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参与精准扶贫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2020-01-03 10:12曾润喜乔阳阳
出版广角 2020年22期
关键词:精准电商信息

曾润喜?乔阳阳

【摘 要】新媒体是参与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本研究根据新媒体的情报员、动员者、领航员、协调员等角色和信息、教育、监督、协调等功能构建新媒体参与精准扶贫的四种作用路径,即“信息—传导”路径、“引导—激发”路径、“监督—反馈”路径、“嵌入—搭建”路径。

【关  键  词】精准扶贫;新媒体;舆论监督;电子商务

【作者单位】曾润喜,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乔阳阳,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媒体事件对地方政府注意力分配的影响机制研究”(18BZZ078)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22.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社会不缺少扶贫济困的爱心和力量,缺的是有效可信的平台和参与渠道[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被认为是扶贫济困的重要力量。已有研究认为,关于新媒体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大致可分为三个维度:从信息内容维度探讨新媒体在扶贫报道中的策略和框架[2]-[3],从渠道搭建维度探讨新媒体在电商扶贫领域呈现的扶贫新生态[4],从技术赋能维度探讨新媒体纳入“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的可能[5]。已有研究一致认同新媒体是嵌入扶贫体系的重要力量,但分析新媒体在扶贫不同环节发挥不同作用机制的研究还不多。本研究旨在分析新媒体功能与精准扶贫机制的耦合性,以融合发展传播学、社会责任论和治理理论构建新媒体参与精准扶贫的实践路径。

一、理论逻辑与路径构建

新媒体凭借其功能属性在精准扶贫中扮演重要角色。发展传播学视域下,大众传媒要发挥其守望、教育、整合功能,改善社会生态,从而服务于国家社会的发展[6]-[7];治理理论视角下,媒体被划分为治理的主体[8]、客体[9]和工具[10],不同的治理场景中媒体担当不同的角色;社会责任论视角下,脱贫攻坚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有研究从媒介功能出发构建了信息生产、文化教育、协调关系、社会监督四维媒体责任框架[11][12]。上述研究认为新媒体发挥着信息、教育、监督、协调四大功能,并通过履行以上功能进行角色调适。基于此,本研究提取新媒体的四种角色与精准扶贫的问题导向,构建新媒体参与精准扶贫的四种作用路径(如图1所示)。

(1)基于新媒体的情报员角色和信息功能构建“信息—传导”路径。一方面,新媒体可以打破扶贫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整合渠道高效传播,建立信息供需匹配机制;另一方面,新媒体可以通过有效调度扶贫信息资源,构建信息聚合的“平台+”模式。该路径包含信息桥梁和决策参考两个二级路径。

(2)基于新媒体的动员者角色和教育功能构建“引导—激发”路径。一方面,新媒体能够通过典型报道实现对扶贫故事的立体传播、关系传播和情感传播;另一方面,新媒体通过开展系列专题活动实现对扶贫对象的正确引导,尊重扶贫对象的发展决策权,激发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该路径包含典型报道和正确引导两个二级路径。

(3)基于新媒体的领航员角色和监督功能构建“监督—反馈”路径。一方面,新媒体可以介入精准识别和帮扶环节,对扶贫主体和过程进行监督,建立监督反馈机制;另一方面,新媒体可以嵌入政府扶贫考核体系,监测扶贫对象的后续发展动力。该路径包含对扶贫主体以及过程的事中监督和对脱貧效果的事后监测两个二级路径。

(4)基于新媒体的协调员角色和协调功能构建“嵌入—搭建”路径。一方面,新媒体能够嵌入传统电商扶贫活动中,搭建“互联网+融媒体+电商”扶贫工作新机制;另一方面,新媒体能够依托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社交传播的互动优势,主动进行引导、增能、链接,创新精准扶贫模式。该路径包含客体搭建和主体赋能两个二级路径。

