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疗效的影响

2020-01-03 06:15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尿管源性尿路感染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脊髓损伤以后,处于损伤平面以下神经功能均受到损害,并发症多,神经源性膀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主要表现为尿失禁、尿潴留等,严重时可导致尿毒症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本研究将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此类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9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经尿流动力学、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等检查确诊,符合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者;依从性差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男33例,女21例;年龄(48.67±4.13)岁;病程(39.11±3.51)d。观察组: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48.93±4.18)岁;病程(39.34±4.57)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包括留置尿管并定期更换,清洁尿道口,7 d内开放引流,多饮水,预防感染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训练,入院后给予心理治疗,讲解该病原因、发病过程、治疗方法及步骤,列举成功病例,增强患者信心和治疗的积极性;排尿疗法:确定患者扳机点,刺激患者腰骶皮肤神经节段,播放带流水声音频、温水浴,或热敷下腹部;手压法:医护人员将手放于患者髂前上棘,手指放于耻骨上区,使用手指向下、向前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按压,患者排尿成功后,继续按压,直到有尿液外流时可松手,加快尿液的外流,减少患者膀胱的尿液残余量;膀胱功能锻炼:嘱咐患者多饮水,125 mL/h,当患者膀胱充盈量达到450 mL左右时,利用患者的扳机点,进行诱发反射性排尿,导尿前对患者的会阴部进行刺激,应用膀胱反射对患者的大腿内侧以及耻骨上部进行叩击,导尿标准为:<100 ml时停止,以形成规律性的尿反射信号,促进自主排尿的形成。

1.3观察指标 膀胱功能:治疗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最大排尿量及尿管留置时间;生活质量:依据生活质量量表评价,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尿路感染发生率。

2 结果

2.1膀胱功能 观察组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均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及尿管留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膀胱功能对比

2.2生活质量 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大幅提高,但观察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2.3尿路感染 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9.09%(5/55),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33.33%(18/5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22,P=0.004)。

3 讨论

脊髓损伤预后差,并发症多,容易造成多方面神经功能障碍,其中括约肌神经功能障碍是较常见的一种,可导致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临床上称之为神经源性膀胱。该病多需进行尿管留置,但是会刺激机体,降低膀胱防御机制,增加尿路感染发生率,反过来又加重病情,延缓疾病的痊愈速度。

临床研究证实[2],虽然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中枢系统丧失了多部分的控制,但是患者的排尿反射弧依然有一定的完整性,对患者膀胱组织进行合理的有效刺激依然能够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患者的自主排尿。基于此,本研究对患者应用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对入院早期的患者即进行有效的干预,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干预,争取患者的理解配合,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列举成功病例,使患者看到治疗的希望,增强患者的信心;通过对患者的排尿进行干预,同时给予膀胱功能锻炼,加快尿液的排出,保证患者膀胱的定期排空以及膀胱血液的充足供应,促进脊髓中枢系统与脑部的联系以及反射性膀胱的重构,形成有节律的自主排尿,以达到改善膀胱功能,减少尿管留置时间,降低尿路感染的目的[3]。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尿管留置时间及尿路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康复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增加膀胱容量及最大排尿量,能够有效减少残余尿量、尿管留置时间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能有效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尿管源性尿路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