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初探
——以服装三要素为例

2020-01-02 11:37朱鹏程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西方人丝绸

◆朱鹏程(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

(一)不同哲学思想体现的中西服装造型差异

如同传统的中国画一样,传统的中式服装沿用了几千年的宽衣样式,裁制出的片是直线状、整片式和平面型的,并且里一层外一层,里外衣服重叠,这种服装造型得益于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在儒道互补的哲学、美学观念和道家天人合一、无为而治思想影响下,服装显得极为传统、保守与自然。与此相对,西方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个人与自由主义的膨胀,使女装造型逐渐朝着表现人体形态,靠性感吸睛的人工美方向发展,穿着观念崇尚自我显露与自我表现,注重展现人体曲线之美,表达穿衣是为自己而穿的态度。窄衣的服饰文化与修身的立体造型,最终成为西方服饰文化的主流。

(二)不同价值观影响的中西方服饰色彩应用差异

中国古人发达的染色技术,使得人们对色彩的选择尤为谨慎。中国传统的服装色彩受阴阳五行的影响,把服色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种,以青、黄、赤、白、玄为正色,其它为间色,并规定:“衣正色,裳间色。”所以我国古代对服装色彩的应用,有着浓厚社会阶层性气息,规定不同阶层穿着不同的色彩服饰,不得随意打破规矩,任凭自己的喜好或心情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色彩。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中华祖先的思维方式,在《周书·宣帝纪》当中提到:诏天台侍卫之官,皆著五色及红紫绿衣,以杂色为缘,名曰品色衣,可见品色衣就是官员所穿规定了色彩的衣服。否则,轻者杀身,重者株连九族。西方人的服饰色彩心理与中方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人对服装色彩的选择,是非常重视与穿着者的关系的,要考虑与年龄、肤色、身材、性别等等不同因素的密切配合,西方人士可能因为黑白人种的不同,在颜色选择上会有差异。色彩的选择还强调与穿着用途、穿着环境的相互协调。但不管社会如何变化,西方人对于传统活动的社会认同却始终有着自己内心的信仰的。

(三)不同文化背景中发展的中西服装面料差异

兰麻是作为我国特有的植物,也就是欧洲人称之为的“中国草”,别具慧眼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它,并利用葛、麻等植物以及鹿等动物纤维来织布。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丝、蚕等字样,证明在那时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养蚕织丝,并且在距今6000年前还出土了纺轮等简易的纺织机械部件。丝绸是中国人对世界纺织服装发展做出的一大重要贡献,在古时,《帝王世纪》中记载:“妹好喜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大致说美人喜欢听丝绸的撕裂声,于是夏桀就供大量丝绸让其开心,由此得出我国的纺织技术可见一斑。

中国拥有的是发达的丝绸布料文化,而西方长期以来以裘皮和厚重的动物皮毛等保暖材料为主。古埃及由于天气炎热,所以衣物主要用亚麻布制作,主要是亚麻文化。巴洛克以及后来的新古典主义时期,出现了蕾丝等面料。到了后来,中世纪西方也有了其它许多的面料,天鹅绒、灯芯绒、牛仔、北欧的珍贵裘皮等。

服装并不决定历史,但能反映历史;历史并不决定服装,但能影响服装。中国服装遮羞文化下的含蓄性和写意性与西方服装裸露文化下的写实性,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面貌,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哲学观和审美价值体系,都在积极地发挥着作用。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西方人丝绸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丝绸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