二、“信息—传导”路径

1.信息桥梁:整合渠道高效传播,建立信息供需匹配机制

一是发挥主流媒体政策解读者的角色功能。通过新媒体的泛在性、权威性以及接地气的政策传导打通信息“堵点”。如惠州报业集团探索新闻扶贫的新实践,运用媒体矩阵和“平台智库”进行多方位宣传,畅通信息传达渠道。二是建设“商业媒体+扶贫产业”融合赋能模式。发挥商业媒体的入口价值,促进商业媒体和企业的有效对接,实现扶贫信息的定点式传递,提高扶贫的效益和持续性[13]。三是以自媒体为“流量入口”打造农产品的需求场景。通过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扶贫对象可以将内容生产与农产品输出结合,与消费者建立稳定的“需求—供应链”。四是发挥社交媒体“进圈入群”的桥梁作用。扶贫干部融入脱贫群众的社交圈层,通过“网上面对面”等生活化的形式传递扶贫信息,打通扶贫干部与扶贫对象交流的“最后一公里”。五是运用县级融媒体传播、连接、组织、动员的功能,建立与贫困村的供需匹配窗口,打造“一村一扶”的长效服务机制[14]。总的来说,新媒体能够搭建起政府、社会力量、扶贫干部与脱贫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赋予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更多的信息动力。

2.决策参考:构建信息聚合的“平台+”模式,有效调度资源

首先,基于网页、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渠道对扶贫信息进行采集与整合,建立“媒介扶贫信息库”。其次,建立“扶贫电子地图”对贫困户的人口信息、坐标信息、影像资料等进行可视化处理。最后,对扶贫信息进行有效分发,利用融媒体平台同步更新扶贫主体的资源盈余和短缺信息,统一调度资源,调整帮扶的方向和力度,为各扶贫主体提供决策支持。例如滨州日报开发“4-4-1-1”扶贫系统,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信息聚合、统一调度、服务决策等功能,为政府决策者提供扶贫信息和决策支持,形成了“滨州模式”。总的来说,融媒体平台所拥有的信息整合和可视化能力能够扫除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视觉瑕疵”,实现以融媒体信息平台为依托的扶贫对象与帮扶主体间的“信息坐标”更新与反馈,为帮扶主体提供决策支持。

三、“引导—激发”路径

1.典型报道:讲好脱贫故事,传递扶贫温度

一是以典型报道为主形式,通过“榜样面对面”“先进典型”等系列报道发掘典型人物背后的故事,以短视频、情景剧、动漫、H5等形式进行趣味性、一体化的立体式传播[15],让人物报道飞上“手机屏”。例如新华社发起的扶贫互动H5,以可视化的形式进行多波次传播,带来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发起“青创故事”“寻找先进榜样”等系列评选活动,通过比赛和投票的形式,将镜头聚焦于脱贫群众、扶贫干部、创业先锋等先进榜样,利用熟人关系网络进行传播,将正能量贯穿于整个脱贫攻坚行动中。三是以线上直播和线下分享会的形式促进榜样与公众的互动,向公众展示鲜活的先进人物形象,增加讲述者与公众之间的情感互动,增强扶贫故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促进公众对扶贫事业的理解,从而形成“讲述—互动—再讲述”的叙事闭环。总的来说,新媒体要通过典型报道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与正能量。

2.正确引导:以报道促导向,以活动促共识,以引导促目标

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新媒体要展现扶贫议题设置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主动引导全社会增加对扶贫工作的注意力。首先,通过典型报道形成良好的扶贫舆论环境,激发民众对脱贫的热情。例如湖南日报社发挥分社优势进行分众化的人物报道,创造了“党报基因+新媒体联动直播”的典型报道形式,引起群众共鸣。其次,通过组织专题活动调动民众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把脱贫热情转化为脱贫行动。如海南报业集团发挥多媒体联动策划能力,其策划的公益活动达到500多万元的众筹数额,实现了良好社会效应。最后,通过新媒体的聚合传播与脱贫动员进行正确引导,凝聚民众对于扶贫工作的共识。这三大过程层层递进,思想导向为先导、行为导向为驱动、价值导向为目标,最终引导民众共同参与贫困地区的脱贫建设。

