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茂杰 王婷婷 卢佳乐 孙贻超 刘柏彤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6)
近年来随着国家鼓励自主创业政策的出台,企业数量大幅攀升,但是大部分企业存在规模小、产品单一、经济资源有限、经营困难、技术人才短缺、设备老旧不先进、技术实力不足等情况,且产品利润较低,研发实力不足,造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较低,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处于劣势,这些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1-3]。
目前,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但是有的企业并没有制定长远发展规划,而是偏重眼前利益,忽视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4]。
(1)有些中小企业存在基层党组织空白项,企业文化建设也只有口号,无实际行动。
(2)部分企业的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摆设。主要表现为:党的思想建设仍然停留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没有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开会只是走过场、走形式;对应的企业文化只重视外表,忽略内部建设,有些假大空,没有实际内涵。
(3)公司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低。受限于企业自身能力,有些企业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没有深入人心和有效落实,造成理解比较片面,或者是想法是好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就是得不到企业员工认同。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大量研究。如国内的卢开禄、王大海等[5]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自身形成的,深入到企业内部,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所在。 (1)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企业文化是独特、可扩展和动态的,是员工在公司长远发展中形成的共识,是所有员工都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2)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企业管理体系中,企业核心价值观影响着公司发展方向和目标实现;企业文化通过价值观的形式,影响和推动企业战略实施,直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6]。
党建工作做得好,企业文化优秀,能够有效激发企业员工活力,提高生产力,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而在企业中,也要以人为本,这是因为员工是企业的基本单元。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都要依靠和重视群众,同时,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7]。通过加强党员意识、 义务教育,树立企业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普通党员的能动性,全面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1)人本管理更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首先,满足感和成就感是人们产生积极情绪的基本动力,容易让人产生“正能力”。公司管理层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助于满足主要参与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8],让员工感到他们的努力得到肯定,受到重视,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保障产品可靠性,形成良好的产品口碑,最终转化为公司产品竞争力。
(2)人本管理能够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满足需求是激发个体潜力与创造力的前提与基础,员工的潜能与创造力又是科技竞争力的源泉,能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当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其潜力与创造力才可能被最大化激发,重新焕发活力。因此,成功的业务经理总是试图通过满足员工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积极性、潜力和创造力,从而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
(3)人本管理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保障。目前,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管理层的比拼,一个企业能否存活,其根本在于管理层水平。如果企业能够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且管理者与员工间、不同员工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员工将满意并对公司充满信任。当一家公司对员工具有巨大吸引力时,有助于员工形成公司向心力,更热情、更关注公司发展,从而为公司作出更大贡献。
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没有创新,核心竞争力就等于或趋近于零。从行业角度看,业务增长也是创新的一个过程;就企业产品而言,每一款新产品的出现都是创新的结果[9]。
以手机产品为例,从最早的大哥大到后来的小灵通,直到现在的智能手机(以苹果为代表),其发展史就是最好的例证。诺基亚手机曾经是手机界的传奇,并曾连续15年保持手机出货量第一,但是一夜之间,轰然倒塌。此时,以苹果为首的智能手机异军突起,在冲击传统机市场的同时,也给全球手机使用者带来了新体验。归根结底,诺基亚的失败既不是产品质量问题,也不是销售问题或是广告问题,核心就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没有更新换代,最终造成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创新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一环,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要想存活发展,就必须重视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文立足于中小企业党建,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创新3个方面分析了应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应做好党建工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人力资源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合理的人才选拔、提升、任用等机制有利于发挥员工的最大价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创新是企业对外竞争、立足市场的根本,因此企业必须进行创新,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