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铜陵转型发展之门
——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

2020-01-02 09:46中共铜陵市委政研室
安徽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铜基铜陵转型

文/方 元(中共铜陵市委政研室)

铜陵被誉为“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铜工业基地,以铜立市,以铜兴市,超前探索和实践资源型城市转型,自觉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开启铜陵转型发展之门的“钥匙”,就是“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

一、铜陵转型发展的主要成效

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铜陵早在上个世纪80 年代就开始破解产业“单打一”问题,在上个世纪90 年代就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在本世纪初就率先在全省进行资本运作。尤其从2009 年入列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以来,铜陵提出了“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的发展思路,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上执着探索和实践。近年来,铜陵注重高质量发展,使“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逐步变成现实,实现了资源型城市的华丽转身。

1.铜陵入列全国首批建设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铜陵始终坚持“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发展思路,紧紧抓牢铜产业这个根基,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发展铜基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性产业,形成了一批PCB(印制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链条,铜产业朝全链条、高价值方向延伸。国际铜加工协会评价铜陵为“中国铜产业链条最长、产品品种最全、技术水平最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先后成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市、国家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秉持“吃干榨尽、循环发展”的理念,积极建设国家无废城市,在全国率先打造循环引领、产城融合、三生共赢的循环经济升级版,循环经济“铜陵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统筹推进“三重一创”,培植“企业树”,打造“产业林”,加快制造强市建设,2016 年,全市GDP 首次跨过千亿元台阶,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产值居全省首位。2017 年,入列全国首批建设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2018 年,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首次绩效评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经验在全国会议上推介交流。

2.铜陵转型成为全国最幸福最安全城市

铜陵在坚持“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发展思路的基础上,还探索形成了绿色转型、创新转型、文明转型的新路径。坚持绿色转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力度关闭有色“一冶”、有色“二冶”、铜陵钢铁公司等200 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一大批小选矿、小煤矿、小采石场、小码头等,放弃超过10 亿元的税收和280 亿元的工业产值。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全面推行林长制、河长制、湖长制,创新实施矿山山长制,建成了大铜官山公园、长江生态廊道、东湖西湖湿地三大生态屏障,打造了总面积300 平方公里的生态廊道和天然氧吧。昔日脏乱差的滨江岸线变为美丽的“外滩”公园,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考核连续四年获优秀等次,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考评连续三年优秀、总评优秀,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铜陵蓝、铜陵绿成为城市最亮色。2018 年,PM2.5、PM10 平均浓度比分别下降17.4%、15.1%,全市优良天数比居全省第3 位,铜陵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达13.7%。坚持创新转型,先后成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坚持文明转型,均衡教育的“铜陵经验”在全国产生重大反响,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试点改革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积极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铜陵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节节攀升”。2016年,铜陵以82.78 的幸福指数,被《幸福中国白皮书》评为全国幸福指数第3 位城市。2017 至 2018 年,连续成为全省唯一的“中国最安全城市”、安徽最幸福城市。

二、铜陵转型发展的突出问题

进入新时代,铜陵面临传统主导产业支撑不强和接续新兴产业动能不足的双重压力,产业转型升级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1.产业层次不高

全市产业层次还处于中低端,全市规模工业中铜、化工、建材、钢铁冶炼、电力等五大原材料工业占比接近90%,产业层次低,仍存在高能耗、高排放的“二高”现象。战略性新兴产业除铜基新材料产业规模较大以外,其他产业发展规模仍有待提高,尽管具备一定的发展优势,但竞争优势不明显,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重大项目尤其是引领性、标杆性的重大产业项目缺乏,投资规模大的单个工业项目更少。从近几年新引入的新兴产业项目来看,发展普遍不快。

2.创新能力不强

铜陵科技实力先天不足。全日制本科以上高校仅有一所,且以文科类为主,除铜陵有色、铜化外,还没有第三家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支撑全市发展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不多,科技成果产业化链条不够完备,重大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整体创新实力不强,产业大多处于价值链低端。以铜基新材料为例,由于缺乏关键技术,除铜线材外,大部分铜加工产品技术还不过关,高端的铜基新材料加工技术和设备仍旧为欧洲、日本等少数国家掌握。虽然近年来铜陵引进了以高维林为代表的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在铜加工个别领域有所突破,但从整体上来看,全市铜加工技术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3.人才严重短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铜陵人才政策与周边地区相比优势不明显,引进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相对较少。铜陵籍高校毕业生回铜意愿不强。市辖三区(不含枞阳县)每年考取全日制本科院校学生2500 人左右,回铜报到1700 人左右,在铜就业1400 人左右。枞阳县每年考取全日制本科院校学生5500 人左右,回枞阳报到2000 人左右,在枞阳就业仅200 人左右。尤其是铜陵有色、铜化、铜峰等企业,优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流失严重。铜陵不仅缺创新人才,更缺产业工人,用工荒已成为投产企业不能达产的重要因素。铜陵学院、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每年毕业生留铜就业人数仅占全校毕业生的5%。

