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摘 要]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力图解决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实践能力缺乏的核心问题,人才培养领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旅游行业一方面存在人才缺乏问题,另一方面大批量的本、专科院校毕业生面临庞大的就业压力,原因在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理论性强、操作性弱、工艺流程强化度不够,缺乏基础的工科思维来推动实践性技能提升。基于此,以行业视角在工科思维模式下,采用行业需求倒逼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研究新工科背景下以旅游管理为例的应用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关 键 词] 新工科;行业需求;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9-0026-02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一直以来存在象牙塔现象,院内人才培养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对院外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响应度较为迟滞。针对上述现象,“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强化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产业融合、科教协同、校企共建、校地共建的联合培养机制逐渐建立和完善,相关项目陆续立项建设,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往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的现状。
但是在高等院校分类管理、分类定位、学科特性的分类培养和校企深度融合方面,仍存在掣肘。同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大量专业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理论研究类人才需求总量是一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才是应用文科需要首要解决的基础逻辑问题,只有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应用文科的人才培养才具有落地性和操作性。
同時,高等学校有自身的运行机制,这套运行机制存在几十年,具有显著性惯性,我国高等学校普遍存在工科理科化、应用文科理论化状况,单一口径破除现有机制存在巨大困难,只有通过行业需求倒逼,多部门联合协同,方能实现应用文科人才培养的行业属性,真正意义提高应用文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本项目拟通过理顺底层逻辑、厘清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关系,从需求这个本源层面反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行业需求为核心导向,全程介入人才培养环节全过程,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精准聚焦。
一、招生环节导入
将行业需求导入人才培养,从招生环节这个逻辑起点就需要导入,尤其对旅游管理这一文理兼收的应用文科,学生来源范围大、学生就业方向多,如果不能精准定位,后期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都将面临很大难度。项目拟通过招生环节的业主方导入,在学生进校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专业教育,让学生倾听来自行业内专业人士的现实见解,结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点,在低年级阶段就明确发展方向。
外形条件好、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被酒店优先遴选,性格活泼、组织协调能力强、服务意识好、反应敏捷、行动力强的学生更适合进入旅行社行业,有美术基础、口头表达能力强、性格文静、对美学有基本理解、地理和空间概念好、高中阶段地理成绩优秀的文科学生,在经过专业化培养和训练后,更具备进入旅游规划设计院从业的素质,而写作能力强、心理素质稳定、情商较高、待人接物均比较得体的学生更适合从事行政管理属性的工作。因此,面对不同特质的学生,在入校期间由用人单位介入方向遴选,更利于学生后期职业方向的选择和专业概念的形成,对后续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提升,有巨大意义。
二、课程设计环节导入
现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由院系教师、教研室、系部、教务处逐级申报审核完成,按照国家教指委相关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完成。一定程度上,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能够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但课程体系设置并未结合不同培养层次、不同院校教学科研特色执行,导致绝大多数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趋同,授课量大、课程深度不够、实践操作性不强,课程应用性有待加深。
基于此,项目拟重构课程设计环节机制,采用企事业单位前置导入的方式,在教指委规定的课程体系内增加专业选修课程模块的自由度,由用人单位按照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要求,增设对应方向的应用型专业选修课程。如旅行社方向,可细化旅行社生产作业环节,从线路制定、渠道拓展、平台搭建、资源整合、计调、接待、营销推广、财务管理等方面全面展开;饭店管理方向可以增设前厅、餐厅、客房、综合中心、营销推广、人力资源、饭店信息化、旅游饭店星级评价标准及解读;旅游规划方向可增设针对全域旅游、旅游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旅游规划报审立项获批程序、规划师实务;旅游投资及行政管理方向可增设投资类、公共事业管理类、行政管理类选修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课程体系后生动掌握业务方向全流程,成为来之即战,战之即胜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三、课程教学环节导入
