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机制是整个天然气产业体制改革核心之一,当前天然气核心问题不是产业体制改革不到位、竞争主体不够充分等问题,而是价格问题。可以说,价格改革是整个天然气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和“先行者”,通过价格改革,可以倒逼整个体制改革。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认为,“政府应该进一步放松管制,构建上下游价格疏导机制。所谓‘放开两边’指的是气源价格与终端销售价格要放开,而且两者要及时联动起来。因此,应鼓励各地尝试建立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实现居民用气价格随气源价格变动而正常调整,如果不调整居民配气价格,可直接根据联动机制疏导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
“我国进口天然气的长期合同价格与原油或成品油价格挂钩,是市场化定价;国内基准门站价格虽有浮动比例,但受到政府管制,且进口气价格不与国内市场接轨。上下游没有形成价格联动机制,上游的价格变化便无法通过下游市场疏导出去。因此,长期以来,进口气长协价格与基准门站价格倒挂,导致上游企业进口气业务亏损。”杨驿昉称。
海外进口天然气一般通过长约合同锁定,由于作为一次能源的天然气开发投入大,为了平抑投资风险,天然气国际交易惯例是双方签订长达15年至25年照付不议合同,即现货市场价格变化时,付费不得变更,用户购买量不及合同约定时,仍需按约定的量付款,供应方供应不足约定时,需要作出赔偿。一般年购买量有10%的浮动,可在3年内补提。而价格方面,照付不议合同价格会与油价挂钩,标准价格计算公式为基础价格加上一个系数乘以油价,系数范围一般取0.13-0.17,并且基础价格的确定也与当时油价水平有关。以管道气为例,2017年9月,中亚气在霍尔果斯口岸到岸价为1.29元/立方米,完税价为1.46元/立方米。而当时非居民用气门站价基准中,新疆地区门站价为1.05元/立方米,上海门站价为2.08元/立方米。无论是新疆本地,还是加上管输费用到上海的成本,中亚气成本都高于当地门站价,上游供气企业在进口管道气业务上几乎没有盈利空间。
而LNG进口价格更高,目前国内LNG进口主要由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供应,锁定的资源国气量超过4000万吨,长约价格显著高于当前现货市场价格。中国海油是目前最大LNG买家,其目前掌握的长约合同资源池价格在8美元-9.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2018年东南亚气源国到我国的LNG运费为1.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卡塔尔与澳大利亚至我国的运费为1.5美元-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最高可达2.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如果再考虑到岸接收站的码头作业费和税费,国内LNG长约合同到岸价格普遍高于1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按照当前美元汇率,气价最低约合2.7元/立方米。因此,对三大石油公司来说,若用进口气来为居民保供,在国内销售价格基本按照门站价锁定情况下,海外贸易进口越多,亏损越多。2017年供气紧张时,中国石油大量采购海外气源,导致前三季度天然气与管道进口销售天然气及LNG净亏损16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64.2亿元。此外,海外LNG经由接收站进口至国内之后通常采用“液进气出”“液进液出”两种模式进行销售。国有LNG接收站一般建成时间较早,管网配套完善,同时由于承担保供责任,大部分采取“液进气出”方式进行销售,但这种方式存在销售价格与进口成本价倒挂现象;而民营LNG接收站一般采用“液进液出”模式,以市场价直接销售LNG,存在明显套利空间。
2019年以来,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一直倒挂销售LNG,淡季时一度低至2700-2800元/吨,同期相对应的LNG进口成本高达超过4000元/吨。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9月,我国进口天然气821.4万吨,环比减少12.4万吨,降幅1.5%;同比增加59.4万吨,增长7.8%。9月天然气进口额为34.42亿美元,环比增加0.44亿美元,增幅1.3%;同比增加1.53亿美元,增幅4.7%。据此测算,9月我国天然气进口均价为419美元/吨,环比增加11.4美元/吨,增幅2.8%;同 比 减 少12.6美 元/吨, 降 幅2.9%。1-9月,我国共进口天然气7122.2万吨,同比增长10%;累计进口额为310.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6%。据此测算,1-9月份我国天然气进口均价为436.4美元/吨。在这种进口气成本压力下,门站价格就应该体现峰谷差异性。由于淡季价格偏低,冬季有所上涨正是价格合理回归与LNG调峰价值的显现。
在国内气源难以保障情况下,相关政策制定应该充分考虑进口气成本,应积极研究天然气峰谷价格,通过制订不同用气时段的“峰谷价格”等方式引导市场的天然气“调峰”能力建设,利用价格杠杆引导天然气用户合理避峰。
2019年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中央定价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在这次修订稿中,相比2015年发布的正式版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天然气门站价格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分定价的内容被移出。不过,在定价目录(意见稿)后特地备注说明了:海上气、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液化天然气、直供用户用气、福建省用气、储气设施购销气、交易平台公开交易气以及2015年以后投产的进口管道天然气的门站价格,由市场形成;其他国产陆上管道天然气和2014年底前投产的进口管道天然气门站价格,暂按现行价格机制管理,视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程适时放开由市场形成。
单看公告本身,特别是备注说明的内容来看,国内管道天然气门站价格机制管理内容和以前实施的方案没有变化,基本上仍然沿用下来。虽然以后国内天然气价格机制向市场化改革推动是大势所趋,但短期来看,双轨制定价体系(管制气按现行门站价价格机制管理;非管制气根据买卖双方协商价)还可能会并行一段时间。门站价仍然适用于我国50%以上的管道气资源,而且它可能是全市场天然气定价的“锚”,非管制气价格也是在它的基础上上下浮动,所以短期内门站价仍然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