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提升作用

2020-01-03 10:00张海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9期
关键词:雅鲁藏布文本语文

张海霞

【摘要】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语文的定义过于狭窄,认为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少其他知识的引入,学生的视野过于狭窄,思维很有局限性,学习内容十分枯燥。而在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关于地域、地名、人文以及自然景象等方面的文章描述。拓宽语文教學的范围,广泛挖掘出这些文章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以探索与感悟的态度进行学习,能够增强语文教学的新鲜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地理知识  语文课堂  提升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9-0075-02

语文学科是一门包含了人文与自然的综合性学科。学生不仅要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还要对生活中各方面的知识与现象进行广泛了解,才能够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自然类课文教学中,教师没有过多地体现出自然的特点,而是依然让学生分析文本,总结段落,积累字词。对于真正的自然面貌和自然界的魅力不能让学生有深入的感受,降低了自然类文本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因此,扩大地理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下面,笔者就从地名解析、地图阅读、地理现象分析、地理知识运用、实践感受等方面谈一谈如何利用地理知识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提升。

一、地名解析,丰富文化常识

地大物博是我国的主要特点。自古以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调整,很多地方的名称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中蕴含着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学生通过地理类文本了解各个地区的名称在古今的差异变化,能够感受到历史变迁对生活的巨大影响,丰富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地名知识进行拓展,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的地名对作品进行深刻理解。阅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学生会发现扬州以及题目中的广陵都是自己很陌生的地名,在理解上会有很多的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李白送孟浩然要去哪里呢?为什么诗歌中会描写出如此丰富的场景呢?”在学生思考时,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讲解古代的九州概念,学生能够知道扬州在今天的江苏省。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题目中的“之广陵”和诗句中的“下扬州”,学生就能理解广陵是扬州境内的一个地方。并且结合江苏的气候特点,学生能够很容易地理解“烟花三月”这样繁花盛开,绿柳如烟的景象。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照中国地图寻找孟浩然前往广陵的路线。学生可以用笔在地图上进行勾画,一方面可以生动感受诗歌内容,另一方面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上发现孟浩然经过了长江三峡这些地区,因而诗歌中会对长江有所描写。通过这样的对地名进行讲解,学生一方面能够根据地区的特点对诗歌进行理解,另一方面能够将诗歌中的古代地名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古诗内容的真实性,获得丰富生动的阅读感受。

二、地图阅读,认识地理风貌

在个别地区,存在着非常独特的景象。深入探究这些地区的地理特点,学生一方面能够丰富自身的地理知识,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另一方面能够学习到作者在描写复杂的自然环境时采用的写作方法,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地图解读的习惯,在阅读时能够将地图语言与文本语言相互结合与转换,生动感受作者探索自然事物的过程,从而借助地图语言形成对文章的深刻理解。

例如,在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地图册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做深刻了解。教师首先可以找来中国地图问学生:“雅鲁藏布大峡谷在地图的哪里?”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回答:“青藏高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地图上标注的东西部颜色的差异上体会到雅鲁藏布大峡谷处于高原之上的神秘。教师可以再找出青藏高原的局部地图,学生观察地图中的海拔线和植被分布图能够对“雅鲁藏布江河床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达6009米”、“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等描述有生动的体会。在学生阅读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地图,我们能不能对雅鲁藏布大峡谷获得如此全面的了解?”学生能够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形是非常复杂的,一般情况下的探索很难得出结论。只有借助地图才能够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全部信息进行汇总。从而能够将地图作为学习知识的重要媒介。同时,学生还能够从地图复杂的标注上体会作者在写作中使用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客观性,培养自身的理性思维。

三、现象分析,了解科学原理

随着科学的进步,很多的自然现象已经被破译。学生在阅读自然文本时一方面需要感受自然景象的美好,另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象中的科学原理进行分析,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对自然文本中蕴含的科学知识进行深入讲解,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之后再陈述一定的科学道理,给予学生思路。

