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建 军
(沁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山西 长治 046000)
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强化日常运行管理,确保生活垃圾得到严格分类收集、转运,最大程度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降低垃圾转运处理成本。积极开放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市场,建立市场化运作体系,实行项目化运作,鼓励引进、培育实力强、信誉好、专业化的市场主体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高资源化循环利用水平。
生活垃圾分类类别,按照“4+2”的分类法,采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分法或干垃圾和湿垃圾二分法。
1)餐厨垃圾。
指个人、家庭、单位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易腐垃圾,主要包括:家庭、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产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蛋壳、腐肉、烂菜、畜禽产品内脏以及相关单位食堂、宾馆、饭店、酒店等餐饮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
2)有害垃圾。
指含有可能对自然环境或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或直接危害的废弃物,主要包括:过期药品、废弃日用化学产品、废电池、废弃电子产品、含汞、铅等重金属元素废弃物、废荧光灯管、废胶片及废相纸、废油漆、废溶剂及其包装物、消毒剂、杀虫剂及其包装物等。
3)可回收物。
指适宜资源再利用和回收循环使用的废弃物,主要包括橡胶、纸类、金属、玻璃、纺织物、塑料等。
4)其他垃圾。
除前三种之外的垃圾。
1)资源循环利用厌氧处理、基地集分选压缩、堆肥、填埋等处置设施于一体,已具备一流静脉产业园雏形,可通过进一步完善系统建设,资源型城市(县区)转型过程中,顶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两网融合的体制机制改革背景下,要通过整体规划、联合布局,实现绿色和经济双赢[1,2]。
2)探索优化垃圾分类、固废整治及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方式,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向环境服务纵深领域渗透,涵盖公厕管理、河道保洁、市政道路清扫保洁养护、园林绿化养护、垃圾收集转运、智慧垃圾分类、再生资源技术发展、生态环保相关产品研发等[3-5]。
3)面对建设“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无废城市”的城市管理要求,需遵循生态、绿色、循环、可持续理念,以前后联动的闭环思维,在再生资源持续发力,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
4)可依托“互联网+”模式,不断探索强化再生资源回收与垃圾分类体系建设,通过创新回收模式,搭建信息化平台,形成促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与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的良性平台,提升长效化工作水平,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运营。
1)以源头减量和集中收运为目标,减少和清除存量垃圾,优先治理重点区域存量生活垃圾,积极清理堆放的建筑垃圾等。
2)投放分类垃圾桶并设试点大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设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站,增设督导员,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垃圾分类。
3)积极整合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站点,推动升级改造并形成体系,逐步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率。
4)结合县(区)生活垃圾成分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垃圾分类方案,制定县(区)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完善源头减量措施,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加大宣传力度,探索奖励机制,鼓励群众自觉自愿对垃圾进行分类。
5)餐厨垃圾由专业机构负责收运或与农业废弃物协同处置;可回收垃圾由垃圾分类车辆负责收运;渣土建筑垃圾就地填埋;其他垃圾经移动式压缩转运车厢转运处理。
1)围绕垃圾处置“精细化、产业化”目标,提档升级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生活垃圾分拣中心、有机肥来料中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园林垃圾处理中心、污泥处理中心、渗滤液处理中心、大件垃圾回收处理中心等终端分类处置设施。
2)制定并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规划和建设,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相衔接,促进生活垃圾中可回收部分的收集利用;回收利用废弃纺织品、废弃电子电器、废旧轮胎。
3)配备完善单位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统一采购垃圾分类收集桶,新建收集房,喷涂统一标识;结合餐厨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协同处置项目,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4)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利用建筑垃圾生产新型环保再生砖、再生骨料、堆山造景等,有效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
5)将生活垃圾填埋场分区作业,一部分用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一部分用于生物电厂的废弃物制成生物灰渣混凝土方块,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打造出“移动森林”,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年限,使垃圾变废为宝,实现二次利用,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处置闭环运行。
分类投放的准确率直接关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成败,必须明确分类标准、配置分类设施,建立政府、社区(村)、单位(企业)和居民“四位一体”协同机制,真正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