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远
摘要:科技创新与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也应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水平以及科技水平的进一步发展。而从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来看,教师错将信息技术教学重点侧重于对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基本操作能力的教学,致使让学生也对信息技术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只需要掌握特定的软件操作技术便是完成了信息技术学习的任务。事实上,信息技术课堂中应引入科技教育的内容,不断强化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基于此,本文针对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科技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技教育;课堂;活动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能够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只有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方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满足社会发展要求。为此,要求相关院校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能够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可为科技创新提供一定的机遇,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不断发散思维,感受创新的乐趣,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可在课堂中积极融入科技教育类活动。
一、信息技术课堂中科技教育活动的价值分析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前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是以演示教学为主,即由教师进行示范后,学生跟着练习。此种教学模式下,很难了解学生对特定技术的掌握效果。尤其是一些信息技术基础的学生,很难对课上内容产生兴趣。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也会使需部分没有过信息技术操作经历的学生对此类技术产生畏惧心理。此时,便要求教师能够在其中融入科技教育活动,对于已经掌握基础操作方法的学生给予鼓励,使其能够自主发散思维,进行科技创新,当学生通过自行努力取得一定的科技创新成果时,便可从中感受到科技创新的乐趣,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均能勇于创新,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1]。
(二)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组织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可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散自身的思维以及想象力。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从中给予帮助,使学生的创新设计内容得以实现,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尤其是自己创作出的作品被同学和教师认可后,学生便可收获成功的喜悦。其他学生为了同样获得同学的肯定,也会自主进行创新,从而实现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
(三)有助于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活力以及趣味性
信息技术教学中十分考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由于学生前期所接触到的信息技术十分有限,仅能对简单的软件进行操作,很难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此时,教师便可以组织科技活动,通过有趣的科技活动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较为复杂和沉闷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科技教育活动的融入
(一)利用科技教育活动调动课堂学习氛围
随着信息技术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也逐渐增大,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较为薄弱,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此时,如果课堂氛围较为压抑,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抑制,致使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即在班级内设立科技小组,让学生根据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对相关的科技内容进行探究,利用一小部分学生来带动整体班级的气氛[2]。在此过程中,参与科技活动的小组成员更乐于与教师进行交流,双方的互动交流可形成更为活跃的课堂氛围,使信息技术课堂不再枯燥。尤其是当科技活动小组的成员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相应的科技问题时,便可感知成功的喜悦,这份喜悦也会对周边同学的学习状态带来一定影响,使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科技教育活动实现分层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通常是采取统一的教学措施,并未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致使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逐渐拉大,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提升极为不利。基于此类问题,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和设计教学方案时,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以缩短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为目标,全面提升班级整体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这便要求教师能够引入科学的教学手段,在班级内部实现分层教学,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接受科学的教育,使其在课堂学习中均能有所收获[3]。
例如,在班级内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对班级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并且依据此,将班级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掌握一定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且对信息技术学习有较强兴趣的学生;第二层为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对信息技术学习无兴趣的学生;第三层为并未接触到信息技术的学生。在针对这三类学生进行教学时,很难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对于第一类学生来说,已经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内容,教学重点应为对学生信息技术操作的规范性培养,之后可以鼓励该类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对于编程语言以及程序设计等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而对于第二类学生,则可对其信息技术能力進行强化练习,并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科技教育活动,使其在活动中感知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对于第三类学生,则应注重对其信息技术基础能力的教学,使其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在此过程中,为强化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也可在班级内部组织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成果进行检验的同时,认可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其始终保持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结束语:将科技教育活动融入信息技术课堂已经成为强化学生科技探究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的有力措施。各大院校为了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加大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并且希望借助科技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均能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人才。因此,在今后的信息技术课堂中,也应积极引入科技活动,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静.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7):50-51.
[2]唐瓷.信息技术教育的时代命题[J].中国出版,2018(22):71.
[3]刘怀蓉.信息技术在科技创新教育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1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