四、“监督—反馈”路径

1.新媒体介入精准识别环节,建立帮扶过程的监督反馈机制

精准识别是精准帮扶的基础,做法是将融媒体平台接入扶贫云平台,介入精准识别环节,对扶贫项目进行监督。首先,基于APP程序、平台型媒体账号以及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接口搭建“多位一体”的扶贫云网络,实现对贫困信息的统一采集与整合,同时将信息接入县、乡镇级的融媒体端口,实现贫困信息资源的共享,精准锁定贫困户。例如腾讯的“为村”平台,将扶贫干部和扶贫对象凝聚其中,进行信息发布、采集以及公开。该平台还设有特色频道,如辟谣专栏、疫情专栏等,服务于民生需要。其次,将识别出的贫困户进行“二维码”流动管理,实现贫困户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动态反馈,协助政府构建新媒体的精准识别、退出和巩固机制。例如贵州借助大数据扶贫云和融媒体平台建立了贫困维度的多重识别机制,在建档环节为每个贫困户设置一个流动式二维码,通过对二维码的刷新可掌握扶贫对象的相关数据。最后,以县为单位建立扶贫专项案例库,以及针对贫困群众的特定帮扶项目。新媒体可以进行项目标准的整合以及帮扶效果评估,并放置于融媒体平台进行公示,兼顾事前帮扶和事后防止返贫监测。总的来说,新媒体能够介入精准扶贫的过程,提高扶贫的精度、透明度和有效性,建立防止返贫监测机制。

2.新媒体纳入扶贫考核体系,进行网络问政和脱贫效果监测

首先,聚焦扶贫工作中出现的腐败和违纪问题,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信息公开和核查功能,形成“平台举报+媒体调查+典型曝光”的新媒体舆论监督机制。其次,通過新媒体进行网络问政,吸纳与反馈群众的意见。例如浙江长兴传媒集团打造的融媒体问政节目《直击问政》,邀请长兴的政府部门领导进行电视问政,以电视见面会的形式回应民生诉求。此外,长兴传媒集团设有新媒体“爆料”专栏,供群众参与扶贫事务以及爆料监督。最后,新媒体要建立起巩固脱贫成果的相关机制,对已经脱贫的对象进行跟踪管理,动态监测其后续发展动力,反馈其发展轨迹,对脱贫前后数据进行对比、反馈与评估,防止出现二次返贫现象。

五、“嵌入—搭建”路径

1.客体搭建:建立“互联网+融媒体+电商”的扶贫工作新机制

新媒体通过嵌入传统的电商扶贫,同时以客体身份搭建“互联网+融媒体+电商”的扶贫工作新机制。一方面,探索媒体内容融合与外部合作的电商带货模式,结合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社交传播的互动优势,打破电商平台各自为战的局面,刷新电商扶贫的新生态;另一方面,将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以及媒体融合形成的全息媒体生态,以及媒介形塑的虚拟现实结合起来,改善电商扶贫的体验生态,激活电商的体验触角,带来消费接收新体验,促使新媒体成为电商扶贫的多功能载体。例如四川省金阳县探索形成的“电视直播+新媒体直播+电商带货+互联网新闻”电商扶贫生态,赋予了当地脱贫攻坚行动新动能。总的来说,新媒体能以客体的身份参与到电商扶贫中,发挥媒体的内容优势为电商平台引流,激活“流量+供应链”电商模式,以流量保证稳定的用户流,以供应链保证用户体验。

2.主体赋能:创新扶贫模式,主动引导、增能、链接

新媒体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单向扶贫路径,融合新媒体与扶贫对象的双重力量,打造精准扶贫下的双向互动机制[16]。目前新媒体与扶贫对象的互动网络已经初具规模,不管在商业模式创新还是技术应用上都形成了可持续、差异化的扶贫创新机制,为扶贫对象摘帽奔小康提供动力源。

(1)社交扶贫模式:“社交传播+品牌塑造”。首先,脱贫主体可以利用社交媒体黏性,通过上传优质原创三农主题视频化身为“社交新农人”,以创作传播打造新农人在社交媒体的IP。其次,通过社交媒体将农产品品牌与微博话题等进行捆绑,抢占社交媒体用户的视觉注意力,让微博等社交媒体成为农产品品牌的重要展示窗口。

