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灿鑫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对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部署中一项带根源性的举措,是我们党以文化视角为切入点,不断提高执政本领的重大理论创新。从基本内涵、战略价值、存在问题和现实路径等角度研究党内政治文化,对于进一步夯实管党治党根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认为,文化就是公众在社交过程中形成的所有物质及精神层面的成果。毛泽东则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角度出发,对文化的内涵进行了解析。他认为:“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1]文化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当政治与其相融合,产生出政治文化,必然对从事政治活动的主体产生深刻影响,影响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结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围绕党内政治文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指南、文化根基、历史源泉、主体内容、鲜明特征[2],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指明了基本方向。
作为党的精神标识,党内政治文化反映了党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它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持久、深入地影响党的建设长远发展。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动摇。习近平同志认为“老祖宗不能丢”,马克思主义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其指导地位从来没改变过、动摇过。新时代,也将继续指导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行,是我们党成功的有效保障,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长效发展的重要引领。当然,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保持生机活力的内在要求,与时俱进才能更具生命力。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坚实根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硕的文化成果,比如以“精忠报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代表的爱国思想,以“吾日三省吾身”“满招损,谦受益”为代表的修身思想,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代表的重义轻利思想,等等。这些思想精华是中华民族延续传承的支撑和底蕴,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思想来源,对于凝聚民族意志、激发中国力量具有重要作用。
再次,革命文化滋养了党内政治文化。革命是中国近代被列强入侵后所选择的唯一正确的救国之路。无论是红船精神还是长征精神,这些在中共革命历史中产生的文化都是革命文化在不同时期的体现和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所产生的独特政治文化。
最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载体。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中形成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群众关切,回应了群众诉求,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它的内涵深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其外延也在不断扩展,为党内政治文化提供更为充分的载体。
首先,这是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力量的需要。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形成发展起来的党内政治文化,反映了我们党的价值追求,代表着我们党独特的精神标识。但是,在改革发展稳定繁重任务和“四大考验”面前,党内政治文化面临着如何传承、如何创新的严峻挑战。现在有的党员干部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滑坡,听信所谓的鬼神、“大师”之说;有的党员干部政治价值观扭曲,组织纪律涣散,经不住诱惑和考验。还有的党员干部对否定党史、国史及丑化民族英雄等错误言行听之任之。这说明我们党内政治教育有所弱化,党内政治文化引领有所缺失。为此,我们必须主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注重党内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充分发挥其熏陶、滋养的基础作用,让广大党员干部明白应该如何修德做人,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比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全面从严治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最初,人们满怀热情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组织的一部分。在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部分党员忘记了初心与使命,甚至做出了违法乱纪行为。这次主题教育使得众多党员反思自身,认识到所应该承担的责任,逐步提升了思想境界,更加认同政治理念,进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动摇。
其次,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如果说“严”字当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特点,那么“文”字落脚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中央以加强党内政治生活为重要抓手,来部署全面从严治党,这就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然要被高度重视。政治文化、政治生活、政治生态,这三个方面并不是绝对孤立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党内政治生活是实践基础,它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形成发展起关键影响;然而,党内政治文化又对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政治生态起着重大作用: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对党内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态[3]。
最后,这是解决党内存在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党内政治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文化,更是一种实践文化,它不仅反映政党的政治实践,更是为了引导、塑造政党的政治实践。从立党之初到现在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精心培育、大力弘扬红色革命文化,革命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党的血脉中。正是在这些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党不断带领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实现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发展。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内政治文化却遭遇到某些消极文化的干扰,诸如“两面文化”“圈子文化”“享乐文化”等,这些不良政治文化与党的性质、宗旨相违背,已经严重腐蚀了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不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降低党建成效。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发扬斗争精神,坚决抵制不良政治文化,塑造先进纯洁的党内行为文化。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我国开创了社会发展新局面,距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又进了一步。当前,大部分党员干部以马克思主义为发展引领,坚定人生理想信念。然而,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信仰缺失问题。第一,不信马列信鬼神。有的党员干部不能深入地剖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抛弃唯物主义,坚信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很容易导致党员干部走上信鬼神之路。有的党员干部为避免自身独立于其他信仰唯物主义者,其表面上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把唯物主义当作辨别事物的重要因素,但实质上他们迷信鬼神之说,经常寻找看命、风水大师等解决问题,甚至成为某些宗教的信徒。第二,歪曲马克思主义。有的党员干部片面地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诸多问题。比如,“计划经济”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产物,但是“计划经济”并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他们极力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否认我们国家因此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4]不可否认,今天党员干部综合素养相对较高,但是,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滑坡,以致他们的行为违背了党章。