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欢 黄 远 唐彩虹
(攀枝花学院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在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时期,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为核心内核的“三线精神”应运而生,成为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三线建设提供了精神支撑[1]。因为具有煤矿铁矿水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攀枝花被重点规划发展冶金工业,成为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1987年“渡口”更名为有英雄花之称的“攀枝花”,“三线精神”的种子在这片年轻的土地上生根开花[2],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三线建设,是自60年代起基于国内外形势实施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建立较为完备的工业设施。为响应国家号召,从全国各地来到攀枝花支援三线建设的“攀一代”,凭借着对祖国的建设热情,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克服了一系列恶劣生活条件,为攀枝花建设添砖加瓦。
当时的技术人员克服种种难题,在2.5平方公里的山坡上建设大型钢铁厂。1965年冬天,为满足攀钢基地建设电力需求,工人们在花岗岩中挖出一个总面积达到22400平方米的“503地下电厂”。1970年6月29日,攀钢炼铁厂炼出了第一炉铁水[3]。为了更好地开发西南地区、巩固后方建设,成昆铁路修建势在必行。曾是外国专家口中“铁路禁区”的成昆铁路,以铁道兵为主力,工农兵联合,团结协作,凝结着三十余万建设者们的智慧与汗水。成昆铁路全线建设991座桥梁,开凿427个隧道,为大后方铺建了一条生命线、一条致富路。
有了基础设施的建立,以攀钢为依托,攀枝花从以前人们眼中的穷乡僻壤发展成我国三线建设中的新兴城市和西部最大的移民城市,作为我国西部一颗明珠,攀枝花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钒钛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川省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在三线建设时期,由于当时“备战”的特殊历史背景,建设攀枝花的政治、军事意义比其经济意义大得多。攀枝花是资源丰富型城市,所以发展工业是重中之重,其中“攀钢”便是其发展的显著成果。在发展后期,攀枝花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随着资源的开采,资源存量正在逐渐减少,而且开发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生态破坏、过度开采,产业结构单一等。在此背景下,需要发挥“三线精神”的支撑作用,积极求变,推动内陆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发展。
近年来,攀枝花市积极寻求新兴产业的发展。过去重点发展冶金工业,导致攀枝花污染严重。为改善自身的生态环境,攀枝花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康养建设战略,市内的攀枝花学院成为全国成立的第一个康养高校。
攀枝花在转型中为周围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攀枝花的交通因三线建设已经得到较大发展。由西攀高速公路、攀大高速公路和正在修建的攀宜高速公路等构建了一个通达的公路网,并建成了成昆铁路;拥有金沙江天然黄金航道;开辟了连接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广州等地的多条空中航线。有了完善的交通网为依托,攀枝花致力于实现开放共赢,加快“走出去”步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口岸优势;同时,带动攀枝花周边山区发展,乡村旅游业随着交通的发达变得更为便利,让攀枝花大山深处的农民能走出来、富起来。
“一带一路”给中国的发展注入鲜活动力。攀枝花顺应时代的浪潮,将“三线精神”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为城市自身发展寻找新方向。
攀枝花作为四川的南向门户,利用区位优势加强与东盟的密切合作。根据2019年成都海关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四川对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为1211.6亿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772.8亿元,其中与东盟进出口就占了28.9%。东盟已是四川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攀枝花是四川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门户[5]。
2016年11月29日举行的“中国·攀枝花——东盟国际商贸合作交流大会暨东盟商团入驻东盟国际商贸城活动”,其主题是“南向开放,合作共赢”,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向南开放共赢新格局。东盟国际商贸城位于攀枝花市西区,设有东盟十国产品展区,100多家企业布展,展出3000多种商品货物。同时,“攀枝花”牌商标在国际注册,获得GAP(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攀枝花芒果”获评“2011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2016年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2019年10月份,攀枝花仁和区20吨攀枝花芒果在俄罗斯全国连锁超市上架销售。另外,“攀枝花市电子商务协会”牵线攀枝花学院与淘宝大学共同成立了电子商务学院;建设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园区、特色产品展销平台和淘宝网特色中国攀枝花馆。
这一系列的举措,都彰显着为“一带一路”战略稳步实施贡献的攀枝花力量[6]。“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是不变的信仰、是永远的旋律;正是凭借着这份信仰和力量,人们创造了属于攀枝花的奇迹。进入新时代、面对新问题,我们要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不断挖掘“三线精神”的精神内核与现实价值,让攀枝花在国际大舞台上书写新的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