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俊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景德镇,333000)
红色题材山水瓷画以中国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为表现主题,自建国以后至今,一直是山水瓷画中的重要题材内容之一,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红色题材山水瓷画在建国初期曾盛极一时,不过,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山水瓷画艺术发展的多元化,红色题材山水瓷画不再占据主导,而是成为当代山水瓷画多元化格局中的一部分,但其重要性仍是毋庸置疑的。一直以来,山水瓷画界以及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视红色题材山水瓷画的创作,在党和国家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时刻,常常举办相关的重要创作展览活动。不过,红色题材山水瓷画创作实践虽然长期活跃并取得许多成就,但是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却是非常薄弱的,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学术理论研究成为当前红色题材山水瓷画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以使人们对红色题材山水瓷画形成更清晰的理解,推动红色题材山水瓷画的进一步发展。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到内忧外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而愤然举起革命大旗,前赴后继,历经了百年艰苦卓越的革命斗争,终于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又开始了艰难曲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并不断取得重大建设成就。红色题材山水瓷画并非指的是使用红色作为主色调的瓷画,而是指以表现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的革命斗争历史与精神、建设美好社会主义的愤发图强的精神与成就为主要内容的山水瓷画。
红色题材山水瓷画是中国山水瓷画中一个非常独特的类型,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至今,已历经了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前,传统山水瓷画主要以体现文人趣味、宫廷趣味和民间趣味等传统审美趣味为主,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以体现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为主要思想内容的红色题材山水瓷画迅速兴起,并在建国初期替代传统山水瓷画而成为主流。就建国初期而言,红色题材山水瓷画可谓是应运时代而生的产物,具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时代气象。
建国初期,山水瓷画艺术家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振奋,他们纷纷热情洋溢地拿起画笔描绘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气象,缅怀革命先辈顽强牺牲的革命精神,使作品充满了与传统山水瓷画完全不同的新的思想境界。与传统山水瓷画相比,红色题材山水瓷画艺术家更多地是以客观真实的山水为描绘对象,特别是在革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革命圣地,如井冈山、延安、韶山、西柏坡、遵义等等。在过去,山水瓷画艺人们少有外出写生者,多依画样描绘,而为了更好地表现红色题材,新中国的山水瓷画艺术家们纷纷远赴实地进行写生采风,并在写生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工艺装饰技法和艺术特色进行创作活动,通过描绘革命圣地的壮美河山来体现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既推动了中国山水瓷画写生活动的发展,也促进了山水瓷画的原创性发展。除了将目光聚焦于革命圣地以外,新中国的山水瓷画艺术家们也纷纷来到农村写生采风,拿起画笔描绘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生产活动。
建国初期是红色题材山水瓷画发展高度繁荣的时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传统山水瓷画的复兴和现代山水瓷画的崛起,红色题材山水瓷画在多元化格局的山水瓷画中成为一个小门类,但是其重要性仍是不容置疑的。也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山水瓷画艺术家仍然时时创作红色题材山水瓷画作品,特别是在国家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都会兴起创作红色题材的热潮。如在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等重要周年纪念时,有关部门与单位会组织相关的写生采风、创作笔会、作品展览等相应的活动,广大山水瓷画艺术家都会积极地创作优秀作品以进行纪念与献礼。因此,虽然总体来说,红色题材山水瓷画在当前山水瓷画作品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广大山水瓷画艺术家仍然高度重视红色题材山水瓷画的创作。
红色题材山水瓷画与其他红色文化艺术一样具有非常积极的教育意义。红色题材山水瓷画中所蕴含的为新中国崛起而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奉献与奋斗精神是新中国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坚定精神、民族自信等等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与政治素养,从而达到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净化社会环境、增强民族凝聚力等目的。
