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表现及原因透析

2020-01-03 12:17:32彭美秀
北方经贸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美进口贸易

龙 娟,彭美秀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 岳阳414000)

自1979年中美建交,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美双边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中美双边贸易快速发展的是其贸易失衡问题。近年来,美国对华的巨额货物贸易逆差,使双边贸易关系日益复杂,影响两国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深入分析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全面了解中美贸易发展历程,能更深入思考影响中美贸易发展的各种因素,以期理智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双边贸易问题,修复和改善两国经贸关系。

一、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表现

(一)中美双方货物贸易总量不平衡

自1979年中美建交,开展经贸往来以来,中国政府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一直致力于促进与美国经贸合作,为两国贸易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代背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两国贸易总量呈现高速增长趋势,也是在这一阶段,中国对美国货物贸易顺差愈加明显,贸易失衡问题愈加突出。

图1 2008~2019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

由图1可知,除2009年、2016年以及2019年这三个年份的特殊情况外,总体上来看,中国对美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都呈上升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2015年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2018年中美贸易战分别导致下一年度双边贸易总额下降。图1同时也表明中国对美国货物贸易出口额远远高于进口额,即中国对美国货物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且顺差规模逐步扩大。

(二)中美双方货物贸易结构不平衡

表1 2019年美国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结构单位:百万美元,%

表2 2019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主要商品结构单位:百万美元,%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为电机、核反应堆、航空器、医疗等设备,大多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和精密仪器;而进口的绝大部分是一些家具、玩具、服装、鞋靴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加工制造产品。对表1和表2数据整体进行分析,美国对电机与核反应堆等商品既有进口又有出口,且进口量和出口量都排在前两名。但仔细比较其进口量与出口量,就能发现美国对这两种产品的进口量要远远超过其出口量。因此,对于这两种商品,美国对中国处于逆差状态。

由此可得,中国对美国的货物贸易结构不平衡,主要是指在原材料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加工制造产品上中国对美国存在贸易顺差;而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上,中国受制于美国,处于逆差状态。

(三)中美双方服务贸易总量不平衡

从服务贸易总量来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独占鳌头。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其服务贸易实力是无法与美国相比较的。从图2可知,自2001年开始,美国一直对中国保持服务贸易顺差,2009以后顺差规模迅速扩大。

图2 2001~2018年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

(四)中美双方服务贸易商品结构不平衡

从服务贸易商品结构来看,由表3可知,美国对华服务贸易进口主要集中在其他商业及个人服务、运输、旅游三方面;对华服务贸易出口主要在旅游、知识产权使用费、运输、金融、其他商业及个人服务。中美两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贸易项目上,中国对美国处于逆差状态,而在传统的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处于顺差状态。

表3 2018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进出口类型单位:百万美元

二、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

(一)中美统计口径差异

由图3可以看出,美方统计从中国进口的贸易总额比中方统计对美国出口的贸易总额要大的多,而中方统计从美国进口的贸易总额与美方统计对中国出口的贸易总额差额相对较小,所以美方统计的贸易逆差额远远大于中方统计的贸易顺差额,中美双方统计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夸大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程度。统计差异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因素造成的。

图3 2008~2018年中美双方各自统计的进出口总额

1.中美进出口货物计价方式的差异

对于进口货物,中国和美国都采用CIF计价方式;对于出口货物,中国以FOB价计价,美国以FAS计价,两者差额在于装货费用,可以忽略不计。尽管中美双方互有进出,但FOB价与CIF价这两种价格差异不会被冲销,而会因为中美每年巨额贸易量以及中国对美国的巨大贸易顺差而变得越来越大,这是导致统计差异的原因之一。

2.对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统计差异

中美两国都以产品的“原产国(地)信息”来检验贸易进口统计数据,而贸易出口统计数据则以产品最终出口的“目的国(地)信息”作为唯一标准。[1]但如果发生了途径香港的转口贸易,就需要重新加以考虑。中国每年都会有大部分商品出口到香港,然后再转口到美国。由于中方获知的出口目的地通常被登记为中国香港,而以“原产地规则”为标准来统计贸易进口数据的美国,理所当然将其登记为从中国大陆的进口。[2]

