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

2020-01-02 07:12:42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艺术类艺术设计辅导员

祝 笛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和应用型艺术人才。同时,由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具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给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教育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问题为导向,从教育管理的角度就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个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对策。

1 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特点

1.1 文化基础薄弱,人文素养缺乏

高职院校高考录取分数线普遍低于本科,学生文化课程分数相对较低,由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在高中以艺术特长生身份参加考试,如美术、音乐、新媒体、播音主持、表演等。有些学生出于对某一专业的特别兴趣,甚至从小就开始进行相关学习,因此在专业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占用了很大一部分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导致文化理论课与专业课发展不平衡,这就造成了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文化基础更加薄弱。

高职教育一定程度上具有就业教育的属性,专业类课程的课时量占了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计划的大部分,而艺术设计类课程需要更多的参与专业实践和专业训练,学生在课余时间也更多地在实训室进行专业相关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又削弱了对文化理论课学习的重视程度。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文化课与专业课上很难达到发展的均衡,从而在人文素养方面会有所缺乏。

1.2 思想认知感性,行为举止自由

艺术设计类学生在思想上也有其特点。他们大多数人抽象思维能力较强,情感细腻丰富,观察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强,对待事物举一反三的能力突出。但同时也会出现遇事冲动,过于感性从而看待事物缺乏理性,思想随意性强对自身约束不足等问题。

一些学生无视学校规章制度甚至跨越法律底线,出现超前消费、享乐主义、物质攀比等不良风气。在社会诱惑过大与消费能力不足的矛盾下,就会导致思想走偏,行为不理性,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业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1.3 个性张扬奔放,逆反心理突出

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通常更加注重个体创新,因为艺术在表达上没有确切的标准,达者为先,这就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容易从个人喜好、个人想法出发,以自我为中心,更注重自我个性的发展。这种思维体现在外在形象上,就会在外表、服饰、言谈中追求更加标新立异,其目的是为了突显出个性的与众不同;体现在行为上,往往会表现出非常强的个性,难以服从管教,逆反心强,生活习惯比较随意散漫,集体观念和道德观念都会有所欠缺。

这种思想就导致了单一个体突出的个性会在集体中显得格格不入,容易与学校严格的纪律性管理存在矛盾,所以,艺术设计类学生出现一些偏激思想,违纪违规的现象在校内还会略高于其他院系。

2 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2.1 提升辅导员与学生专业的匹配度

曾经有份高职艺术类学生的抽样调查中统计反映,对于“在艺术院校,你认为谁来当你的辅导员更为合适?”结果51.63%的学生选择了“专业老师”,当问到“在思想修养方面你认为对你成长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比例最多的选项依然是“专业老师”(36.28%)。这个统计反映了艺术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重视程度远大于文化理论学习,所以专业老师带给他们的人格魅力运用在学生教育管理上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艺术类专业班级通常都是30人左右的小班,专业老师可以通过专业知识与学生建立纽带,有利于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且专业老师普遍年纪和学生相差不大,能够理解学生的一些想法和诉求,促进更好的教育管理。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更加鼓励、安排专业老师来兼任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 提高辅导员教育管理的亲和力

艺术设计类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艺术类的学生社团,以二课活动为载体发挥专业优势,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在社团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熏陶,逐步将个性特征转化为个人魅力。对于个别重点学生,辅导员需要个性化价值观引导,避免强制性的对抗管理,尽量走进学生心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可以采取“学生互助”的方式展开思想教育,让表现良好、性格开朗有亲和力的学生多与之交往接触,有意识地合作参加一些文娱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和学生二者相互关联,在沟通上都需要具有亲和力,才能使教育的实效最大化发挥。辅导员亲和力需要在与学生平等与理解的前提下建立良好互动。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让他们感受到辅导员老师的教育是可信的;其次要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线上线下言行一致。因此,要使辅导员与学生教育过程中达到情感共鸣、心灵聚拢,就需要辅导员深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平等交心谈心。

2.3 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理论层面的灌输,辅导员作为教育主导者,学生按照要求参与教育活动,表现为一种“输送式”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形式中,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理论讲得多,学生内化为自身素质的不足。

艺术类学生更加崇尚多元化的自由,他们更愿意接受一种发散式的教育模式。一方面,辅导员需要转变传统方式,突出学生的主动性,使其思维方式多元化、个人意识强烈的特点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将传统的理论输送方式转变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体验式的教育形式。思想教育工作的终极目的是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行为自觉,使之积极有效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2.4 利用信息化技术增进与学生的互动沟通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自媒体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改变了他们学习交流方式。抖音、微博、微信等平台成为学生们的主要沟通载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契合时代的发展,建立网络教育新体系,增进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互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从理论的视角来看,如果将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看成是一个繁杂的闭环系统,那么在传统的教育模式框架下,这个系统的信息流具有单向性和滞后性,不能与时俱进就很难反映客观问题。而网络是一个广域的虚拟世界,能够提供一个没有中心的自由空间,使学生可以跨越时空界限来增强沟通交流,并能够得到学生们的普遍接受。而从现实视角来看,各种互联网平台的出现,确实为学生交流学习提供了方便。

在网络框架体系内,师生的教育过程属于扁平的,这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更容易使学生接受。网络的无地域局限性也使辅导员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建立网络谈话室、开展网络社团活动等,创新拓宽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渠道。因此,辅导员需要深入地探索学生工作形式和载体,加强研究、有效把握新生事物与新型群体的发展规律,通过在学生生活、学习和娱乐活动中建立网络工作组织,有效拓展工作思路,研究工作策略,提升工作实效。

3 结 语

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确实是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类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也让“艺术生难管理”的观念深入人心,最大的根源还是在于教育管理方法的创新和深入学生的程度,我们应当尽量放大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学生的优点和优势,同时把握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学生思想和行为,在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个人素养。

猜你喜欢
艺术类艺术设计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星.云.海》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花月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艺术类专访心得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6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2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57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
中国摄影(2015年9期)2015-11-08 11:56:33
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