第一,宗旨意识不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根本宗旨,但由于部分党员在思想政治生活中受到某些思想的影响,他们的行为逐渐与我党宗旨渐行渐远。主要表现在,有的党员干部仅作表面功夫,大搞形式主义;有的党员干部官僚之风严重,脱离群众路线;有的党员干部不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切实问题等。第二,纪律要求形式化。有的党员党性不高,不遵守纪律,更甚者直接挑战纪律权威。这些党员干部的思想与行为容易对其他党员干部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质量较高,党员干部就容易以积极的心态搞建设,提高国家综合发展实力;相反,党员就容易做出危害人民群众的事情,使得党的形象大打折扣。在悠久历史中,我国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是也产生了腐朽文化。伴随着对外开放程度加深,腐朽文化与部分错误价值观严重冲击党员干部思想,诱发我党发展危机。第一,家长制唯我独尊。有的党员干部在官本位思想的作用下注重排场,追求权力,并出现了让人民群众敬畏的心理;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自己说的话语就是命令,其他人应该按照自己布置的任务完善工作,同时他们不注重听取他人建议等。这些党员干部无疑是分割我党事业发展路上的绊脚石。第二,做两面人现象突出。有的领导干部崇尚厚黑学思想,以其作为为官方式,两面人现象十分突出。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在会议上宣扬党风廉政建设,却在生活中收受他人贿赂;有的领导干部构建一些行为准则,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却不注重约束子女;有的党员对外表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却私下讲述对制度的不满。第三,懒政不作为。有的党员干部思想态度不端正,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服务意识不强,存在懒政不作为的问题。
德才兼备的人员才是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人。近年来,我国不断地完善选拔标准和考核机制,选拔优秀人员管理事务。当前,党员干部的综合水平相对较高,愿意为人民谋幸福,也愿意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然而,部分地区选拔标准不统一、考核机制不建全等,出现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第一,存在买官卖官现象,商品交换原则错位。买官卖官,也就是说,部分党员干部把“官”当作商品交换,谋私利。有的则为“升官”四处奔走,找关系,拉选票等。当他们正式上任之后,就会大肆敛财。在不良用人风气之下,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产生了信任危机,认为所有的党员干部都不能够保障自身权益。第二,选拔官员任人唯亲现象较为突出。有的干部亲属在不满足选聘的条件下依然可以被聘用。在提拔时,重点选择自己的亲属。总而言之,官场存在裙带现象,打破了选拔提拔的公平性,不能充分发挥一些优秀人员的人生价值。第三,讲究“论资排辈”。通俗来讲,就是工作年限比较长、辈分比较高的人员的级别高、待遇好;年轻人则被安排在普通岗位,缺乏实践锻炼机会。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缺少了他们,不利于党的事业发展。
首先,要铸牢马克思主义信仰。“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5]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共产党人指路明灯。因此,要铸牢马克思主义信仰。第一,要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我们要通过各渠道寻找原著、通读原著、掌握精髓,汲取建设祖国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第二,要阅读国家领导人著作。国家领导人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见解,把见解精心编制成著作,是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蓝本。党员干部要从著作中感受领导人政治气魄,学习他们领导国家发展的智慧之处,更好地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动摇。
其次,要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这表明党员干部要牢固理想信念,成为新形势下的奋斗者。第一,要明确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我国处于社会转型阶段,这一阶段社会矛盾激发。党员干部更加需要明确理想信念,并从人民群众角度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积极地促发展、解决矛盾等。第二,要加强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教育学习。在现代社会,可以应用互联网宣传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加深其印象。第三,坚持将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相结合。制度可以有效约束共产党人的行为。因此,要把思想建设上升到制度建设的高度,帮助共产党人端正思想。
首先,要积极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等乃是共产党人必须坚定的价值观。为保证价值观内化党员于心、作用党员于行,要做好弘扬价值观的工作。第一,学习和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在长期执政之下,我国形成了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党员要认真研究价值观,了解价值观内涵,把其作为人生追求之一,主动地在生活中践行价值观。第二,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应用先进人物案例在党内进行有效宣传,奏响主旋律,潜移默化地影响党员思想。在宣传教育过程中,要采取措施,提高党员辨别优秀文化与腐朽文化的能力,打造政清人和生态。
其次,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需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把自己奉献给人民群众。第一,要把握好人民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工作首位,贯彻落实发展方针,真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求。第二,要坚持群众路线。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群众对我党的看法,不断地调整服务群众的路线。第三,要坚持人民当家做主。这可以说是每一位人民群众的心愿。党员要善于听取人民群众的建议,通过凝聚其智慧,为人民创设美好幸福生活。
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内文化表现出了多样化发展特征,各种文化碰撞中诞生了新的文化。但是,无论文化产生了何种变化,切不可忘却本土文化。要坚持激浊扬清、固本清源,使党内政治文化融入血脉之中。首先,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代又一代先贤长期积淀下来的政治智慧。各地要因地制宜,认真把各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出来,同时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放大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效果。其次,要充分发挥红色革命文化的激励作用。革命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鼓舞、激励人们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各地区要在资源开发、文化研究和红色教育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后,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顺应了历史发展要求。要认真提炼总结,坚持用榜样力量感化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在传承中持续创新,在文化自信中增强文化自觉。
哲学上认为,“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党员群体中也存在着关键部分,即“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其权利大于普通党员。权利是一把双刃剑,既容易强化党的管理,又容易受到各种诱惑,偏离正确轨迹,如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为此,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首先,要带头坚定政治理想。在“党内政治文化”概念中,“政治”两个字凸显了建设内容。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中要带头讲政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以高尚的政治品格和过硬的政治素养影响带动干部群众。其次,要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命精神有利于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水平。在自我革命中,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纪律,规范行为举止,增强政治定力、抗腐定力等。除此之外,领导干部要主动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改正服务态度,并构建完善的服务人民群众的体系,以此指导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