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快乐成长赋能

2020-01-02 10:39:18张勇成庄须刚
江苏教育 2020年34期
关键词:指向校本素养

张勇成 庄须刚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北校区(以下简称“学校”)是一所成立仅六年的新学校。立校之初,学校秉承“诚·长”办学理念,结合学校发展目标,不断探索实践,逐步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诚·长”特色校本课程。

一、“诚·长”课程的内涵解读

“诚·长”课程的关键词为“诚”与“长”。这里的“诚”有两种理解:一为诚信。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解读为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反对虚伪。我们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二为客观规律。王夫之提出“诚与道,异名而同实者也”。这里的“诚”指向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应遵循万物成长节律。“诚·长”之“长”即为“成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努力使学生处于“鸢飞戾天,鱼跃于渊”的生长状态。“诚”与“长”既有顺承关系,又有并行的培养目标指向,二者相辅相成,都是学校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基础。

“诚·长”课程的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以培养学生品德修养为目标,让学生做诚实守信的人;二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生活、做人、做事、合作与创造。在遵循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学校引导学生去伪存真、化繁为简、还原本真,做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人。“诚·长”课程以“诚·长”为核心,聚焦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让校园、课堂、师生成为构建“诚·长”课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二、“诚·长”课程的目标指向

从学校层面来说,“诚·长”课程目标指向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未来发展,这是由校本课程性质决定的。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诚·长”课程服务于学生,课程的目标指向必须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个性发展,这是课程开发的应然要求。

(一)指向学校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学校秉承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集团“诚朴做人,诚朴做事,诚朴做学问”的办学理念,不断丰实“诚·长”内涵。学校借助“诚·长”课程,为学生铺就“诚·长”人生底色。

(二)指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着力培养中国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为此,在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建构过程中,学校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目标导向之一,开发与时代要求相契合的“诚·长”课程。

(三)指向学生个性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视角来评价学生。学校“诚·长”课程开发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在有效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真正促进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诚·长”课程的校本实践

“诚·长”课程的推进与实施,离不开环境创设、活动推动和评价体系的建立。为此,学校多措并举,让“诚·长”课程在校园生根落地。

(一)物型文化让“诚·长”元素植根校园

学校注重物型文化校园建设,让“诚·长”理念植根于校园多处。学校门口的景石上镌刻着“诚·长”字样,教学楼的墙壁上悬挂着与“诚·长”相关的横幅,校门口的电子屏上显示着“诚·长”标识。走进大厅,中庭的文化展示墙上雕刻着大小不同、字体各异的“诚”字。

每个班级教室也都设有“诚·长”特色主题墙。主题墙上有班级学生践行“诚·长”的事例,有雏鹰假日小队开展的“诚·长”系列活动,还有“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主题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诚·长”办学内涵的理解。

(二)以“诚·长”课程提升学生素养

1.国家课程规范化。国家课程是必修课程,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安排课时,并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在“诚·长”课程的构建过程中,学校从教师和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创新路径,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认真学习国家课程计划,结合“诚·长”课程核心元素制定《学科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为有效把握学科特点和教材特点,教师创新教学设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诚·长”理念,有效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2.校本课程特色化。在有效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不断优化“诚·长”校本课程,逐步建立以“诚·长”为核心,以“德育课程、创意课程、生活课程、艺体课程”为主题的课程体系。其中,德育课程形式多样,主题鲜明,既有以“爱国守法”为主题的红色教育课程,也有以“新生入学”“成长礼”“国旗下讲话”为主题的系列仪式等课程。这些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内省智能为主,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弘扬爱国精神,学会责任担当。

根据各年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学校还开设一些选修课程。比如,在学校低年段设置“生活课程”,如“绘本阅读”“手工编织”“数学游戏”等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言语智能、数学逻辑智能、人际智能,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夯实学生人文底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与健康生活。传统课程与前瞻性课程的融合开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多元化成长的平台。

3.课程活动常态化。学校利用“弹性离校”时间,结合不同的年级课程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分层次组织学生开展选修课程,确保课程有序进行。

节日课程是“诚·长”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每年以“中国节”“感恩节”“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创新节”等特色“节日”为抓手,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学校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三)课程评价让课程建设更具实效

1.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建立“四位一体”(学生、教师、家长、学校行政领导)的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即学生评价课程内容,教师自我评价课程实施,家长评价学习成果,学校行政领导评价上课教师的课程目标及内容达成度,使得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凸显了主体参与性,既关注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习潜能,又关注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评价标准具体化。在课程评价上,学校根据“诚·长”办学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学生发展四个维度制订具体的评价标准,即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目标是否达成;课程内容是否符合“诚·长”理念要求,是否做到容量适中;课程实施是否做到科学有序;学生学习潜能是否得到激发,创新和实践能力是否得到增强。在具体的课程评价过程中,学校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科学评价,确保课程实施的质量。对于个别学生的不同生长方式给予不同的评价,以评价助推学生发展,让课程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在“诚·长”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养成“真诚为人,踏实做事”的良好品质,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截至目前,课程校本化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校吉他社团在第十六届国际吉他艺术节暨全国吉他大赛中荣获全国少儿古典吉他重奏组第一名;创客社团在南京市第一届创客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少儿科学院课程社团在江苏省金钥匙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电脑编程社团获江苏省网络安全知识竞赛一等奖……2018 年6 月,学校入选区级“学校课程整体建设培育学校”。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不断地研究和实践中逐步完善。在保证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发展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不断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彰显学校特色,以“诚·长”课程赋能学生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指向校本素养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传媒评论(2017年8期)2017-11-08 01:4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