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一奇,许 敏
(南京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1816)
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经历了40年的改革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上,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①。”充分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地位。在国家战略的强有力支持下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等院校数量与在校人数不断扩大,教育资金的投入作为国家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高校对教育经费的管理与使用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合理使用财政拨款,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一直是专家学者针对高等教育财会研究的论题,本文基于改革开放40年教育成就对高等教育财会研究做一个系统性回顾及总结,旨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财会管理的研究深化及创新。
乔春华对中国高等教育财务会计进行了30年的回顾与展望,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来高等教育财务会计的深刻变化②。徐蕴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近十年教育财会研究作出回顾与评析③。除此之外学者们对中国会计研究的发展进行回顾的论文比较多,如基于改革开放30年视角对会计研究进行综合认识和评价④、基于文献计量对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进行述评与展望⑤。可以发现针对高等教育财会在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的研究与梳理还比较欠缺,本文将在文献计量的基础上总结高等教育财会领域40年的研究侧重点并分析特点与趋势,展望未来发展动向。
高等教育财会研究涉及了三个领域,即以高等教育为主体对其财会进行研究,鉴于高等教育事业接受国家财政拨款的这一特殊性,本文在主流核心期刊上选择了高等教育类、会计类以及财政类三类期刊总共31本作为样本基础,其中高等教育类14本,会计类7本,财政类10本。由于三类期刊中某些期刊不涉及高等教育财会研究,与本文研究内容不相关,故剔除了《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教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学教育科学》《会计与经济研究》《财经研究》《税务研究》《税务与经济》《国际税收》《财经论丛》10本期刊,最终以21本核心期刊作为研究样本。
利用南京某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中文数据库进入中国知网(CNKI),选取“文献检索-标准检索”,以“来源期刊:上述确定的21本期刊,时间:1979—2018年,主题:高校财务”为条件进行检索。检索日期为2019年6月。
根据上述检索条件对21本期刊分别进行检索,共获得文献1636篇。在排除会议通知、培训通知、会议报道、总目录、政策发布、领导讲话、启示等48篇之后,将1588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
根据检索出的1588篇文献统计发表年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财会领域发表学术论文的年代分布(结果见图1)。总体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高等教育财会的学术研究呈显著增长趋势,且增长快速。1998年以后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到大众的转变,教育经费管理与使用得到社会关注,相关研究显著增多,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发展趋势,本文对1999—2008年以及2009—2018年两个阶段的产出情况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统计分析,如图1、图2所示。
图1 高等教育财会管理研究的文献产出变化
图2 1999—2008年高等教育财会研究的文献产出
根据图1可以发现1979年到1988年高等教育财会研究稀缺,平均每年发表0.2篇。从1989年开始针对高等教育财会的研究逐年增多,平均每年发表2.6篇,其中发表于高等教育类期刊的论文大多研究教育改革与财务改革,说明学者们针对高等教育财会所做的研究既不多也不深入,关注点较少。
进入21世纪之后相关期刊发表的文献数量有较为显著地增加,平均每年发表39.6篇,尤其在2005年以后产出显著增多(如图1所示)。而在最近的10年可以发现针对高等教育财会的研究俨然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图2所示),平均每年发表121.2篇,属于高产项目,研究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较之前更进一步。根据图3可以发现在这十年间文献的产出量存在波动,2014年以前保持较高的产出,年平均产出在150篇以上,而在2015年以后却出现下降趋势且持续到2017年。
图3 2009—2018年高等教育财会研究的文献产出
统计专注于高等教育财会研究的学者对于了解该领域核心作者群体具有直接作用,以发表论文超过5篇作为标准对1588篇文献的作者进行筛选,发现共有14位作者发表超过5篇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在三类核心以上期刊中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是南京审计大学的乔春华教授,共发表12篇,赵善庆、梁勇紧随其后。通过进一步检索发现在研究独立性上,乔春华与赵善庆普遍是独立产出,而梁勇较多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发表研究成果。在研究领域上,乔春华侧重于会计学,发表成果总计达到79篇,被引频次达到628次;赵善庆侧重于教育学,成果数总计高达203篇,被引频次达到719次;梁勇的研究也侧重于会计学,成果总数为68篇,被引频次为290次,三位学者明显是会计、教育领域较为突出的学者,学术影响力较高。通过观察14位高产作者的所属机构可以发现对高等教育财会进行研究的机构层次类型较多,包括了综合性大学、专科院校、高职院校以及事业单位,这充分体现该研究的广泛参与度,受到了教育领域财会工作者以及专家学者的重点关注。
被引用情况是衡量一篇论文质量与影响力的重要标志。本文对样本进行被引情况的统计,分别统计了存在被引情况的文献数量、总被引频次以及被引超过15次的论文数量,得到如表1所示结果。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总样本1588篇论文中有1382篇被引用过,占比87%;总被引频次达到11327次,平均每篇至少被引用过7次;被引超过15次的论文数量为218篇,说明大约14%的论文是高质量论文,得到其他学者的高度认同。
表1 教育财会管理研究相关文献被引情况
在考虑被引情况时本文对被引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进行统计。通过与上文高产作者统计表的对比可以发现乔春华、赵善庆、陈丽羽三位学者是该领域的核心研究者,不但发文数量多且质量高,对于高等教育财会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与借鉴,对高等教育财会研究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从发表年度也可以看出对高等教育财会的大量研究出现于21世纪以后,和上文对于改革开放40年高等教育财会研究的整体产出趋势相符。从高被引论文的内容来看,可以发现“绩效评价”“管理会计”“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预算管理”“科研经费管理”“财务信息化”“管理创新”等是高等教育财会研究的主要内容,学者们或从不同角度出发或利用不同方法对相关主题展开研究,为高等教育事业财会管理提出了优化建议与模式创新。
