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及深层次原因分析入手 , 探究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效果实施路径 , 以此强化大学生的劳动观念 ,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 ,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 搭建与人合作的桥梁 ,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实现立德树人的良好局面。因此 , 让大学生在劳动中磨练意志、陶冶情操 , 增强积極进取、探索创新意识 , 深刻认识劳动、正确看待劳动、培养劳动技能尤为必要。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欠佳与劳动教育的弱化密切相关。新时代,党和国家提出要加强建构“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劳动教育的地位,与此同时,劳动的形态、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劳动教育的内涵等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赋予了大学生劳动教育崭新的意蕴。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不仅是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基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立德树人理念的执行者,应当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及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本质意义和时代价值,积极弘扬劳动精神,助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
一.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就当前高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少数高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了常规的教育教学计划中,制定了明确的大学生劳动教育方案,对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提出了专门的要求。在更多的高校,劳动教育往往被泛化为社会实践或窄化为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思想道德教育等,大学生劳动教育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隐蔽”在德智体美的教育当中,缺少独立性。
其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都较为薄弱,使得大学生劳动教育容易流于形式,缺少实质性的教育影响。其一,大学生劳动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专门从事劳动教育,具有良好的劳动理论基础并掌握专业的劳动教育方法的专职教师数量十分有限。许多高校甚至并未配备专门的劳动教育教师,仅仅依靠其他学科的教师或具有一定劳动技能专长的社会人士兼职劳动教育,但是这些教师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不高,劳动教育意识和能力也有限,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效果;其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配套设施匮乏。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劳动教育更加强调劳动技术的专业性、研究性、创造性以及劳动体验的丰富性,这就要求高校应为学生提供较更多种类的劳动体验场地,更完善和先进的劳动设施等。但目前,高校在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十分有限,大学生劳动教育薄弱的教育条件与较为成熟的德智体美的教育条件相形见绌。
二.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教育理念的局限性
思想认识问题是阻碍大学生劳动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环境在变化,劳动的形态在变化,大学生的特点在变化,但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理念未能及时更新,影响了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部分高校教育者仍然存在将德智体美劳教育割裂开来看待的思维定势,没有认识到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不仅需要建立建构独立的教育体系,更需要与德智体美教育融合以形成统一的劳动教育合力,因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空泛,教育效果欠佳。
同时,大学生劳动教育者缺少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意识,仅仅将劳动视作大学生的学习任务,没有认识到劳动应是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未能把握劳动对大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使得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二)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大学生劳动教育保障机制的建立不够完善主要是指大学生劳动教育协同机制和大学生劳动教育考评机制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前者是发掘和统筹丰富的大学生劳动资源的重要保证,后者是激励大学生劳动教育发展的动力来源,缺乏健全的协同与评奖机制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缺乏规范性的重要原因。缺乏科学可行的考评机制使得大学生劳动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难以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提出的新要求。
(三)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高校劳动教育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导力量,高校开设专门的、系统的劳动课不仅是落实大学生劳动教育地位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在课程设置这一环节仍然十分薄弱,严重限制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
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
(一)宣传正确劳动教育观
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劳动文化,大力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有利于获取更多社会公众对大学生劳动教育价值的认同,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时俱进,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每个时代的劳动形态、劳动形式和劳动的环境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每个时代的劳动观也带有时代的烙印。新时代弘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不仅仅是为了鼓励劳动者“苦干”、“多干”,更要提醒劳动者“实干”、“巧干”,在劳动中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
(二)改革高校劳动实践课程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在开设劳动理论课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实践课,从而构建其完整、独立的大学生劳动课。新时代大学生劳动实践课要分层次的、长期性的开展,让劳动教育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生活。基于大学生的特点,大学生劳动实践课可将日常生活劳动作为基本要求,提升服务性劳动、生产劳动所占的课时比例,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在生动的社会劳动生活中理解劳动的意义,提升自身的劳动素养。
(三)科学制定评判标准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既有理论性的也有实践性的;劳动教育目标既涉及价值观层面,又涉及实践能力层面;劳动教育的形式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有所差别……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必然是较为困难的。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慢慢探索,不断调整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评价标准,才能生成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卢心悦.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2020
[2]冯颜利.为何要高度重视劳动与劳动教育[J].人民教育,2020(01):13-14.
[3]彭建国 . 弘扬劳动精神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N]. 湖南日报,2019-01-12(006).
[4]冯刚,刘文博.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12):22-24.
作者简介:
郭昊晴(1991—),女,汉族,湖南益阳,湖南城市学院,助教,思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