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河长制工作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2020-01-05 08:53姬淑霞
山西水利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平市河长河道

姬淑霞

(高平市许河灌区技术服务站,山西 高平 048400)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是我国水治理体制和生态环境制度的重大创新,也是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2017年6月,高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市委市政府综合施策、多措并举,紧紧围绕河长制六大工作任务,攻坚克难,扎实推进,两年多来,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显著,全面消除了劣Ⅴ类水体,综合治水及河长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1 基本情况

高平市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煤长水短、人多水少、十年九旱”是该市的基本水情。全市水资源总量9 943万m3,仅占晋城市水资源总量的1/13;人均占有量208 m3,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1/2、晋城市平均水平的1/3。

高平市计入河长名录的河流271条,分布于全市16个乡(镇、街办),其中,晋城市级河流2条(丹河、东大河),高平市级河流4条(东仓河、小东仓河、许河、野川河),乡级河流41条,村级河流224条;除丹河、许河上游段有小流量清水外,其余均为季节性河流。共有小型水库20座,总库容约4 000万m3,总蓄水量900余万m3。

2 河道现状

2.1 “四乱”问题严重

高平市50 km2以上的河流6条。河道运行多年,由于管理不善,沿河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爱河、护河意识不高,河道管理范围内垃圾围河、杂草丛生、开荒垦殖、河道淤积等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河段还存在违法违规建设涉河项目,滥占滥用水域岸线,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阻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等。

2.2 历史遗留问题多

滥占滥用河道水域岸线,侵占河道修建的建筑物等大多兴建于20世纪末,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简单化地一刀切,必须注重方式方法,科学处置,有序推进,逐一整治。因此,在一个时期内,这些问题还会持续存在。

2.3 河道不达防洪标准

现在运行的大部分河道,尤其是乡村级河道,大多兴建于20世纪70~80年代,多为当地群众投工投劳,修建时设计标准低,受地方财力影响,加之后期投入资金少,缺乏系统治理,造成的历史欠账多,工程达不到防洪标准,影响河道行洪功能。

3 河长制六大任务主要开展情况及成效

3.1 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一是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刚性约束,将“三条红线”指标按乡镇、行业进行分解落实。二是严格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对各乡(镇、办事处)、各企业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指标,进行了年终考核,圆满完成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等指标任务。三是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山西省水利厅评估验收,成为全省15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之一。四是积极开展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工作,共发放更换取水许可证23份,完成22家企业的水资源论证工作。五是编制完成《高平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高平市水资源保护规划》,为全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行动指南。

3.2 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近年来,高平市铁腕治河,扎实推进河道划界与治理。一是完成20座水库、4条县级河流、4条跨县河流的确权划界报告编制。二是扎实开展“清河专项行动”和“携手清四乱,保护河湖生态”百日会战,累计清理河道长度40 km,排查“四乱”问题49个、全部销号整改。三是结合“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对乡村河道偷倒、堆放垃圾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排查,共整改问题24处,恢复河床4.7万余m2,清理垃圾10余t,清理河面漂浮物约500 m2。尤其对穿(跨)河建筑物未批先建等问题,责成相关单位立即停工,编制防洪评价,组织专家评审,按审核意见全面整改。

3.3 强化水污染防治

高平市始终坚持“源头防污、工程治污、管理控污”三大治水措施,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在源头防污上,严把新建项目的环评审批关,特别是对三姑泉重点泉域保护区范围内的项目选址进行重点审核;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制定印发《高平市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扶持办法》,出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财政扶持政策,建成万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集成示范片;完成351户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河道两侧养殖粪污清零;农村改厕、污水革命、垃圾治理取得实效,全年共铺开供排污一体化改造工程60处、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13处,完成农村改厕2.2万座。

在工程治污上,南部两河湿地、城市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马村镇、河西镇、永禄乡等乡镇污水处理站,以及小东仓河截污管网等工程,相继建成投运;晋煤天源中水回用项目、晋丰公司“近零排放”预处理项目顺利完成;煤炭企业废水排放提标改造稳步推进,全市所有煤矿废水排放均达到了地表Ⅲ类水排放标准。在管理控污上,全面清理整治入河排污口,共排查各类排污口109个,全部定位、上图,畜禽养殖、工业非法排污口已全部取缔,累计封堵非法排污口34处。科学运用“黄、红”牌管理制度,对不能实现达标、达量排放的企事业单位,实施了停产整改和挂牌整改;持续加大对丹河、许河断面水质的监测频次,综合分析监测数据,及早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并及时向沿线企业提出预警,对问题企业进行约谈和处罚,并形成常态化管理。

3.4 加强水环境治理

河道淤塞、漂浮物不断、水体异味,不仅影响城市美观,还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为解决这一难题,让城乡水环境重现蓝天碧水,2019年,高平市委市政府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投资700余万元,对丹河15 km主河道进行了清淤清障,对张家坡段、龙渠段、韩庄段黑臭水体以及农村小微黑臭水体进行了集中攻坚治理。

