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向前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是民族历史上的道德传承,文化思想和精神意识形态的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儒家和道家文化为主,在中国从未间断地延续了约五千年,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积极和真实的人类先进思想的代表,对我国高校思想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参考与指导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国家的快速发展和高度发达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与民族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相契合,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国家强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中华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既有当地人民的精神精华,同时也融合了外来文化的精髓,正是这样的兼收并蓄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步步变得更加壮大与强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承的必要性
(一)給予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方面的高度总结,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的文化自信来自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需求之上。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到多种文化信息。大学生对当代文化思潮具有较强的接受性和包容性,但也存在辨别性和判断性较弱的问题,易受外来文化的吸引而弱化自己的文化认同。将优秀传统文化向大学生传播,让大学生沉浸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从而增强其对中华文化更深层次的认同。
(二)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当代大学生是见证中国梦的一代,是国家强起来的主力军,是建设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的排头兵。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情怀在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首要追求,要让当代大学生充分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从内心深处认同我们的民族、国家。
三、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实践和探索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设立讲堂、打造社团、组织各类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活动中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一)丽泽讲堂
《周易》兑卦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兑象征着喜悦,丽是并连之意,两泽因交接浸润而互相受益,良朋益友也在切磋学问中共同长进。讲堂以丽泽为名,希望传承这一优良的学术传统,让同学们能更好地获取知识,理解文明,增进友谊,自由成长。2019年,丽泽讲堂开展专题讲座近40场。
(二)国学社
2018年,学院成立了国学社,隶属于文学院团委社团管理中心,是一个以开展国学文化活动为途径,以增强师生国学传承意识为目标,以推动文学院国学建设为发展宗旨的学生社团组织。成立至今,国学社已举办多场常规及特色活动,取得良好反响。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例如“酒散桂香,月满蟾宫”中秋诗词大赛、“日月之囿,我言重九”重阳节采访活动、“国学尚贤,大美无言”国学课堂志愿活动、“青春国学荟”诗词朗诵大赛等等。
(三)设立各类活动小组
学院共设立了“春华”书画组、“夏风”剧场组、“秋实”学术组、“冬韵”国艺组四个小组,各组由一名组长和若干组员构成,通过举办常规活动,丰富社员业余生活,让社员感悟国学魅力并从中汲取滋养。
(四)中国诗词大会
学院组织开展了题为“品中华诗词,寻文化之根”庆祝建校70周年暨中国诗词大会。诗词大会,活动邀请了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百家讲坛》知名主讲人隋丽娟老师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副教授、海南省诗歌学会会员吴辰老师共同担任本次比赛的点评嘉宾。活动由一百名文学院学子组成的“答题百人团”与赛前选拔的四名挑战者同台竞赛。
四、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人才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态度及传承行为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文化根基问题。在课堂上、在课余时间利用不同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传达到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创造一种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相信我们还会以更多的形式组织各种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或者活动,让大学生真正地认同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
作者简介:魏健一(1986—),硕士研究生,讲师,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职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