单纯依靠院校教师,无法完成多个方向、多个业务体系范畴下的课程模块,必须引入企业讲师制度,将对应操作性、实务性、应用性、行业性强烈的选修课程模块交由他们完成,实现企业导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即进入人才培养阶段,实现从课堂教学向实践教学再向就业指导递进,形成稳定的协同育人培养路径。
四、实践育人环节导入
在实践育人环节,进一步深入挖掘企业导师的潜力,在现有实习实训常态基础上,既增加实习实训的时间和工作量,同时深化实践教学的深度,避免浅尝辄止式实践教学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导师制、师徒制,形成流程化、工艺化、体系化的实践育人,让学生真正深入生产第一线的每一个环节,按照工艺流程的内在规律深入深化地走完全部作业面,实现毕业即能就业的人才培养需求。
五、订单培养导入
项目破除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事业单位人才储备需求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矛盾,将协同育人理念深植人才培养环节全流程,以行业需求导向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起点,将用人单位需求纳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全领域,采用订单式培养的方式,通过四大整合,平稳衔接、有序黏合,有针对性地聚焦用人单位诉求,培养满足行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应用型人才。
(一)招生环节=就业遴选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需求理念下,通过协调招就、教务、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关系,从招生环节就开启订单培养第一步。如旅游饭店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需要在招生环节即遴选身高、外形条件能够达到从业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思维敏捷、综合协调能力出众的学生,明确其从业方向,到后续课程选择、实践教学等环节均按照方向培养的要求展开,而避免出现学生就业意愿在酒店业,但身高、外形、语言表达、性格等方面均无法达到要求造成自身专业前景疑虑的问题。
从招生遴选环节开始,用人单位就生源开展专业的有针对性遴选,并开展学业指导和专业指导以及职业生涯前置引导,避免学生在高年级毕业季对就业前景、行业发展趋势、用人单位需求一片茫然的现实问题。将招生环节和就业遴选有机结合,既明确了专业内不同方向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有助于后续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入展开,实现招生遴选等同于就业遴选的一站式培养方式。
(二)专业教学=对标行业
应用文科领域多行业均存在入职的基础门槛,很多存在职业资格准入,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導游人员需要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饭店从业人员若要晋升需要取得职业经理人证书,旅游景区管理人员涉及景区开发、设施设备改造需要取得一、二级造价师证书,旅游规划设计行业需要注册城乡规划师、注册建筑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旅游投资及行政管理行业需要取得人力资源师、会计职业从业资格等认证。而这些证书的取得,绝大多数学生是在从业后多年完成,限制了其职业生涯的快速成长,很多毕业生进入行业后也不能马上参与主要工作,只能完成技术含量较低的杂务。
基于此,在用人单位前置导入人才培养后,项目要求在不同方向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增加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的相关辅导类课程,包括导游人员资格证书、职业经理人证书、人力资源师证书、城乡规划师证书、二级造价师、二级建造师证书、中级会计资格证书等的辅导备考课程,让学生在实习实训的一年时间内,既积累了工作经验,熟练掌握业务流程,又能够在入职前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立刻可以入职参与主要工作,实现专业教学与行业规范的精准衔接。
(三)实践育人=前置入职
在招生遴选、课堂教学阶段介入后,本项目实践育人环节的订单式培养体现最核心理念在于将实践育人与毕业就业有机整合,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就已经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并参与了相应的专业课程和实务类课程学习,进入对应单位的实习实训环节,其实就已经等同于一年的入职见习期,对目标就业单位的前期熟悉程度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有针对性地选择实习实训岗位及流程轮岗完成后,即可以在毕业季前夕入职就业,企业也可以通过此种模式创新降低自身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成本风险,在学生低年级阶段就可以精准定位人才需求和梯队建设,通过实习实训阶段的深化培养和考察,择优选择人才入职工作,实现实践育人环节的前置入职本质。
(四)企业人才库=专业学籍库
由于行业及用人单位全流程参与人才培养全部环节,并精准介入关键节点,签订过校企联合协同育人战略协议的校企双方,在校生实际就等同于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储备库,既避免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巨大成本投入,又避免了人员大量流失和高流动性带来的人力资源断档,在校生每年均可以稳定向企业输出固定量的新生人力资源,而学校就业工作显著提升,学生习得过硬的专业素质,能够在行业内有一席之地,是项目设计最终的目标。为社会培养人才,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本项目力图破题的内涵诉求。
参考文献:
[1]王亭岭,熊军华,周玉.《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教材建设[J].高教学刊,2017(2):84-85,88.
[2]戴亚虹,李宏,邬杨波,等.新工科背景下“学践研创”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2):189-225.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