三、铜陵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过去是开启铜陵转型发展之门的“钥匙”,未来也将是铜陵进一步转型发展不可动摇的发展思路。不管经济发展环境、经济发展模式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条发展思路都不能丢掉,关键在于新阶段赋予其新的内涵。

1.要“抓住铜、延伸铜”

聚焦铜这一首位产业,瞄准中高端市场需求,做强铜采选冶、精深加工、研发、检测、资源再利用于一体的铜产业体系,促进铜产业二次转型,加快铜产业“互联网+”改造,全力构筑覆盖全球的铜资源供应网络、世界领先的铜“采选冶”解决方案供应基地、国际一流的铜基新材料制造及创新中心,打造世界级铜产业集群,推动铜陵由中国铜产业基地向世界铜产业高地转变。要以铜为基,高水平建设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加快铜基新材料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拓展延伸铝合金轻型合金、高品质特殊钢等高端金属结构材料,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控制力、吸引力和要素配置能力,努力将铜陵打造成为世界铜基新材料产业中心。鼓励铜陵有色、铜化等具有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和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推进铜产业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2.要“不唯铜、超越铜”

要“不唯铜”,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三重一创”为抓手,大力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精细化工、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使新兴产业尽快成长为支柱产业,努力形成铜陵新材料产业等若干个全国重要的、世界级的产业集群。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机遇,努力把铜陵打造成长江经济带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再创铜陵工业新优势,为资源枯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示范。要“超越铜”,深度谋划推进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加快建设5 个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围绕工业机器人、工程塑料及耐高温特种纤维材料、新药创制、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及封测装备、智能汽车及通用航空装备等5 个重大工程,编制产业发展路线图,果断落子布局,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应用,大力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形成一批具有爆发力和引领力的新增长点,争创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高质量发展铜陵文化旅游业,打响“铜冠天下文誉古今”的文化旅游品牌。大胆探索将氢能源产业作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来培育,全力推动铜陵氢能产业跨越式发展。

3.要打造循环经济升级版

坚持把循环经济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紧抓产业、社会、城市循环和循环模式创新,突出主题创建和机制保障双轮驱动,打造“循环引领、产城融合、三生共赢”铜陵循环经济升级版、长江经济带低碳循环发展新样板。突出提升产业循环标杆,重点实施铜、精细化工和新型建材等产业循环化升级再造工程,构建迈向中高端的循环型工业,打造领跑和并跑国内外的产业循环链。不断提升社会循环水平,建设功能完善的城市废弃物处理体系,深化生产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广普及绿色消费模式。强力推进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资源枯竭型城市建设“无废城市”样板。

4.要坚持创新驱动

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重点,按照“战略引领、政府导向、社会参与、企业联动”原则,发挥创新型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创造深度融合,积极谋求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等院校共同构建体系健全、服务配套、特色鲜明的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铜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强与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对接,联合中南大学等一流的铜产业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及研究机构,建立铜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重点攻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开展铜冶炼及深加工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全产业链的前沿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程研究。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积极打造技工强市,创新市校合作新机制,支持铜陵学院建设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高水平技能型大学,推进大江职业教育集团多元化发展。探索建立创新飞地、共建招商资本等新模式,借势借地借人才,使得人才“不为我有、但为我用”、企业“研发在外、创业在铜”,助力技术、人才、项目的不断输入和转化。

5.要优化发展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大胆拿出“颠覆性、开创性”的改革创新举措,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行工业项目“承诺即开工”“多评合一”等制度改革,以此撬动各领域改革,释放和激活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创新活力,努力让群众办事创业更方便更快捷更舒心。顺应长三角一体化纵深推进的新形势,尽快加入合肥都市圈,加快合铜发展带建设,着眼“长三角所需、铜陵所长”,促进铜陵与长三角地区的要素流动,着力在抓机遇、建机制、搭平台、畅交通、引项目、抢人才上狠下功夫。树立一切工作都是服务于发展、服务于人民的理念,不断落实正向激励措施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励领导干部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以时不我待、抓铁有痕的干劲投入到铜陵转型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努力以改革创新的勇气打造铜陵优良的发展环境,以环境优势增添发展优势。

猜你喜欢
铜基铜陵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亲亲的鸟
其实冬天不可怕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氧化对铜基件镀银产品电气性能的影响
负钛铜基载氧体在煤化学链燃烧中多环芳烃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