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文化与摄影艺术的交互性研究

2020-01-03 02:31仇媛
园林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园林艺术光影意境

仇媛

园林是人类有机融入文化与艺术元素、体现人的意志需求的生态境域。中国园林艺术是借助绘画的布局原则和构图技巧,将其画理和手法用来指导园林艺术创作[1]。摄影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摄影既保持了纯真的纪实性,又通过画面构图、光线和影调等造型手段,把景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从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因此,摄影和园林本质上都是在运用视觉感知的艺术性去传达精神内涵,它们在行为本源上是相同的,具有内在的艺术交互性。

1 摄影术在园林中的孵化

在摄影术发明之前,现实生活中人们留影的途径只有绘画和雕塑,这两者在东西方文化中呈现的样貌各有异同:西方的雕塑和绘画在内容上是象征主义,但是表现手法上是追求极致的写实主义;中国的雕塑和绘画则是不管在内容还是表现手法上均是象征主义,以“似与不似之间”作为图像表达的理想状态。这根本上的区别也同样延伸到中国版画和西方版画的区别,而中国版画正是中国园林的主要表达和设计方式,这就导致了园林制图的局限和缺失。比如我国明代的两部学术著作《天工开物》和《三才图会》,虽然书中含有大量插图,但是由于缺乏比例和尺度的精确性、透视的合理性和构件体量的真实性,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工艺的传承,并且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而在西方世界中,雕塑艺术对科学化的精准要求自然影响到绘画艺术的写实主义追求,绘画的卓越进程又进一步促进雕塑艺术的发展,西方文明在写实主义的道路上终于走到极致,直到摄影术发明的到来。

摄影的发明是人类渴望永久的记录真实生活的必然结果。如果在1900年的八国联军,甚至1860年英格兰和法兰西侵略者火烧圆明园之前,摄影术已经传入中国,那么圆明园这座跨世纪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即使终究逃脱不了被侵略者损毁并消亡于历史长河的命运,但至少,那些奇思妙想的创意和巧夺天工的技艺会被后人所发掘并学习。

园林与摄影,主观与客观。从词学方面看,王国维先生论词有写实派、理想派,但是写实派到达一定高度后,它必然是贴近理想的;而理想派到最高处往往会合乎现实,摄影的特质比较明显,因为它是由客观现实走向理想的。园林摄影师的工作往往被人们忽略,因为人们早已习以为常地将照片视为实物本身。而事实上,园林摄影并非仅仅记录园林,更重要的是审视园林,进而去改进和提升园林设计的品质。优秀的园林摄影师会利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哲学的思考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时常发现园林设计师自己都不曾注意到的建筑范畴和主体。同时,园林摄影师的优秀作品也是对园林设计的一种促进,甚至是引领作用。

2 园林意境与摄影构图

陈从周先生《说园(三)》中讲道,“能品园,方能造园,眼高手随之而高,未有辨乎味能为著食谱者。”[2]中国园林作为中华文化的荟萃,道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顺乘生气的环境观、儒家仁礼相辅的伦理观等,是中国园林创作的主要思想准则,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练、典型而又不失自然之美的生境,而绝非一般地利用或简单地模仿自然环境单纯地表现自然美,它更多的是通过筑山、理水、植物配置等途径有意识地加以改造和重构,从而表现出一个艺术化的超现实自然来昭示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关系。如园林假山能在很小的空间尺度上展现咫尺山林的意韵、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理水必曲折有致,山石点缀岸矶,让有限的空间山水天全;植物以树木为主,并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显其象征的寓意(图1)。园林建筑无论多寡、性质、功能,都力求与山水植物彼此协调相互补充,有机组织在一系列的风景画面之中。整体布局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包括前奏、起始、主题、高潮、转折、结尾,划分不流于支离破碎,组合务求开合起承、变化有序、层次清晰,形成内容丰富多样、整体和谐统一的连续流动空间,景物设计不仅将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直接点题。

自然物不是所有都美,也不是所有的自然物中的美都能被人立刻认识到。摄影也不只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一门综合艺术,要掌握构图、用光、色彩等知识,讲究美的发现、光和影的捕捉,从而使自然物中某些属性契合人的主观方面的审美意识而让人获得“美”的感受。拍摄的主题应契合园林的意境,在纷纭复杂的园林群体中,选择好拍摄主体,是取景构图中具有先决性的重要环节,认真观察被摄主体的外部特征、与周围环境的相对关系,拍摄方向、拍摄距离、拍摄高度、前景和背景对构图和画面效果的影响,线条的处置等综合确定拍摄点的位置,获得最佳构图效果。例如中国摄影先驱郎静山的集锦手法,看似运用了绘画的手法,但其实还是摄影。所谓“集锦”,就是“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取画面之所宜者。”他开创了集锦手法的先河。

1. 山水植物环绕的园林意境(Annie Green Armytage 摄)

2. 超自然的园林摄影作品(Giuseppe Satriani 摄)

