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世茂小学 顾晓波
“互联网+”是指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个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从而创造新的发展样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生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主体,应该具有更加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因此,我们以数学学科为着力点进行探索研究,逐步形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后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互联网平台和个人电子终端组成的系统为载体,通过导学案、微课辅导、作业评测等模块,将课上、课下的预习、练习、复习、拓展等各个环节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将学习的决定权慢慢从教师向学生转移。这种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包含“预习导学——探究展示——测评延伸”等三个模块,对应“情境激发、问题导学、合作探究、当堂检测、远程辅导”等多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和开放学习的智慧课堂特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积极研发微视频,为数学智慧课堂的建构提供丰富资源。
个性化学习,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事实上,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指的就是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强调的是关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个性特征,从而促进其完整人格发展的教与学的方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学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教学进一步个性化,教育模式变得更多元,教育生态变革更多样。“互联网+”不但促进了教育公平,更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学习,使学习不再有时空限制。
“互联网+”背景下,有利于开展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这主要是指在“互联网+”提供的大数据、移动互联、云平台应用、线上线下融合的信息化手段基础上的一种学习模式。此模式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个性多元,促进学生在自主选择资源、学习内化、自主评价中获得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个性化学习。我们在探索过程中,成立了数学智慧课堂研究小组,以专题培训、经验交流、教学展示为主要活动进行探索实践。首先在信息技术教室的网络环境下尝试新的互动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利用“一个软件、一部手机”模拟出简约的电子书包环境。电子书包正式投入使用后,开始体验信息技术环境下“多样化的答题方式”“及时化的评价方式”以及“立体化的互动空间”。在“实践——调整——再实践”的研究中,逐步总结开展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的阶段性成果。
“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翻转课堂、生本教育、慕课教学、微课教学迅速应用。国内国外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教学几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大家认识到基于个性化的学习是引领21世纪学习的新趋势。教育要面向每位学生,需要走向个性化。 我国各个地方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也相继提出了个性化学习的理念。个性化的教与学已逐步进入了国家及区域政策性文件中,推动着各级各类教育中的个性化学习实施。信息技术为个性化学习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缺少对个性化学习中“个性化”具体实施的分析,同时也缺少对基于各种新型技术环境下实施的个性化学习实践的探讨。
首先,“互联网+”时代背景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与互联网的“亲密”程度、教师的技术水平、教师的综合能力,乃至对教师个人的精力是否跟得上信息的更新速度都提出了挑战,要求思考一定要快于行动。
其次,教师还必须熟悉“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平台、软件的应用。基于“互联网+”技术对个性化学习的支持通常要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网络学习平台,特别是大量的云平台的应用,比如:速算盒子、班级优化大师、E+互动平台等,基于其各自的特点,应用于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的实践因课前、课中、课后的实施所以策略各不相同。教师要对“互联网+”背景下云平台的软硬件了如指掌、应付自如。为此,教师有必要探索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云平台应用的策略,以及移动智能终端App应用于个性化学习的对比分析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实现教育功能的技术工具不断涌现,比如大家熟知的搜索引擎、腾讯QQ、微信等,虚拟环境工具如“第二人生”、谷歌地球等,这些工具丰富的个性功能,可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自主探究学习。同时,一些最前沿的技术手段,如3D 打印技术用于小学数学“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的教学,基于未来教室Stare、几何画板等软件的个性化学习策略、基于内容自主选择的个性化学习策略等,都将是研究探索的重要内容。
总之,我们要积极探索游戏课、数学魔术、数学STEAM 课程等,对个性化学习资源进行拓展,提升小学数学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