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林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强调在为学生学习英语打好基础的同时,要加强其综合素质的培养。语言学习所必需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不仅直接关系到英语学科的基础,而且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四项技能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其中听、读是语言输入的过程,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积累的过程,是综合素质形成的基础;说、写是语言输出的过程,是展示语言技能、思维水平、文化修养的过程,是综合素质的根本体现。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表现为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混乱,深度不够,逻辑欠严谨,不能紧扣主题,语言表达形式僵化、单一等等。这种写作能力的缺陷,归根结底是由于积累不足。阅读是目前中学阶段最为有效的积累方式,但大多数学生只是功利地获取解题信息,没有做到语言、技能和思维同时的积累。早在二十世纪初美国学者詹姆斯·默盖尔就提出了学生阅读的层次论,他发现在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绝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只能进行“知识性阅读”,不能有效地进行“理解性阅读”。
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以读促写”,有效地实施“理解性阅读”,能够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积累。
作为语篇的阅读材料,其篇章结构的整体性、主题语境的逻辑性,都可以成为学生模仿的素材。以译林版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3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的教学为例。
首先,帮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让学生读懂文章主要意思(介绍了一个联通世界各地的网站及它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学生阅读过程中,即使有局部语言障碍,也不会影响文章整体意思的获取。
其次,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层次,弄清各部分之间的启承、衔接关系,各部分在主题中的作用等等。课文的大部分篇幅是介绍New York,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思维很有可能被华尔街、时代广场、中央公园等地点的介绍所干扰,要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与课文标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介绍纽约与课文的标题有什么关联?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文章是通过对纽约的介绍来说明网站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并以此来吸引网络用户的注意,因而纽约的介绍只是服务于文章的写作目的。
再次,让学生交流感兴趣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回顾话题中某个意思是如何表达的。学生很快就掌握了website,icon,click on,at the top of,at the bottom of,pick a place 等词语和表达。类似的,提问Which place are you most interested in?让学生思考。
最后,延伸课文话题,引导学生触类旁通,要求他们模仿课文中的对应部分进行,诸如话题选择、语篇结构、叙述形式等等,并鼓励他们引用课文中的词汇、短语、句型或语法现象等来表达意思。同时鼓励学生不仅学习介绍某网站,还向生活、学习延伸,如介绍某个软件的使用,如何查词典,使用某种劳动工具等等。学生掌握了在介绍过程中用举例说明把操作步骤说清楚的方法。
积累是一个量变的过程,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谈不上积累,写作能力的提升就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综合素质的水平就难以提高。中学英语课堂的时间十分有限,同时初中学生的识别能力、自律意识和思维层次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何设计和掌握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成了教师的必修课。
1. 精选阅读题材。一个班级的学生,如果其课外阅读的题材不加以限制,就会漫无边际,难以控制、管理和监督,效果会大打折扣。题材的选择,跟随教材的进程,选择与课题相关的材料。教师可以提供范例,由学生搜集,并相互交流,教师尽量再做适当的筛选。这样,课外阅读才能有序进行,有计划地开展。
2. 引导阅读目的。阅读的目的一定要淡化娱乐、消遣的性质。要有意识地汲取知识、思想,训练阅读方法。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以控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注意方向。教材八下有Gulliver in Lilliput课文,笔者要求学生课后阅读该小说,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猜测Gulliver与小人国人们的内心感受。例如,格列佛撒尿给皇宫救火的情节。大笑之余,学生们对格列佛、皇后、大臣等不同角色的心理反应做了想象和猜测。他们觉得Gulliver 只是急中生智想出的救火办法,并无恶意,但却由此引发了大臣的妒忌、皇后的愤怒,并除之而后快等诸多心态。学生的思维虽然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但他们已经跳出了原有消遣阅读的层面,有了思维的含量,滑稽有趣的情节在阅读过程中就变成了学生思考的焦点。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就会关注阅读材料中的观点、态度,进而产生自己的观点、意见,避免在阅读中死盯着语言知识的获取,为以后相关话题的写作提供了素材,做好了心理准备。
3. 培养阅读习惯。教师一方面要进行提高阅读速度等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另一方面,要设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的阅读注意点,避免逗留于琐碎的细节内容或偏僻的词汇、语句上。
阅读摘抄,是培养阅读过程中良好思维习惯的良好手段。摘抄不能停留在语言句式的层面,要上升到思想性、哲理性、表达效果等相对高级的层面。鼓励学生对自己所欣赏的语句、语段进行摘录,并给予哪怕是片言只语的评价。适时的教师评价和相互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摘抄兴趣。简短的评价容易汇集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这是写作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当然,这并不排斥精美语句的摘抄和积累,词汇、短语、句型等基础性知识的适当的扩充和必要的积累也是阅读的目的之一。
阅读的习惯涉及的方面很多,但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跳出学科学习的圈子,从意志品质、思维层次、思想素质、文化修养等方面培养习惯。阅读习惯的层次,决定了写作水平层次。
“以读促写”的精髓就在于使阅读时所获取的各种积累,在写作实践中得到体现和运用,写作能力由此得到长效的提升。积累本身是以“量”为基础的,而写作能力的提升更是一个“长线”的过程。因此,不能急于求成。由于完整的写作及其反馈的周期较长,我们可以借助阅读的平台,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做一些基本训练。
1. 概括总结。指导学生对阅读材料或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既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培养归纳思维的过程,也要求学生对思维进行整理,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锻炼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都是写作能力不可缺少的基本要求。这项工作可以结合摘抄进行,既可以是学生个体的活动,也可以不定期地在班级组织交流。
2. 续写材料。对阅读材料进行续写,也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要求学生在对材料在较为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话题储备一定的素材,做必要的思考。比如教材八下第一单元Times have changed课文教学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续写,效果非常理想。课文是采访形式的对话,最后一个问题是Do you think life is better now?笔者启发学生:根据前面的几个问题,作为长期居民的Mr.Chen,他对该城市还会了解什么?或者还会期待什么?或者作为了解情况的Millie 还可能会要了解哪些方面的问题?有学生提出Now I feel a bit lonely from time to time.在此基础上又有学生再续写。
3. 阅读心得。我们不可能要求初中的学生写出长篇大论的评论和感受,但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也有尚不够成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中所感兴趣的事实、观点,写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表达出所欣赏、厌恶的原因,并尽量把这些认识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比如,学生可能会欣赏具体阅读材料中人物的勇敢精神,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反思:人物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勇敢?为什么你欣赏这种勇敢精神?你曾经有过怎样的勇敢或者怯懦的经历?等等。
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调动起以往的知识和记忆,甚至会主动地去观察所处的环境和生活,并把这些记忆转化成语言。总之,在有限的条件下,抓住阅读环节,关注语言知识、思维体系、表达技能等多方面的积累,完全可以促成写作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