关键词是一篇学术论文主要内容、观点、方法的高度提炼与概括,通过关键词可以快速准确地初步了解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1588个样本关键词的搜集统计,利用“**”扩大关键词的范围,比如“**对策”表示了“对策”“防范对策”“治理对策”“成因与对策”“问题与对策”五个关键词的总称,由于此类关键词的相似性本文将其一并考虑,纳入统计范围。在此基础上筛选了出现超过10次的高频关键词得到如表2所示结果。观察表2可以发现出现频次最高的是“高校”,“高等学校”出现了63次,“高等院校”出现19次,由于这三个表示相同意思,可以合并看待,合计388次,出现频次与其他关键词相比明显偏高,说明大量的论文都以公立高校作为主体研究高等教育财会问题,其中“民办高校”出现了14次,说明了研究的广度。其次出现较多的是“财务管理”“高校财务”,说明有大量论文在研究高等教育财会问题时立足于财务,关注整体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预算管理”“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等高频关键词反映了高等教育财会研究所针对的具体方面,可以发现这些研究内容十分契合高校财务的实际工作,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参考价值。而“问题”“** 对策”“(**)管理(**)”的多次出现说明了这类学术研究从问题出发分析相关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对财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表2 高频关键词统计表
通过对改革开放40年来针对高等教育财会研究的文献收集和5个角度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纵观改革开放40年来针对高等教育财会管理的学术研究,可以发现整体上学术产出呈递增趋势,本文以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为界来分析学术产出情况:
第一阶段,除了1986年与1987年以外其他年度学术产出空白,仅根据两篇文献进行研究重点的概括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只能认为该阶段高等教育财会的研究尚未展开,仅仅有相关工作者就实务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教育改革逐步展开,相应的高等教育的财会研究也初步展开,例如为适应环境变化做出调整以求提高效益、探索高校财务制度以使校办产业增强竞争力以及为了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减少经济违法而更多地发挥财会监督的职能。
第二阶段,1998年以后高校的独立法人地位确立,中国高等教育也逐步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其办学环境日益复杂,迫切需要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故针对高等教育财会的研究较此前的20年更为丰富深入,主要围绕高校的预算管理、融资渠道、风险以及预警防范、制度创新、绩效评价等展开。
尤其在近十年学术产出是最多的,高等教育财会作为社会热点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高校财会管理面临“如何把握好资金投入的方向,更合理、高效地使用资金,把钱用在刀刃上,以更好实现各个教育发展目标⑥”,社会各方更关注教育经费的使用及效益。高等教育财会管理得到了创新,尤其在大数据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学术研究也找到了新的视角与方法,之前阐述过的问题被赋予新的解决方案,之前探讨过的财务主题被拓宽了范围,其中最大的创新在于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使单纯的会计电算化向管理型的财务信息化转变。在政府预算公开的背景下,高校作为事业单位不可避免地也要财务公开⑦,然而我国的财务数字化水平还较差,存在严重滞后的问题⑧。
从高被引论文以及关键词的统计可以发现40年针对高等教育财会的研究内容多元细致,包括了“绩效评价”“管理会计”“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预算管理”“科研经费管理”“财务信息化”“管理创新”等内容。尤其在大数据背景下涌现出众多研究高校财务信息化的专家学者,使得高等教育财会研究有了创新性进展。但是被引频次情况的分析反映了高质量成果较为欠缺,仅有大约14%的论文是高质量论文。通过对其高产论文作者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对高等教育财会展开研究的机构层次类型较多,包括了综合性大学、专科院校、高职院校以及事业单位,具有广泛的参与度。
基于以上研究,总体上改革开放40年来高等教育财会研究学术成果产出丰富,为高等教育事业的财会管理作出重要贡献,但是学术研究的影响力与认可度还不够。有必要在对高校财会管理系统综合的归纳梳理基础上,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基于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实践为背景,探索高等学校财会管理的内在演化规律,提升研究“理论性”,推动和丰富新时代高校财会管理研究新局面,进而推动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
1.高等教育财会研究要提高学术成果的影响力、认可度、先进性与权威性。要摆脱盲目跟风“研究”,长期来看必须转变发展理念,过去的研究重数量、重速度,现在就要重质量、重效果,正如企业改革不能一直依赖于过去的路径,学术研究也必须摆脱路径依赖,在十九大发展新思路的指导下前进。
2.高等教育财会研究必须创新。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从以往单纯研究高等教育财会的某一方面(科研、绩效等)跳脱出来,关注高等教育财务管理各项制度如教育投入体制、收费制度等,结合经济、政治制度的创新研究高等教育财会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与管理创新,提升研究“理论性”。
3.高等教育财会研究应立足于整体社会发展。重视及提升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发展教育事业的受益者是全社会的责任,要从长期、整体去看待教育投入,通过发展教育、调整教育结构、扩大教育投入来提升和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等方面的保障及支持作用。
注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②乔春华.中国高等教育财务会计30年回顾与展望[J].教育财会研究,2009,20(1):5-9.
③徐蕴.近十年我国教育财会研究的回顾与评析[J].教育财会研究,2017,(6):85-92.
④孙铮,贺建刚.中国会计研究发展:基于改革开放三十年视角[J].会计研究,2008,(7):7-15.
⑤孟焰,孙健,卢闯等.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J].会计研究,2014,(9):3-12.
⑥杨三喜.中国青年报[N].2017-11-02.
⑦魏建国.政府预算公开背景下的高校财务公开[J].中国高教研究,2017,(10).
⑧高勇.高校财务数字化平台构建研究[J].会计之友,2016,(8):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