红色题材山水瓷画属于红色文化的一部分。红色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容。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大规模涌入我国,对我国文化形成极大冲击,出现了一些模仿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低级庸俗的文化现象,而红色题材山水瓷画则以健康而积极的文化内容,符合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成为抵制西方庸俗文化的重要力量,对于推动当代山水瓷画走在正确的文化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传统山水瓷画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程式化的特征,缺乏创新性与时代性,而现代山水瓷画创作中,出现了模仿西方现代绘画代替创新的不良倾向。红色题材山水瓷画既不照搬传统、也不模仿现代,其中的许多作品为山水瓷画艺术家依据于写生素材和深刻的思想感悟而创作的,具有显著的创新意义。红色题材包含着中国人民一百多年的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奋斗史,对于山水瓷画艺术家来说,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宝库,从中能够不断地获取创作灵感并进行创新性创作。
红色题材是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题材,与中华民族近现代命运息息相关,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因此,红色题材山水瓷画具有非常显著的民族文化特色。在西方文化加紧渗透的时代背景下,当代陶瓷艺术的民族性不断受到动摇与挑战,红色题材山水瓷画的民族特征也就具有了更积极的意义,成为通过山水瓷画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中国当代山水瓷画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而助力。
在计划经济时代,红色题材山水瓷画并不能发挥其经济意义,而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红色题材山水瓷画除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以外,其重要的经济意义亦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建国初期的红色题材山水瓷画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已经成为陶瓷艺术收藏市场中的热门收藏品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收藏价值;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后山水瓷画艺术家所创作的红色题材山水瓷画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与喜爱,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从而为陶瓷艺术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传统山水瓷画而言,其在对山水题材的选择上基本以江南一带的自然山水以及园林景观为主,具有非常鲜明的文人审美趣味。红色题材山水瓷画则完全突破了传统,传统山水瓷画中的常见题材在红色题材山水瓷画当中却变得颇为少见。传统山水瓷画中常以名山大川为描绘题材,最常运用的为黄山题材,而红色题材山水瓷画则很少采用名山大川作为题材,而更多的是选取革命圣地作为题材内容。这些革命圣地绝大多数并非名山大川,恰恰相反,大多是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山区。传统山水瓷画中还有许多作品表现的并非真实存在的山水,而是创作者通过主观想象绘制而出的主观山水,而红色题材山水瓷画则均依据于真实存在的革命老区山水,并在真实山水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但总体上属于现实主义题材。因此,与传统山水瓷画相比,红色题材山水瓷画在题材上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
传统山水瓷画不仅在题材选择上,在构图上也倾向于文人趣味,因而大多数作品气势趋于细腻婉约,具有一种阴柔之美,而红色题材山水瓷画则非常注重于气势的宏大与阳刚,与传统山水瓷画在构图上形成显著差异。红色题材山水瓷画非常注重于构图的整体性气势,往往采取全景式的构图方式,以革命圣地的代表性景观为核心,以一种鸟瞰的视角将周边山川地势尽情囊括,纵横捭阖,形成一种磅礴壮观的气势。当然,也有不少作品并不采用宏观视角,而是采取特写式表现,以某一革命景观或象征景物作为对象,进行特写式描绘,醒目而突出,占据画面主体,而山水则环绕其间,使画面充满一种凛然的浩然正气。无论哪一种构图形式,红色山水瓷画均体现出一种催人奋进的气势,使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革命情怀与建设热情。
除青花山水瓷画以外,传统山水瓷画在色彩表现上主要遵循随类赋彩的法则,红色题材山水瓷画,除青花山水瓷画以外,釉上彩、釉下彩以及综合彩等山水瓷画类型在遵循这一用色法则的基础上,着重于运用红色。红色是一种热烈奔放的色彩,在传统民间色彩中喜闻乐见的色彩,而在红色山水瓷画中,红色则代表着革命,是一种热烈而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色彩。大多数红色山水瓷画作品中包含有象征革命意义的红色,有的运用于天空和远山的晕染,有的则采取漫山红花或红叶的形式,渲染一种浓重的革命气氛。红色山水瓷画在整体上用色较重,以形成一种厚重的色彩感,表达创作者或热烈、或激昂、或沉重的丰富情感。
红色山水瓷画通过革命题材内容的描绘、气势雄浑的构图、激昂热烈的色彩,表达出的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山水瓷画的博大开阔的精神境界。红色山水瓷画展现的是一种大我之境,而不是传统山水瓷画中的小我之境,表现的是宏大的革命与时代主题,其目的在于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精神永续不息。红色山水瓷画在表达博大意境时,既有现实主义风格,也有浪漫主义风格。现实主义风格的红色山水瓷画是对革命圣地等进行真实描写,采取的主要是工笔写实的方式,以真实感而形成打动人心的强大力量,浪漫主义风格的红色山水瓷画则融入了创作者大量的艺术想象,具有更强烈的抒情性。
红色题材山水瓷画是当代山水瓷画中的重要类型之一,但对于这一重要山水瓷画类型,直至目前,与之相关的学术理论研究活动却几乎未得到开展,与其建国以来厚重而活跃的实践创作活动是很不相称的,也使红色题材山水瓷画长期以来得不到理论分析与总结。笔者有鉴于此,试将红色题材山水瓷画从当代山水瓷画中析分出来,作为一种类型进行初步分析,旨在为红色题材山水瓷画的进一步发展尽一份绵薄力量。随着中国伟大复兴步伐的加快,对红色题材艺术作品的重视程度将日益增强,红色题材山水瓷画也将不断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红色题材山水瓷画不仅在创作实践上,在理论研究上也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