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敏
(天津农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坚持立足本国又放眼世界,结合新时期新任务新特点,对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和主题等问题做出创造性论述,形成了系统成熟、内涵丰富、逻辑严谨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对于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大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对诸多可以预见的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因此,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独特的价值,具有极其重要性。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人类开启“地球村”或“世界村”(global village)时代,各国公民成为了“地球人”或“世界公民”。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各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使各国经济主权独立性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各民族国家的主权,加剧了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之问: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是否已经过时?讲爱国主义还有意义吗?有些人失去了精神家园和价值导向,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忠诚感产生困惑。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不同思想文化观念之间博弈激荡,多元化价值观相互交融碰撞,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威胁了国家安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更要善于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需要用爱国主义精神凝心聚力,增强国家认同,引领人们继续前行,爱国主义始终是时代的主旋律。
经过建国70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努力和接续奋斗,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并没有改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很艰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频频散布“中国威胁论”,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打压中国,利用一切手段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竭力阻止中国崛起,以达到“西化”“分化”中国的目的。在国内,存在着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言行,存在着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存在着既得利益集团,存在着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行为。因此,这种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为了回应挑战、突破遏制、补齐短板的斗争,更是坚定理想信念、进行创新创造的斗争[1]。我们要赢得伟大斗争的胜利,必须深刻领会伟大斗争的意蕴和时代内涵,在全社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心聚力。
从中华民族历史维度来看,中国梦是历史梦与时代梦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鲜明主题。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诗经》提倡“夙夜在公”,倡导日夜为国工作的高尚品质;北宋范仲淹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南宋陆游主张“位卑未敢忘国忧”等。这些文学作品和故事都表达了爱国情怀,强调对国家的忠、义,重视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因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振兴中华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最强烈的愿望。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这个重要论断迅速引发中国人民的强烈共鸣,得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广泛认同,成为当代中国人奋力追求的共同目标。习近平在国内外很多重要场合深刻阐述中国梦,明确提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表达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3]。习近平把实现中国梦与爱国主义有机联系起来,明确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使新时代爱国主义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对深刻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引领作用。国无精神不强,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2]。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成为爱国主义的重要构成。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心中,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发展而不懈奋斗。实现中国梦,既是一个宏伟目标,又是一个伟大工程,需要青年人的接续奋斗。因此,实现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成为新时代中国人最庄严的使命。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党、人民、国家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相互依存,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历史形成的。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增强对党、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因此,坚持爱国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
在国际国内形势广泛而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是否接受并坚持党的领导是检验真爱国的重要标准,爱国就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承担起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民富国强的历史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也因此赢得了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4]。因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繁荣昌盛的中国。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政党来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经受各种风浪考验、应对各种风险并战胜一切困难,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使人民、国家和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离不开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党的领导。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与爱党相结合。
爱国主义是鲜活的、真实的、具体的,没有离开国家制度的抽象的爱国主义。爱国就要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其中道路是实现途径,制度是根本保障,理论是行动指南,文化深厚是基础。因此,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就是要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共同理想,筑起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精神长城。
从文明趋向维度来看,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展现其独特魅力,凸显其国际视野与人类担当。
习近平强调,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培育和发展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条件。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我们要紧密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和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借鉴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展示其当代价值,赋予其新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爱国主义。
当今世界,中国命运与世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习近平反复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因此,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思维。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将家国情怀与世界眼光相结合,将爱国意识与全球责任相结合,具有国际视野和责任担当,极大地拓展和深化了爱国主义的内涵,给追求自由、幸福和美好生活的世界人民提供了精神动能。
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秉持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的文明发展观,实现了中国和平文化与重建国际新秩序的无缝对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之间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安全上以对话协商解决争端,统筹维护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经济上要同舟共济、开放包容;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加强文明的交流互鉴,以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生态上要合作应对环境气候变化,保护好地球家园。因此,构建共赢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方向,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回应了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之问,体现了开放的品格、自信的胸襟,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不仅为实现中国梦铺设和平与发展之路,而且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改革开放以来,时隐时现的历史虚无主义,以历史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打着“解放思想”“反思历史”“还原真相”等旗号,精心设置学术陷阱,并与政治图谋相互配合,披着学术外衣、文艺外衣和舆论外衣,以主观代替客观、以臆想代替史实,歪曲历史,掩盖事实,混淆视听,具有极大的渗透性、隐蔽性、欺骗性、蛊惑性。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是唯心史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贬损和否定革命,否认革命和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将新中国的历史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并互相否定,否定社会主义。第二,篡改、歪曲党史,全盘否定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否定党的领导必然性和执政合法性,企图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第三,诋毁党的领袖及其思想结晶,抹黑人民英雄,从根本上动摇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民族精神支柱。因此,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就是通过歪曲中国近现代史、党史等,挖掉爱国主义的历史基础,政治倾向强烈,政治意图明显,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思潮。
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一要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严重危害。历史虚无主义企图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消解广大民众的历史认同、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瓦解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削弱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习近平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二要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最根本的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6]。深化国史党史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牢牢掌握国史党史舆论主动权、主导权,对历史虚无主义所攻击的国史党史等重大问题及时作出正确回应,提高回应反击力度,防止错误思潮被过度热炒,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良社会影响。三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判断力,将思想和行动凝聚到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上来。
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石。习近平强调,“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4]。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一,制定教育规划。党和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制定爱国主义教育规划,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等国民教育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要注重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层次受教育群体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组织编写相应的爱国主义教材,注重分类施教。
第二,明确教育目标。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就是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厚植爱国情怀,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自觉履行爱国主义责任和义务。
第三,丰富教育内容。一是国家意识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国民认识到国家是国民利益代表,在国际关系中仍然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行为主体,国民的成长与发展、前途命运与国家休戚与共,因而要强化国家意识。二是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国家虚无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变种,企图通过弱化国家主权意识淡化国家认同,否定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合法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国民以发展眼光来认识国家主权。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接受国际规则和制约,分享国际利益,国家主权仍将存在。要牢固树立国家主权意识,自觉抵制消解弱化国家主权的错误观点,不断巩固和强化国家主权意识。三是国家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基本条件。新时代新形势需要新的安全观,就是集国土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7]。通过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国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在国际,稳妥应对涉及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在国内,打击和遏制“台独”“藏独”“港独”等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四是国史国情教育。爱国首先要知国,知国史,知国情。习近平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5]。通过国史国情教育,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国情观,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归属感、认同感,坚定“四个自信”,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
第四,抓住青少年重点群体。青少年不仅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抓住青少年这个重点群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之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力军,走在全社会的前列。
第五,创新教育方法。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特点,遵循价值认同规律,实施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将知识灌输和启发教育相结合,强化双向互动交流,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境,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实践活动,吸引受教育者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启发思考,自己教育自己,逐步认知、理解并在情感态度上认同爱国主义精神[8],让爱国主义内化成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将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自觉行为。
第六,搭建多重平台。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配合,要注重利用教育、传媒等多种手段,为爱国主义教育搭建多重平台,提高教育实效。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综合教育网络,既要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专业化;也要利用家庭教育的渗透功能,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生活化;充分发挥社会的熏染功能,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大众化。要注重利用纪念馆、博物馆等各种载体宣传爱国主义理念,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等有利时机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媒体时代,既要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也要重视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推进媒体融合,使其成为培育和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的新平台和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