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强
(山西省广播电视局,太原 030001)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广电监测机构也广泛应用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广播电视监测机构内部信息机密性高,所以其对安全管理工作格外关注。因此,为了确保广播电视监测网络的整体安全性,有关部门应正视自身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结合网络安全特点,推动安全组织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要逐步完善网络安全运作体系。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过程中,当前广播电视监测网络对其的依赖性与日俱增,使此类网络更加复杂,因此使得监测机构对此类网路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
当前,广电监测机构对于监测网络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约束性还有待提升,这主要是因为此部分工作人员的网络访问权限通常都很高,同时其对监测网络、应用系统以及主机整体架构较为了解,所以一旦其出现操作失误,便极易使部分设置被修改,导致信息的安全性被降低。
电脑硬件通常都较为脆弱,一旦部分设备出现故障,会威胁电脑当中保存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严重时甚至会致使数据信息最终丢失。与此同时,电脑操作系统一般都存在后门以及漏洞,这便会使网络病毒、黑客等有机可乘,其便会通过这些后门或者漏洞对广播电视监测网络展开侵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若想全面提升广播电视监测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整体安全性,监测机构必须从人员、硬件、软件以及操作技术等多角度出发,为网络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护,确保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被充分发挥出来。
2.1.1 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对于广播电视监测人员而言,其应该具备良好的警惕心理,明确网络安全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一旦找到问题必须在第一时间能够作出相应反应、采用有效措施对问题展开全面控制和解决,并能及时将情况反映给安全指挥中心以及上级领导。与此同时,监测机构也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培训体系,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参加有关培训、学习活动,使其安全知识能够得到及时更新,并且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强化其安全防护意识。需要注意的是,监测机构必须将培训工作归入长期工作范围中,并且在开展相关活动时,邀请领域内知名人士、专家等进行经验分享和技术讲座,而考评人员需要不定期对监测人员展开考核评价,同时将监测网络的安全性纳入到重点考核内容当中,进而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最终明确:监测工作并非静态工作,其属于动态的工作流程[2]。
2.1.2 组织安全小组
组织技术骨干建设安全指导小组,以便统一规划、安排广播电视监测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工作,严格比对将要引进的各类安全设施,全面考察其安全技术以及安全性能,对安全系统构建的重要项目进展加以检查和监督,及时解决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2.1.3 对安全操作的流程加以规范
对于保障广电监测网络的安全性而言,相应安全操作的指南也极为重要。这主要是由于只有对操作整体流程以及相应技术加以明确,工作人员方能以正确方式展开安全操作,这样不仅能够节省操作时间,更能将安全设备的作用、功效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2.2.1 定期备份
若想确保广电监测网络可以长时间稳定、安全的进行工作,操作人员必须定期对重要局域网当中的系统硬件进行“双机热备”,以负载均衡以及双机并行的方式操作磁盘阵列、防火墙、交换机、数据库服务器、应用与文件等,以便确保即使某一点发生问题,广电监测网络安全管理系统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被转换至热备硬件当中,实现高效操作,且不会降低系统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确保网络系统安全性不会因为某一点出现问题而波及到全网。
2.2.2 预防病毒,并设置防火墙
广电监测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点多面广,为了保证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可以全面预防网络病毒,应当经由集中监控、多层预防的形式开展系统防毒工作,同时将级别不同的防毒系统安装到广电监测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内部,可以实现主网络及时对子网络展开全面病毒监控,并且可以自行升级系统。除此之外,监测机构还需要确立长效防毒对策,以便使监测人员日常工作量得到科学降低,另外也可以保证全网当中所有电脑的预防病毒能力处于同一水平。
在通常状况下,广电监测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往往具备多个安全域,该系统的构成模式重点是由网络系统自身分布特征所决定,这就需要在系统当中设置相应防火墙,来对网络系统的重要端口展开封闭式操作,同时记录所有操作信息,并且在全部安全域的边界应用访问控制对策。通过以上操作,可以有效保证公开服务器自身安全性,并使之获得相应防护,另外还能对远程用户访问权限加以限制,并且对其展开安全性认证,实现及时管理专线资源流量,避免受到外部攻击,使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为了进一步确保防火墙可以充分发挥作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最恰当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展开合理管理与布置,实现全程动态有效监管。
总体而言,广电监测机构一般有着极大的信息采集量,同时有着较高的实时性要求,所以要求其监测网络安全管理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工作效率。因此,监测机构必须对日常管理目标加以明确,确保相应系统趋于完善,全面树立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管理理念,并且针对性地为此类安全管理系统展开科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