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行敦省:融入劳动教育的“学科+”行动*

2020-01-02 10:39:18王艳飞
江苏教育 2020年34期
关键词:花语百花劳动

王艳飞

劳动教育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通过劳动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劳动知识、劳动技术素养、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南京市第九中学立足学校实际和特色,提出了“砺行敦省:融入劳动教育的‘学科+’行动”,旨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在各学科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挖掘“砺行敦省”劳动教育的核心内涵

“砺行”,即让高中生通过活动来感受。“砺行”以活动为基本路线之一,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自我、成就自我、升华自我。“敦省”,即通过感受与认知,实现自我内省,在内省中不断调适与纠偏,最终达到内化与养正。

“学科+”,即立足高中学科,设计劳动教育相关课程,最终实现其在校园内的落地和渗透。劳动教育有其融通性:一是功能的融通,它可以和其他“德智体美”四育渗透和结合,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途径的融通,它可以依托于其他的学科或课程得以体现,拓宽劳动教育的方式和场域。

二、构建“砺行敦省”劳动教育的实践场域

1.与学科课程相结合,构建劳动教育的“知识场”。

学校依托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跨学科联席教学研究”开展跨学科教学。各教研组仔细梳理各学科中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元素,进行学科融合和课程设计,选取适切的主题进行教学研究,创造出文劳跨界、理劳跨界、文理劳跨界的多样态的教学案例。我们将语文和劳动融合,开发了“古诗中的劳动之美”课程。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到“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学生们在古诗中体会劳动的苦与乐。我们将化学和劳动融合,学生通过“化学与生活”这门课程走进了生活,甚至还学会了做家务,感慨“劳动原来如此有趣”。

2.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构建劳动教育的“体验场”。

学校开发了名为“幸福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幸福课程”包括三个“幸福”子课程。子课程一是“学科幸福”。学校依托学科,创设情境,开展基于项目的教学,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形成作品,体会劳动的幸福。子课程二是“服务幸福”,依托社区和学校团委,建立起社区劳动服务基地,定期提供志愿服务,辅导学生、陪伴孤寡老人、整理共享单车等。子课程三是“创造幸福”,依托大学和学校的通用技术课,开展创新教育。

3.与主题教育活动课程相结合,构建劳动教育的“反思场”。

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展了生涯规划项目,设计了“五个自己”系列活动。“五个自己”系列活动包括:一是在生涯测评中“发现自己”;二是在生涯课堂中“认识自己”;三是在职业生涯体验中“展示自己”;四是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剖析自己”;五是在“和大学的约会”中逐渐“接纳自己”。通过这“五个自己”系列活动,学生砺行敦省,积极行动,逐渐内省。

三、打造“砺行敦省”劳动教育的特色案例

1.依托课堂,“知识场”中说百花。

在多学科教师共同设计的“诗歌中的百花园”校本课程中,语文教师介绍与“花”有关的诗歌,生物和地理教师则从学科角度分析其科学性。“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由于地势的原因,山中的温度要比平原的低一些,从而影响了花期。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不仅拓宽了学科思维,也了解到许多劳动常识和技能。

2.依托综合实践活动,“体验场”上赏百花。

学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打造集南京市农科所、行知基地艺莲苑、巴布洛生态谷、永宁花海等在内的九中学子花卉观赏基地。在赏花的同时,学生近距离观察和深入了解技术人员嫁接、扦插种花的高超技艺。学生走进农科院了解农业知识和花卉知识,并参加“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交流会”。

3.依托主题教育活动,“反思场”上研百花。

在百花课程中,说花、赏花、画花、写花之后,学生就开始了研花的过程。在研究性学习中,他们真正见到了千姿百态的花。在“花语的研究”中,学生了解到了花语的由来以及花语在人的情感表达中的作用;在“花的分类知多少”研究中,不对称花、两侧对称花、不完全花等让人眼花缭乱。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身体力行,用劳动创造了奇迹。

猜你喜欢
花语百花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花语壶”自然美的追求
山东陶瓷(2021年5期)2022-01-17 02:36:00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橘子花
百花绽放
人物画报(2020年6期)2020-01-06 05:05:51
春来了
北方音乐(2018年16期)2018-05-14 08:59:23
花语知多少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我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