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雅静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山西 大同 037006)
山西省是沙棘的重要分布区域,现有各种沙棘林40余万hm2,占全国野生沙棘资源总量的近70%。同朔地区(即大同市、朔州市)由于天然沙棘林分布不集中、果实产量和质量低下、雌雄植株搭配不均等原因,导致沙棘产业难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沙棘集中分布区域应大力开展野生沙棘林改造及人工沙棘林抚育等工作,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提高沙棘产量和资源利用率,将同朔地区的沙棘产业打造成为符合国际标准的有机沙棘资源基地。同时,对野生沙棘林改造可以促进当地沙棘产业的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沙棘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1.50m左右,部分生长在高山沟谷立地条件好的植株,高度可以达到18m;花期4月-5月,果期9月-10月。
沙棘属于强阳性树种,喜光照,具有耐严寒、耐酷热、耐贫瘠、耐风沙、耐干旱等多种优良特性,对土壤有极强的适应性,是防风固沙、改良气候和荒山绿化的优良灌木树种。沙棘在疏林下可以正常生长,但在郁闭度大的林下生长状况不佳;年降水量400mm以上的区域可以正常生长,年降水量低于400mm的区域生长状况较差,且天然分布区域多存在于临近河流、湖泊、丘陵沟谷等地;忌水涝,生长立地若长时间积水,可以导致沙棘根系腐烂、植株死亡;对温度敏感性较低,在-50℃~50℃温差范围内均可生长。沙棘在山西省广泛分布于海拔800m~2 500m的向阳山脊、谷地、干涸河床地或山坡等处。
沙棘林的改造对象一般为树龄8.0a生以上,林分结构合理,且质量较好、集中连片或退耕地种植的林分。通过林分改造,将低产低效沙棘林逐步转化为沙棘工业原料林基地。改造的原则是,在保障沙棘林生态功能稳定持续发挥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其经济效益,把灌木林改造成特色经济林,改造技术措施要科学合理,且经济可行。
2.2.1 带状疏伐
适用于集中连片生长的沙棘林,改造前需要进行采伐部分植株用于修建林道。林道宽度3.0m,保留带宽2.0m,伐桩高度不超过5.0cm,采伐剩余物应集中运输到沙棘林之外的区域。沙棘林改造区域为平地或坡度较缓时,保留带方向应为南北方向;改造区域坡度≥15°时,保留带方向要尽可能与等高线平行。在改造中,对于保留的沙棘带内的雄株要进行伐除,伐桩高度不超过5.0cm;为保证沙棘授粉,每隔6条保留带保留1条带不去雄株,雌雄株比例8∶1。对于保留雄株的沙棘林带内所有雌株全部截干,截干部位标准高度为植株第一轮分枝以上5.0cm处。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植株年龄及生长高度进行适当调整,截干后,保留分枝应不少于3个。保留带内的沙棘截干一年当中分2次完成,第一次在春季嫩芽萌发之前,第二次在冬季果实采收之后,两次截干应隔行进行。
2.2.2 择伐疏伐
适用于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地区生长状况不佳的天然或人工沙棘林,择伐疏伐对象优先选择病虫害频发、高度低、树幅冠小的沙棘植株和其他杂灌。通过择伐和疏伐,可以大大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确保保留植株获得充足的光照、水分和养分。如沙棘林雌雄株比例失调,按照雌雄株8∶1的比例进行择伐疏伐;若雌株数量较少,也可在林中空地补植雌株。
2.2.3 复壮更新
适用于植株生长势衰弱及树龄过大的天然沙棘林,采取的措施有平茬和截干两种。平茬,就是将植株地表以上部分全部伐除,地上保留部分高度应≤5.0cm;截干,就是在植株地表20cm左右处截断,保留3个分枝,其他全部剪去,截干高度也可以根据树龄及分枝高度决定。
2.3.1 除萌除蘖
沙棘林改造完成后,应定期进行除萌除蘖,时间间隔为两年1次;亦可采用深翻带间空地的方式,达到除萌除蘖的目的。新栽植的沙棘林,自第二年起每隔2年要去除行间萌蘖苗木1次。
2.3.2 去雄留雌
采用实生苗新造的人工沙棘林,从栽植后第三年起,按雌雄株8∶1比例搭配逐步去除雄株,即8行中的雄株全部挖根去除,1行保留雄株形成雌雄混合行;如果雌雄株分布不均匀,还要适当进行补植。
2.3.3 定株抚育
沙棘进入结果期后,要定期修剪,通常是每2年春剪1次,即将植株上的病虫害枝、生长弱势枝、干枯枝及徒长枝全部剪除。沙棘结果数量逐年降低或植株生长势衰弱时,要对老枝进行回缩修剪,促进植株更新复壮。植株整体进入衰老期后,应用平茬复壮技术进行更新,将植株自地表以上部分全部剪除,重新培养新的主干。平茬的最佳时间是早春土壤解冻之前。此外,要结合冬季采摘果实进行整形修枝。
2.3.4 果实采收
沙棘结果主要集中在2.0a生枝条。秋季落叶或冬季上冻后,剪除2.0a生结果枝收获果实。果实采集方法是,将50%的2.0a生结果枝整体剪下,其余50%给予保留,避免影响下一年的产量。
沙棘病害主要有干枯病、叶斑病和锈病3种。①干枯病,幼株发病后叶片逐渐变黄,枝干干枯,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成株发病后,树皮出现凸起,叶子变黄脱落,枝干逐渐枯死。干枯病是由于土壤中氮元素过多而产生真菌引起,防治方法是,增施磷钾肥抑制真菌形成,或用代森锌溶液喷洒治疗,每10d~15d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即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②叶斑病,沙棘幼苗期的常见病害,发病后叶片局部出现圆斑并逐渐扩散至整个叶片,导致大量叶片干枯死亡。防治方法是,植株出现病状后,用退菌特粉剂1000倍液喷洒植株,每10d~15d喷洒1次,连续喷洒2次~3次即可。③锈病,主要为害沙棘幼苗,6月-8月,植株发病后出现黄叶干枯现象,发病植株相对正常植株高度略低,叶片有圆形病斑。锈病以预防为主,6月对植株喷洒波尔多液,每15d喷洒1次,连喷2次~3次可大大降低发病概率。
木蠹蛾主要为害沙棘植株的枝干和根部,虫害发生后首先会进入树干内部进行蛀食,之后逐渐下移,破坏植株根部,导致其干枯死亡。防治方法是,利用白僵菌菌株防治,即选择雨后湿润天气施放;或者利用毛缺沟寄蜂等天敌进行防治;或者在5月中旬至8月中旬利用黑光灯进行诱杀;虫害严重时,对受害植株根部周围用杀螟松1000倍液或氧化乐果1000倍液浇根毒杀,浇药后对树盘进行覆土,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红缘天牛是沙棘常见害虫,为害能力极强,其幼虫会蛀食枝干,破坏木质层及表皮结构,干扰植株营养物质和水分的运输,导致树冠部分因吸收不到养分和水分而干枯死亡。防治方法是,每年5月-6月成虫活动盛期,人工捕捉成虫;6月-7月检查树干是否存在开裂现象,发现开裂后将开裂部位用刀片割开并刮除虫卵;虫害严重时,用80%敌敌畏乳油或40%乐果乳油等,掺和水、黄泥搅成稀糊状,涂刷在距地30cm~60cm的树干上,可以有效毒杀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