英国语言学家托尔金在《论神话》中论述,神话作者创造出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时空,它不受已知自然规律主宰,并且拥有独立运转的规律,托尔金称之为“次级世界”,就像是园林,它是一个不同的时空,可以说是一个“仙境”。假山,并不是“假”的,一块太湖石就是一座高山,而不是“模拟”一座高山,园林不是模仿,而是营造意境。中国的很多古典文学,比如《牡丹亭》,亦或是很多古代志怪小说,比如《聊斋志异》,均是在园林这个亦真亦幻的时空中发生的故事。美国汉学家高居翰说过:“一座园林就像一方壶中天地,园中的一切似乎都可以与外界无关,园林内外仿佛使用着两套时间,园中一日,世上千年。就此意义而言,园林便是建造在人间的仙境。”就像是拙政园中连接两个世界的石桥,观者在桥的此岸,彼岸则是园林。园林艺术的意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园林景观从形成之日起就始终发生着变化[3]。中国园林的实质是营造艺术化的超现实自然来昭示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关系,园林造景不是景观构成要素的简单排列组合,而必须能够在这种“关系”中反映出典型的特征秩序和机理。

摄影术的意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绘画的审美特征。陈恒恪有一段十分经典的概括:“西人之画目中之画也;中国人之画,意中之画也。”摄影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没有太深的根基,也同样意味着较少束缚。它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介入当代艺术,也可以介入古典艺术。园林摄影不同于一般的摄影,拍摄者必须有一套美学思维,是指含蓄内敛的美,比如日本的“幽玄”,还有深远、神秘甚至超自然的意味,而这正是园林摄影中需要追求的意境(图2)。有了美学思维再去遵循园林艺术内在规律,才能全面、准确地反应出中国园林的特有神韵,创作出隽永的作品。同时,通过园林摄影,不仅可以获得对园林基本素材的重新认识,更可以获得它们之间结构和关系的新的发现,成为推动园林创作中新景不断出现的源泉。

3 园林中的光影表现研究

光影是人的一种视觉体验,光给人以光明、清朗和热烈,影则给人以黑暗、神秘和宁静的心理感受。黑格尔说:“在纯粹光明中与绝对黑暗中,皆同样什么也看不见。”[4]达·芬奇特别推崇光影的意义,指出:“一切固体都被光和影包裹着。没有光和影,任何物质都不能被觉察。……阴影是黑暗,亮光则是光明。一欲隐蔽一切,一欲显示一切。它们总与物体相随,总是相辅而行。”[5]人们对光影的认知,使光影对于景物的视觉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图3)。

3. 园林中的光影表现(Marianne Majerus 摄)

4. 视觉角度的不同,提升了园林的意境和美感(Annie Green Armytage 摄)

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已无须赘言。中国古典园林同样十分重视光影的利用,许多著名景点都源于对自然光影的表现,这从景点命名就可见一斑,如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平湖秋月”“栖霞岭”“葛岭朝暾”“云栖竹径”“烟霞三洞”“月岩”“慈云岭”等。园林经典著作《园冶》对光影在园林造景中的利用也多有论述,如《园说》篇中“枯荫距地,槐萌当庭”“刹宇隐小环窗,仿佛片图小李”“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相地》篇中“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山林地》篇中“杂树参天,楼阁碍云霞而出没;……竹里通幽,松寮隐僻”。《城市地》篇中“虚阁荫桐,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烟雨,移将四壁图书”。《傍宅地》篇中“竹修林荗,柳暗花明”。《江湖地》中“悠悠烟水,澹澹云山……漏层阴而藏阁,迎先月以登台”。《立基》篇中“池塘倒影,疑入鲛宫”。等分别描述了利用树影、云霞、月光、波光等成景或营造意境的要点,在园林中注重自然光影的引入和利用,不仅保证了使用功能,而且丰富了园林的空间层次、强化了园林的意境,成为中国园林的独特语言。现代公园为了追求公园状态的稳定,场地通常采取均质地围合、均质的光影空间,人可以直接接触到的多为硬质构筑,难以体验到美丽的自然光影变幻,而夜间灯光的渲染虽然绚丽,却使星光与月光被遮蔽,再也体会不到夜的安宁。

园林除了通常所讲的山水、植物、建筑以及地形、园路(铺装)等有形的实体设计要素外,光影这一无形的设计要素在园林意境表达和美的塑造中,并不是实体要素的简单附属物,而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重要一方,不仅使景物的体量(尺度)、层次、色彩、质感等得到视觉呈现,而且能加强实体的韵律,增加人们欣赏实体图案的角度,激发人的联想,使景观更加有趣,以提升园林的意境和美感(图4)。精美的园林摄影作品,可以为园林设计师提供光影运用的参考,使设计师了解光影、体察光影、引导与控制光影,从方案到施工图全过程地把光影元素融入到作品创作之中[6],通过园林材料的选择与构筑物形体的塑造,凸显其光影的视觉特征。

4 结语

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文明而言,园林都是人类实现大规模集居以后与自然之间保持联系的最佳方式。摄影不仅是园林艺术的一种极佳表达和推广形式,而且还是园林艺术创作中新景不断出现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中国园林的发展与传承最重要的当然是实物,即历代流传下来的园林作品,但是由于中国园林自身的特质和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中国园林作品能完整留存下来极为罕有。因此中国园林真正的传承发展需要依靠大量的图像文献。当下,人们拥有了摄影术这一古人所没有的图像记录形式,就更应该将它与园林艺术充分结合,不管是为了将好的园林作品流传于世,亦或者仅仅为了让后世子孙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园林设计理念和审美方向,也要将技艺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园林艺术光影意境
光影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光影
得造天物 皇家园林艺术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光影之下
现代园林艺术·微物志·定制与体验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神对当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