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杰
(辽宁省盘锦市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脑外伤是脑外科的常见疾病类型,具有发病突然和病情进展快等特点,致病因素多为突发性外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健康[1]。临床中多为脑外伤患者行手术+药物治疗,但患者仍存在焦虑或烦躁等情绪,需要加用护理干预。本研究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脑外伤患者8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人性化护理对其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入本院治疗的脑外伤患者80例为研究主体。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其中A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范围是22-70岁,平均(42.51±2.63)岁。B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范围是23-71岁,平均(43.02±2.42)岁。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B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建立个人档案、监测生命体征、安排病房、环境护理、病房巡视、健康教育和皮肤护理等。A组给予人性化护理,详见下述。
1.2.1 成立护理小组:人性化护理小组由临床经验较丰富、心理学知识掌握度高和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组成。定期组织其参加组织培训,强化其对护理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其掌握吸氧、吸痰等护理技术。规范其仪容和护理态度,提升其综合素质。
1.2.2 心理护理:患者入院起便定时评估其心理状态,主动与其沟通,根据其内心需求确定负面情绪的发生原因,并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和蔼、专业的护理态度取得患者信任,并向患者讲解脑外伤的诱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案和预后性等知识,使其积极面对疾病治疗。
1.2.3 急性期护理: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同时观察其光线反射能力、瞳孔变化、血压水平和脉搏情况,以及时发现脑病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定时为患者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顺畅。
1.2.4 恢复期护理: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监测其病情变化,若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定时为其翻身,并使用温水擦拭身体,同时用红花酒对骨突部位进行按摩,防止压疮等并发症。待其意识恢复后,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运动方案,包括语言锻炼与肢体锻炼,坚持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使其每日规律性锻炼。病情稳定后可指导其进行穿衣或下蹲等生活行为锻炼,并制定饮食方案,于出院后定期随访。
1.3 观察指标: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分别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均为20个条目,标准分为50分,分数与焦虑与抑郁程度成正比;随访半年,观察患者的脑病、内脏损伤、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16.0软件,计量资料(±s)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负面情绪变化:护理后,两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A组低于B组,对比组间与组内评分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变化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变化对比(分,±s)
2.2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B组为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
脑外伤因损伤部位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弥漫性损伤者的症状表现为记忆丧失、意识障碍和昏迷等[2],局部损伤者的症状表现为认知功能与感觉功能障碍。且多数患者均会出现心理障碍,影响疾病治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因此,临床护理是该病的重点课题。常规护理的主要内容是遵医嘱进行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观察和生命体征监测等,其仅关注疾病进展或恢复情况,忽视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需求[3]。常规护理干预不具有针对性和主动性,护理效果欠佳。人性化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全面且系统的护理措施,其可体现护理干预的个性化与人性化,使患者感受到人性化服务。其中,护理小组成立可规范护理人员行为,提高其护理技能和综合素质[4]。心理护理可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个体指导,满足其内心需求,消除其负面情绪。急性期护理可根据患者的身体指标变化及时发现脑病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并能保证呼吸顺畅,确保治疗安全[5]。恢复期护理可通过病房巡视、病情监测和翻身等针对性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运动锻炼,制定科学食谱,待其病情稳定后,锻炼其穿衣和下蹲等生活行为,提高自理能力,促进疾病康复[6]。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A组低于B组(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5%)低于B组(25.0%)(P<0.05)。以上结果与余雅静[7]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为脑外伤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可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具有较高的护理安全性,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