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伶萍 孟照莉 郑芸
规范化培训是指在经过认定的培训基地接受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范化的培训,是培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必经途径,也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完善毕业后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力学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学科[1],涵盖了医学、解剖学、生理学、声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随着听力学的不断发展,专业技术、专业方法的不断创新,专业化设备的不断投入及应用,也要求听力学从业人员具备更加扎实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
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颁布的第64号令《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常规项目。随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二孩”政策的实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开展与普及也成为重中之重,许多基层医院没有筛查条件及听力测试设备,或已经购置了设备,但仍未开展工作,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临床工作者听力学基础知识不足,未掌握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技术而影响测试结果。而要达到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的合格的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治机构的前提,就需要提高新生儿听力诊断水平,培养合格的听力筛查人员,提高对听力损失患儿进行听力言语康复干预水平等[2]。目前国内外一些学府已陆续开展听力学本科教育,1998年首都医科大学从生物医学工程系96级学生中分流出6名学生,作为该校第一批攻读听力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学制5年[3];2002年,浙江中医药大学成立听力学本科专业;2003年北京联合大学言语康复专业开始招收听力学本科生;2015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开设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本科教育,于成立当年开始招生。尽管目前国内外已陆续开展了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但是这些人数有限的听力学专业人才并不能满足目前相关工作的市场需求。因此,听力学继续教育是听力学人士知识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的有效方式[2],且听力技师的规范化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2006年成为了全国听力学教育培训基地,并于当年开办了首期临床听力技师规范化培训项目,至今年已顺利毕业11届近80名听力规培技师。毕业后技师的就业方向为:77.5%在医院从事听力学相关工作;16.25%在企业从事听力学相关工作;5%未从事相关工作;1.25%进入研究生学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的规范化培训听力技师项目开展已非常成熟,师资力量也逐渐壮大,目前正进一步扩大招收规模,大力推进一线初级听力学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将此规范化培训项目作为临床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总结和改进。本文将结合听力技师教育培训基地规范化培训管理的过程、规培常见问题及管理经验总结,主要从培训内容、培训条件、轮转管理、培训方式、经验总结和体会方面,浅谈听力技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经验。
规范化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常规临床测听技术,如:声导抗、纯音测听、耳声发射、言语测听、耳鸣匹配、响度舒适阈与不适阈、Stenger测试等,操作及报告解读;②小儿行为测听操作技术及报告解读;③听性脑干反应操作技术及报告解读;④新生儿听力筛查操作技术及报告解读;⑤耳鸣、耳聋、眩晕专科门诊的常规诊治方法;⑥助听器的验配、检测与调试;⑦人工耳蜗的开机与调试;⑧组合听力测试的目的及作用;⑨弱听婴幼儿助听后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⑩耳鸣评估与康复治疗。
2.1参加培训人员条件 目前我国听力学培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主要来自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4,5],听力技师作为初级听力学人才,将担负起临床听力检测和听力康复的责任,因此,建议允许有非医学背景的人员进入培训[6]。为了保证听力技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人员必须是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能脱产学习2年。
2.2教学条件 临床听力学检测设备齐全、病源充足是先行条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教学楼教室、听觉言语康复评估室及门诊听力中心、还有即将开放的温江院区的听力中心等都符合教学条件,具备有十分完善的临床听力学教育培训所需的实习、见习硬件条件,可以为听力技师的规范化培训项目提供场地。为了保证听力技师的培训质量,培养合格的听力技师,对教学师资力量也有一定的要求和分工,教学师资主要分为指导老师和带教老师,指导老师为硕士以上学历、中级职称、高年资讲师或者副教授,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指导听力技师在听力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带教老师主要为经验比较丰富的临床听力工作者,教学意识较强,热心带教。
3.1轮转学习的顺序 听力技师服务的对象涉及广泛,其主要为听力障碍、耳鸣、耳聋、眩晕的患者,患者年龄基本涵盖由新生儿至老年的所有年龄段,且老年患者中年龄高达90岁以上者亦不少见。听力技师作为临床听力检测最主要的参与者,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技能方面的能力,无论是新生儿听力筛查、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测,还是助听器验配、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等内容,都是建立在临床常规测听的基础上的,故在培训轮转管理上都应总体把握轮转学习内容有先后之分,同时各个部分紧密结合,通过一边学习新知识、一边巩固和强化旧知识的方式,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在临床中更好地运用和掌握。建议轮转学习的顺序依次为:①常规临床测听;②听力或耳专科门诊;③组合听力测试;④小儿行为测听;⑤新生儿听力筛查;⑥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测;⑦助听器验配接诊、检测与调试;⑧耳鸣评估与康复治疗;⑨人工耳蜗的开机与调试;⑩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
3.2定向培训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兼顾临床工作安排原则,在规范化培训的第一年的时间里,会让学员将以上10个内容都学习完以后,在规范化培训的第二年根据学员的兴趣和毕业后将要从事的方向定向深入学习。定向学习的具体方法包括:①明确学习方向,明确定向学习后的就业去向,为就业打基础,有利于规培听力技师结业后能很快胜任岗位工作;②提高定向专业实践技能、独立操作,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③强化定向专业理论知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④借鉴本科教学模式中的“翻转课堂”模式,开展定向专业小讲课,促进规培技师相互学习。