2020年,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季,城乡环境大整治”活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河道突出问题,压实责任,对标补差,上下联动,水岸同治,掀起“百里丹河大清理,一轴两翼齐推进”河道清淤整治行动,彻底清除丹河、许河、东仓河、东大河、小东仓河、野川河、永录河等主要河流的河道行洪障碍物、底泥及两岸垃圾,消除黑臭水体,保障河道行洪断面和水质达标。投资3 000余万元,对野川河、原村河20余km河道进行集中整治,有效改善沿河生态。

3.5 加强水生态修复

围绕“看好丹河病、治好母亲河”目标,从源头到出口全面问诊丹河,并结合高铁新区开发,重点谋划下游段生态治理项目,全面打响丹河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先后投入2.5亿元,相继建成河西湿地、高平市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马村镇污水处理厂、河西镇污水处理厂、永禄乡污水处理湿地工程及小东仓河截污管网等省(市)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各项水污染防治工程的稳定运行,为改善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提供了保障。

启动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工程拟采取源头保护、沿线治污、两岸增绿、湿地净化、中水回用等手段,对丹河及其主要支流进行全方位综合整治。至今,工程已全面展开,今明两年,重点实施苏庄湾人工湿地、丹河下游生态长廊、中水回用、开发区兴源路、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5个子项工程,总投资6亿元。工程完工后,丹河面貌将焕然一新,成为高平新的城市名片。

3.6 加强执法监管

推进涉河项目建设的规范化,提升河道管理水平和生态保障能力。一方面加强执法监管,强化风险防控。加大对丹河流域涉水企业的环境监察和监测频次,强化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合公安机关、检察院、水务、环保等部门,建立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联防联治对河道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为“河长制”顺利推进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建立河长巡查工作制度,市、县两级河流设置巡河员,规范全市河湖日常巡查监管。市级河长每年不少于6次,乡级河长每月不少于1次,村级河长每周不少于1次,巡河员每日1次,每月不少于26次。

4 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平市河长制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市主要河流水生态得到了一定改善,水环境质量逐步向好。但从水生态和水环境现状来看,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后期任务更加艰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河长履职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双河长”责任落实情况有差距,客观上存在“一头冷一头热”现象。推进河长制,核心是责任,关键是落实。基层部分河长不够重视,履职不到位,定期巡河形式化,巡查不全面不彻底,巡河频次不足,对自己负责的河道还未能真正做到底数清、问题明、措施实,巡河质量难以保证。

二是河长制工作运行机制尚不完善。日常巡查机制不健全,基层巡河不能保证日常化和经常化,流于形式,没有实效,难以发现问题。相关成员单位或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协作不力,河湖警长作用发挥不明显,“共抓共管共治”的联动监管机制尚未形成,还需在常态长效上持续用力。

三是群众参与度不高。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大力气推进河长制落实,与河道关系更为紧密的部分群众依然是“旁观者”的角色,利害关系认识不足,全民治河力度不够。

四是工作经费及人员保障不到位。乡级还未列支河长制专项工作经费,市乡两级河长办人员力量薄弱且身兼几职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5 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持续推进“清河”“清四乱”工作,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河道内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及违法建筑物、违法生产经营场所和建筑材料的清理;全面加强对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排乱倒、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的整治,严控沿河污水偷排、直排现象,切实遏制危害河流健康的行为。

二是突出重点工程,加快补齐薄弱短板。结合“6+N”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村供水、排水及污水治理工程;加快丹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的推进力度,通过生态补水、沿线治污、两岸增绿,建设生态廊道,切实让丹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让丹河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连。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全面履行河长职能。积极借鉴浦江经验,充分利用河长制综合管理平台APP,探索开发“河长制”管理系统,与各级“河长”衔接,配套跟进“河道警长”,尽快建立完善“河道警长”体系,加强日常巡逻检查,为从严落实河长制提供保障。

四是加大考核分值比例,让河长真正动起来。结合各河流管理实际,将政策措施保障落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水污染治理、水环境质量、信息化管理、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和相应措施落实情况全部纳入考核范围,让河长管河、治河形成工作常态。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加大对河道保护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严禁往河道倾倒垃圾,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河道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反映。使“治好母亲河,造福高平人”的生态意识深入人心,逐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六是加快河湖长制的立法进度,为河长执法提供保障。加大对各责任单位及部门职责的法律、法规约束,加大各单位各部门之间工作的衔接性,使被动工作转变为主动工作,持之以恒将水岸线防治、水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治理等工作深入推进,绘就高平市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新画卷。

猜你喜欢
高平市河长河道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高平市:科普日宣传活动丰富多彩
晋城市首个乡村科技馆在高平市陈区镇建成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山西省高平市煤矸石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河道里的垃圾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河长”不只是写在公示牌上的名字
高平市:搭建纪检干部学习交流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