文学文本分析》《语文修辞》《语文课堂教学优秀案例分析》《语文备课训练》《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等实践课程,将实践活动直接引人课堂,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交流,真正把理论学习与教育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使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在训练中转化为实践技能。通过实践课程开展教学技能微格训练、说课练习、评课练习等。聘请教育一线的优秀语文教师作为实习生导师,训练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解决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笔者所在学院近年的探索证明以上做法是可行的,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大学课堂习惯了“满堂灌”,老师在台上一个人滔滔不绝地从头讲到尾,学生在下面规规矩矩地从头听到尾,老师讲得很精彩,学生听得很疲惫。现代课程与教学论提倡课堂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学”才是最重要的,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课堂重点在于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是每个任课老师要思考的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达成最佳教学效果?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快二十年了,而高校师范生教育还是一如既往地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最应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应该是大学教育!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最应该发挥自主能动性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地听课。要改变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高校专业课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的改变,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师范生的学习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所授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因科施教”,比如,可以运用“讨论法”分析文学现象,运用“课例分析法”教授中文专业课程[1]。
师范生从大一入学开始就要有计划地推行教学基本功训练,长期坚持训练“三笔字”和普通话,安排专业教师对师范生进行指导,让学生不断改进。实施“四步全程”实习模式。大一专业见习,利用课余时间到中小学去了解语文教师的日常工作,了解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环节及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虽然说每个人都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这么学过来的,但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真实工作情况我们的师范生是并不了解的,从我们的实习生的反馈来看可以得知,他们在实习开始之后情不自禁地感叹“原来当老师这么难啊!”不去亲身经历和了解,不知道一线语文教师的真实状态,更无法感同身受。大二课程见习,多观摩名师课堂教学案例,从中学习教学技巧,也可以抽出两周左右的时间去中学听课,了解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结构。大三模拟实习,做好实习准备,进行分组试教、微格教学,训练写完整规范的详细教案,反复试讲练习,反复修改完善,全程模拟真实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试教过程要安排教学法的指导老师评课、指导,小组成员之间也要互相听课、评课,互相帮助提高讲课和评课水平。大四毕业实习,即教育实习实战,全面实施18周实习方案,也就是要安排一个完整学期的实习时间,通过集中实习或顶岗实习让实习生独立承担实习岗位的教育教学工作。要重视实习指导,实行“双师”带教指导机制,高校派出实习指导教师全程跟进指导,检查教案,听课、评课,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实习生改进提高;实习学校也要安排带教指导老师同步指导。每上完一堂课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通过举一反三,强化各方面的收获,尤其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要进行全面地梳理和归纳,进行分类,再结合教学理论查找问题原因,以便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实习结束后要对实习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反思。
适当开展一些突显“师范性”特色的技能竞赛活动。比如,中小学必背篇目背诵比赛、“说课”比赛、片段教学技能大赛、微课比赛、教学基本功比赛、多媒体教学比赛、优秀教案评比等等,这些比赛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又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以赛促练,一举多得。笔者所在学校近些年来每年都会定期举办以上各项教学技能比赛,有很多学生通过比赛得到了训练,教学能力突飞猛进,在各类比赛中获得了不俗的成绩,获奖的学生在应聘教师工作岗位时特别有优势,大多找到了满意的好工作。事实证明,多开展具有师范专业特点的主题比赛对于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之,中文师范教育应该不同于非师范类中文专业的教育,也不应理解为中文专业课程加教育类课程的教育,而应是中文专业学科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真正融合的教育,因此,中文师范教育应突出培养中小学语文师资的目标,中文专业教师应该多关注时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教学内容应注重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融合,教中文师范生学会文本细读,品味语言,学习运用并实践语言表达,提升审美鉴赏和思维能力,提升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能力。
[1]张惠.高等院校中文师范专业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接轨问题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2(12):81-83.
[2]张丽娟.学科素养视阈下的“三三制”教育实习模式——以中文专业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4(11):16-17.
[3]张怡红,刘国艳.专业认证视阈下的高校师范专业建设[J].高教探索,2018(8):25-29.
[4]彭艳红,廖军和.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结构及指标体系构建[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72-79.
[5]肖康舒.地方高师中文师范专业教育改革初探[J].肇庆学院学报,2012(5):93-96.
G633.3
A
1673-2219(2020)06-0097-03
2020-03-23
肇庆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卓越语文教师的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lgc201501);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改项目“基于卓越师资培养的教师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研究”(粤教高函[2015]173号);肇庆学院质量工程项目“落实专业认证标准培养中学语文卓越教师计划”(项目编号zlgc201801)。
肖康舒(1978-),女,湖南新化人,肇庆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
(责任编校:张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