例如,在学习《观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多种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解潮水运动的原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阅读,学生很容易总结出作者从时间角度描写了潮水来临前、来临时、来临后的不同景象,会认为课文没有太多的难度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潮水是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左右到来而不是其他时间,潮水的运动原理是什么呢?”学会在好奇地思考时教师可以讲解“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代称白天的潮汐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地球上月亮对着的一侧因为受到月球的引力, 所以水会涌起, 背着月亮的一侧因为月球对它向地心的引力最小, 所以水也会涌起。”通过对潮水形成原理的讲解,学生就能从课堂中满足自我的好奇心,激发出更强的学习动力了。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文中的潮水是白色的?而我们日常见到的湖水很多时候是绿色的,大海是蓝色的?”在学生思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光的反射原理,让学生知道在河水中,由于河水的深度浅,不足以吸收掉绿光,而海水的深度深,可以吸收绿光而反射蓝光,所以它们的颜色不同。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能够具备探索自然的意识,激发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自身的理性思考能力。

四、知识运用,丰富创造内容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知识积累不足造成思维比较狭窄。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然文本中蕴含的自然原理和哲理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学生的写作内容就能变得丰富有趣,从而对写作充满信心。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丰富语言表达让学生将地理知识与作文的语言表达、思想情感表达、哲理感悟和结构设置等方面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题西林壁》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中的哲理引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诗歌通过对庐山山峰高低不同,形态各异的特点的描绘,表达了要站在事物的外部全面观察事物的道理。教师可以结合庐山的特点让学生想象自己的庐山之旅。学生可以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基础描写在游览庐山时观察到的奇特景象,想象自己在庐山中四处游走,迷路后在他人的引导下找到新路不断攀登的过程;最后可以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抒发自己游览后的感悟,表达要站在全面的角度观察事物,获得真知的道理,深化作文的内涵。同时,学生可以直接引用本首诗歌来进行思想阐述,增强作文的书卷气息。在学生写作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自己的作品,体会各自作品的独特性,从而认识到地理知识对于写作的重要提升作用。通过这样的文本中地理知识与写作的结合,学生就能将地理文本作为提升写作能力的素材,增强课堂学习的动力。

五、走向实践,创新学习方式

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学习场所在教室中。学生只能在座位上被动地听取教师的讲解,相互之间缺乏过多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一方面会由于课堂学习氛围的沉闷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另一方面则难以锻炼出成熟的实践能力,造成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脫节。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地理知识形成实践的意识,在生活中将语文知识与地理知识进行综合运用,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创新语文学习的方式。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更为丰富的语文学习。通过阅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等句子,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够对桂林山水进行如此详细的描写?”学生可以知道,作者只有亲身参与实践,亲自观赏桂林山水才能够进行细致的表现。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合作,对身边的地理事物进行观察。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柳树进行观察。在观察之前,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担任小组长,促进观察活动的顺利展开,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一些学生可以以早晨、中午、晚上为时间分界,发现早晨柳枝非常嫩绿,中午阳光火热柳枝十分干燥。而傍晚各种鸟儿都回到了柳树上,柳树显得十分热闹。一些学生可以选择阴天和晴天分别观察柳树。能够发现阴天柳树会随风摇摆,给人惆怅的感觉。而晴天柳树能够遮蔽阳光,为人们带来凉爽。学生可以将这些观察到的结果相互进行交流,体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观察能力的重要作用。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对相关事物展开思考,相互交流学习思路,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地理文本的范围是多方面的,包括写景散文、写景古诗词和地理说明文等。这些文本在小学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学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重要指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地理类文本了解各个地区的名称在古今的差异变化,能够感受到历史变迁对生活的巨大影响,丰富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地图解读的习惯,通过地图语言形成对文章的深刻理解;教师可以对自然文本中蕴含的科学知识进行深入讲解,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地理事物,不断增强独立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连菊红.浅谈小学语文中地理知识的渗透[J].学周刊,2011-07-25.

[2]叶有花.自然科学视野下的小学古诗教学研究[J].广州大学,2019-05-01.

[3]毛晓英.发掘语文课本源泉,探寻知识“广角镜”[J].中国教师,2010(S1):258.

[4]孙晓静.小学语文古诗词中的地名研究[J].中国地名,2018(09):28.

猜你喜欢
雅鲁藏布文本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雅鲁藏布
雅鲁藏布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雅鲁藏布(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