4.1理论授课 参加听力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在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前,应具备听力学相关基础知识。以Katz等学者编著的《临床听力学》中文译本、王永华和徐飞主编的《诊断听力学》为教科书,不定期由从事听力专业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理论授课及视频培训,日常理论学习由学员自学完成。
4.2临床实践 根据理论学习内容进行临床实践操作,在掌握临床听力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重点掌握临床实践的规范化操作。临床实践规范化操作主要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校准、操作前准备、测试仪器的原理、测试的基本条件、测试的正确步骤,测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测试结果解读与分析、疑难病例的处理和建议,常见听力障碍的听力评估及干预建议等。按照轮转安排进行学习,将常规测听作为实践操作的第一步,需熟练掌握常规测听的基本操作、报告判断及解读、疑难病例分析后,才可轮转下一个学习内容。
4.3不定期考核 考核的方式不固定,包括理论、技能、病例分析及创新思维等方式。理论考试主要通过平时学习的内容和实践内容相结合的方式;技能考核是在每个轮转学习内容结束时进行考核;病例分析主要根据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疑难患者听力检测的操作、疑难报告的解读和判断、听力鉴定患者的伪聋判别等,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培养规培听力技师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4.4严把质量关 规范化培训听力技师的工作性质、报告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结果和干预方式,故责任重大。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听力中心制定了“规范化培训听力技师工作制度”,阐明听力技师的工作职责和在规范化学习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方法,明确规定听力技师在规范化培训期间不得独立操作,需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测试,而每完成一份报告,都需经带教老师或指导老师审核无误后,方可将报告发放给患者。科室通过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对听力技师的日常工作给予指导和操作规范。每周由规范化培训技师轮流负责收集和整理在轮转学习区域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特殊病例等,制作幻灯片,每两周开展一次“工作质量报告”总结会。工作质量报告主要由负责收集和整理的听力技师主讲,带教老师或指导老师进行深入说明和指导,在工作质量报告会上针对日常学习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提升听力技师的技术操作规范和报告的质量。
听力学教育实质就是为培养专业的听力学工作者提供的专门化教学服务[7]。听力技师的规范化培训是对听力学专业从业人员的良好补充。在国内,听力学作为进一步待开发的新兴职业,在职称晋升和专业晋升中尚没有明确职业规划。听力技师在规范化培训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是如何保证规培的质量,包括医疗、教学条件,培训的内容和标准、师资能力建设等。
5.1团队合作培训 规培过程中存在个人如何融入集体,更好的发挥团队作用的问题。要保障听力技师培养的质量,就需要先融入到其中,使每个学员明确学习目标,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懂得如何提高效率。当学员遇到问题无法独立解决的时候,教师要融入到学员学习中去引导帮助,激励、鼓励学员提高自信心,这样既可以开拓学员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可以增进学员和教师的配合。
5.2沟通技能的培训 听力技师大部分面对的是听力障碍患者,长时间的听力下降导致他们在言语交流和沟通方面出现障碍。培训中有些学员存在表达或沟通方式错误,很多学员在规培学习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患者沟通、交流能力则较弱。这就需要带教老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将沟通能力渗透到临床教学中去,让学员学习如何正确面对听力障碍患者,通过在实践中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取得患者信任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此外,除了培训听力技师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外,积极倾听听力技师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反馈也相当重要。通过座谈交流会、交班会或月、季度总结等方式交流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教老师也可以通过病例探讨、示范医患沟通、模拟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病案讨论是一种带着问题“剥洋葱”式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为学员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8],讨论时须客观对待每个人的观点,不能说什么最好、什么最对,以符合当时情况及现实意义为重。
5.3重视继续教育培训 对规范化培训的重视不够是较常见的问题。听力师规范化培训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样都属于毕业后继续教育学习,无论是带教老师还是学员之间都应该人性化对待,带教老师应常常换位思考,站在学员的立场思考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协调与学员之间的关系。制定奖惩管理办法,明确个人职责,以制度规范学习。关心学员的心理动向,多方面了解学员对规范化培训期间的学习轮转安排、教学方式、助学金发放等意见及反馈。
目前国内外对听力技师的规范化培训甚少,且无统一培训标准,参加规范化培训的听力技师虽然是非医学、听力学背景,但是经过2年系统性的规范培训,已积累了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多种培训和考核方式也让他们熟练掌握了较为全面的听力学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在疑难病例的听力检测、疑难报告的解读和判断,听力鉴定患者的伪聋判别等方面,均可以独立开展工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开办了首个临床听力技师规范化培训项目,但听力技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仍不完善,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如:培训标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需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积累、总结,逐步完善,以形成最终的行业标准。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是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必须要熟练掌握的关键技能,也是我国住院医师规培教育的最核心内容[9]。听力技师在参加规范化培训前并无系统性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临床知识的学习,尽管在参加规范化培训以后会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都是相对零散和独立的,要将这些专业性强的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紧密结合基本理论的同时,加强操作技能的学习对听力技师规范化培训尤为重要。除了上述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外,还应多方面提升学员的沟通、应变等综合能力,使听力技师在参加规范化培训结业后能独立开展工作,并进一步培养更多的一线初级听力学人才,实现听力学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听力学事业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