3.忽略服务贸易统计

美国政府一直大肆渲染对中国的巨大贸易逆差,但美国只是强调了货物贸易逆差,没有考虑对中国的服务贸易顺差。美国在服务贸易上有很强的竞争力,中国是其顺差最大的来源国,图4显示,2018年中国大陆占美国服务贸易的14.70%。且近十多年来,美国对中国的服务贸易顺差呈快速增长趋势。

图4 2018年美国服务顺差主要来源地

(二)中美两国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差异

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一次产业转型升级,由重工业向信息技术产业与服务业过渡,间接导致了国内制造业的空白。[3]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一直占据极其重要地位的是制造业,而在美国的经济结构中,其支柱性产业是服务业。[4]由此可知,美国产业转移正好给中国提供制造业发展的机遇,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由表1和表2可知中美两国贸易结构的不同,中国每年从美国引进大量的知识、技术、资本类产品,而向美国出口大量的加工制造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

(三)美国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管制

中国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对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称霸世界构成了威胁。因此,美国尤其重视对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而美国的很多高端技术正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美国的跨国公司把高端技术留在本国,而将低档技术或者即将淘汰的技术出口到中国。[5]由于不能从美国购买所需的高技术产品,只能转向其他国家购买,这是导致中美大量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储蓄与消费结构失衡

中美两国人民持有完全相反的消费储蓄观念。中国国民崇尚节俭,习惯储蓄以备不时之需;而美国国内流行消费主义。高储蓄、低消费导致中国国内消费需求低迷,刺激企业扩大海外市场,导致出口规模不断增加。而美国是低储蓄、高消费,导致美国公民扩大消费,刺激进口商品的增加。[6]

(五)产业转移与国际分工的变化

在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中,日本、韩国以及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迫切需要对国内产业进行调整及转型升级,而急需发展经济的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便承接了来自日韩等发达国家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中国被动承接了东亚地区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东亚地区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的最终结果。[7]美国也适时调整了进口市场,减少自日本和韩国的进口份额,增加从中国的进口份额。中国从韩国、日本等其他东亚国家进口原材料和重要的零部件,对中间产品进行加工和组装工作,生产出来的最终成品直接销往美国。[8]因此,产业转移与国际分工改变了中国与东亚国家以及美国的贸易状态,使得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进口。

(六)美国对华投资的贸易替代效应

中国巨大的销售市场和消费市场,以及中国工人的低工资是吸引美国企业在华投资的三个重要原因。“中国生产,中国销售”是大部分美国企业在华投资设厂所选择的一种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策略。[9]所以说,来华投资设厂的美国公司,它不以产品出口到海外为目的,而是选择在中国本土进行销售,由贸易出口转变为对华投资,外商对华投资的贸易替代效应就显露了出来,[10]减少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

(七)我国对外贸易政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四十多的发展,中国重视贸易出口的政策一直没有改变。中国政府颁发了一系列对出口企业以及来华投资设厂的外国企业的优惠政策,不断鼓励本土企业走出中国国门,同时也加大对外资的引进力度。因此,无论中国企业是将商品出口到美国还是向国际市场投放,都直接或间接导致美国的消费市场充斥着大量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11]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是多方面原因的综合结果。中美贸易不平衡会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促进就业,推动两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中美两国经济的发展;但也会加大中国资源的消耗,破坏中国生态环境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并冲击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影响美国就业率,增加美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因此,要从深层次原因出发,充分认识贸易不平衡的原因,采取合理措施规避贸易不平衡带来的经济风险。

猜你喜欢
中美进口贸易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环球人物(2022年3期)2022-03-07 06:35:39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14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外语学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12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艺术品鉴(2019年9期)2019-10-16 08:57:44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4
贸易统计
数据进口
汽车纵横(2017年3期)2017-03-18 11:21:22
数据—进口
汽车纵横(2016年9期)2016-10-27 12:48:07
数据 进口
汽车纵横(2016年8期)2016-09-24 15:39:05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