(2)村播扶贫模式:“信息打通+内在传播”。村播可以代替中间商,打通供需通道,压缩农产品交易链,成为农产品的直接输出窗口。另外,“村播扶贫”能够赋能当地村民,通过定向发掘和直播技能强化,培养当地的“直播网红”,打造“直播新农人”。

(3)拼扶贫模式:“聚集需求+农商对接”。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拼扶贫”可在短时间内聚集海量消费者需求,同时对接不同农户的供应渠道,整合小而散的农货供应体系,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建立起农商对接的拼农货体系。

(4)视听扶贫模式:“生活图景+网络视频”。乡村用户通过短视频平台记录自己的生产生活,将脱贫内容嵌入生活图景,从而吸引平台用户围观;平台通过算法推荐将优质内容进行有效分发,形成“内容生产—内容分发—内容变现”的视听扶贫模式。

(5)星扶贫模式:“区域品类+流量倾斜”。聚焦不同贫困区域的产品品类,以“一区一品类”的形式助力产业扶贫。可邀请公益明星到扶贫现场,并在融媒体平台直播互动,把明星流量转化为扶贫的正能量,打造每个贫困地区的爆款扶贫产品。

本研究构建了新媒体参与精准扶贫的四种作用路径:“信息—传导”路径、“引导—激发”路径、“监督—反馈”路径、“嵌入—搭建”路径。这四大路径形成了精准识别中新媒体信息整合机制、精准帮扶中新媒体动态管理机制、精准管理中新媒体监督机制以及精准考核中新媒体在场机制。新媒体在精准扶贫中做出了有益实践,以其特有的功能牵引和帮辅其他社会主体,形成了脱贫攻坚行动的坚韧合力。当前媒体深度融合的环境赋予了新媒体更多的技术能力,如何发挥新媒体的技术赋能,建立更为精准的新媒体技术扶贫路径,值得今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2]黄敏. 议题关联与关系建构——《纽约时报》有关中国扶贫报道的媒体网络议程分析[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3):21-36+126.

[3]蔡骐,吴梦. 我國精准扶贫报道中的主体形象与话语框架解析(2013-2018)[J]. 新闻记者,2019(6):70-76.

[4]刘禹辰,尹响. “融媒体+电商”在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中的新作用——基于四川的案例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5):147-151.

[5]赵秀兰. “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主要内容与政策建议[J]. 农村经济,2017(8):57-61.

[6]韩鸿. 参与式传播:发展传播学的范式转换及其中国价值——一种基于媒介传播偏向的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1):40-49+110.

[7]李红艳. 乡村传播学概念解析——兼论乡村传播学与发展传播学之异同[J]. 新闻界,2008(6):42-44.

[8]黄河,王芳菲. 新媒体如何影响社会管理——兼论新媒体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与功能[J]. 国际新闻界,2013(1):100-109.

[9]杨旎. 融媒体时代的政府公共关系:分析政府信任的第三条路径[J]. 中国行政管理,2019(12):115-120.

[10]王国华,李文娟.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网络媒体政策分析——基于2000-2018年的国家政策文本[J]. 情报杂志,2019(9):90-98.

[11]钟瑛,李秋华. 新媒体社会责任的行业践行与现状考察[J]. 新闻大学,2017(1):62-70+77+148.

[12]曾润喜,顿雨婷. 新媒体社会责任感知对受众品牌忠诚的影响机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47-54.

[13]张紧跟. 参与式治理: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创新的趋向[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6):113-123.

[14]罗昕,蔡雨婷. 县级融媒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构建[J]. 新闻与写作,2020(3):48-55.

[15]刘雁军,齐竞竹,闫征. 以小见大,做好短视频时代的主流价值传播——以津云新媒体短视频新闻《臊子书记》为例[J]. 新闻与写作,2019(12):82-85.

[16]曾润喜,乔阳阳. 新媒体在脱贫攻坚行动中的责任与评估——基于“上游新闻”的案例研究[M]//钟瑛,芦何秋. 中国新媒体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9).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精准电商信息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精准扶贫二首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