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妙芬
(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2006年开始,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委每年联合举办以高校学生为受众,由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普惠艺术教育项目——高雅艺术进校园。该活动成为推进高校美育改革发展,历经十余年,其文化成绩也在高校文化环境中凸显,借助这个文化大背景的基点,以高校艺术社团为抓手,探寻实现校园文化反哺社会的道路。
对高校而言,艺术类社团的公益道路的探索也是艺术类社团自身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艺术团自身建设的发展有效的构建了高校的文化品牌战略,是高校文化软实力展示的重要平台,有助于促进高校的文化竞争力,同时,也是高校走向社会,做好社会服务,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力提供了条件。
当艺术与公益事业相结合,其一,实现了多项资源的融合与交流,同时还将多层面的人才进行了集中,通过各自的优缺获得更深层面的融合。其二,实现艺术和公益形式与内容的创意与创新。艺术类社团试图解决艺术和公益如何更好的融合这一空缺点,通过艺术内涵化,公益目标化,实现艺术创新和公益项目创造,带动高校公益与社会公益之间的有效强化。
高校艺术类社团的公益道路增加了学生在第三课堂锻炼能力的途径。学生第三课堂的实践更多的是需要通过学生组织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获取的,通过实践来获得良好的社会体验,是学生接触社会、进入社会的有效途径;二是能从更多的角度来弥补学生艺术团汲取文化资源渠道单一的问题,在通过艺术社团进入社会做艺术公益的同时,获得更多不同形式的艺术文化修养。
高校社团更多层面上是基于学生的个人兴趣而组成的,艺术类社团也不例外,社团成员存在不稳定性,不参与社团活动或者退团的现象比较频繁,人员的不稳定性造成了艺术类社团训练和活动质量的不保障性。在社团管理上,大部分艺术类社团采取的是上一届带下一届的方式,但是成员的不稳定性也决定了老带新的不稳定性,同时社团采取的是社长副社长管理的机制,一旦社长人选不合适,会对整个社团造成不好的影响,甚至导致社团的解散。在优势性项目的传承上,原先的合作很可能因为人员的变动或者人员能力的变化而变化,艺术更多的是需要人的传承,这样一来,艺术类公益项目的传承性保障困难。
在这一问题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原因来源于社会,人民群众被作秀的公益活动围绕,对其信任度已经降低,并且以往的公益类艺术活动在质量参差不齐,人民群众无法做到好的分辨,甚至于不信任,这给与高校艺术团的公益项目接洽一定得阻力。另外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能力还未根植,他们还做不到独立去沟通项目,他们的沟通渠道也未打开,这也是学生的特性所导致的,而要打破这一特性,需要学生在日常的活动中去锻炼。
对高校大学生艺术社团而言,无论是艺术素材、艺术培训还是艺术形式,对经费的需求更为迫切,单纯靠社团的会费是远远不足以支撑社团的运行和公益活动的开展的,并且,艺术类社团的一次公益性活动的开展,比一般社团所开展的活动需要场地和资金等等很多方面的支持,而且大型活动涉及的人员数量要远远超过其他同级社团。但大部分高校对于艺术类社团的经费支持还是缺乏的,需要依靠其他力量得以补充。
3.1.1 寻求与社会公益组织的互动,将高雅艺术的内容进行反哺
高校艺术类社团应积极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寻求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学习社会公益组织的管理、培训和运行,为社团进一步的发展积累经验。高校艺术类社团也可以通过分析优势,将社团的品牌活动、优势特点等有针对性地发给社会公益组织,以寻求合作机会。学会找到二者合作的基础,将高校在高雅艺术方面的所长通过文艺展演或者项目教学的方式深入到公益组织的项目中去。
3.1.2 借鉴高雅艺术进校园组织运作模式,积极创新公益服务
高校文艺类社团在开展公益项目时应积极借鉴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组织运作模式,积极开拓多样的文艺类别,有条件的可以用开展定向或者长期项目。例如开展校园艺术社区周等活动,将校园的文化艺术通过在社区一周的各类呈现,形成一个新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社区和公益组织加入到项目中来,将公益做到基层。也可以根据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内容,开展不同艺术形式的公益活动,扩大公益服务的面,为丰富精神文化添砖加瓦。
3.1.3 做好艺术回归,协同政府服务,加大参与力度
高雅艺术进校园增加了校园文化艺术的多样性,但这一行为更多的还是政府主导,可见在艺术的公益道路上也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公益组织的成立和运行也是需要基于政府部门的支持,所以艺术类社团的公益道路也可以在政府支持的范围内以及自身的能力范围内提供服务。其次,高校艺术类社团要想在公益道路上取得一定成效,就必须要有立足点,要学会参与到政府支持的实践项目中去,才能在公益事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艺术类社团积累起了一定得经验和能力时,可以向政府申请承接相关的艺术类公益项目,用项目促进社团的发展以及加深与政府之间的合作。
3.2.1 高校应加强对艺术类社团公益道路的组织管理
第一、制定开展公益活动的章程制度。高校应中暑艺术类社团走公益道路的各类开展活动的章程制定,使社团开展公益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要明确一点的是,对公益理念的传承,才能将艺术在公益道路上保持持久性。
第二、做好人才梯队的选拔和培养制度。为了更好的吸引热心公益的艺术人才,社团应建立起合理的考核体系,使真正热爱公益、投身公益的并在艺术上有一定特长的成员涌现出来。设置各类研习班和以技能探讨为主题的集训深挖成员在技能方面的力度,激发他们的潜能,做好人才培养的梯队建设。
第三、建立社团事务的信息公开制度。艺术类社团要走公益道路,从经费获取来说,势必会借助政府和社会的力量,那便需要加强社团的公信力建设,贴近社会的形式,才能更好地做社会公益。在学校、社团等的官方展示平台,将有必要公开的信息公之于众,用信息公开的方式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团的建设和公益项目的对接上来。
3.2.2 高校应加强对艺术类社团公益道路的监督管理
在对艺术类社团公益道路的监督上,应重点加强对艺术类社团开展的公益性项目的观测和评估。例如在开展有较大影响力的项目活动时,学校应在指导教师或者其他有经验人员的配备上给与支持,针对活动开展做好预判,确保活动安全有效开展。也要根据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汇报和总结,查漏补缺,为下阶段或者下期项目有效开展打好基础,。在对学生干部的评价上,建立过程性的评价指标,根据学生干部在公益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给与评价,在对参与活动的社团成员的评价上,对于那些积极矢志公益、效果突出给与相应的奖励。
3.3.1 做好内部建设,营造艺术和公益的良好氛围
在内部建设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选择在艺术修养和热心公益两个方面都具备的学生进入社团,严把进入的门槛。对于违反社团规定或者说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的学生,根据制度做好退出工作;在内部培训方面,要借助高雅文化进校园这一平台,、做好定期的培训,保证艺术的质量;在内部文化建设方面,社团要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以及艺术类社团的专攻方向,做出属于自己的社团和公益理念,打造有社团特点的品牌活动;在内部氛围营造方面,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营造热情洋溢的团队氛围。
3.3.2 做好经费建设,夯实艺术与公益迈出去的步伐
在高校文艺类社团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充足的经费为社团开展艺术学习和艺术活动开展的质量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也是社团的活动能长足发展的基础。第一个方面: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和服务对象的支援,所以首先要寻求学校的支持,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与活动组织方沟通,争取必要经费。第二个方面: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优势,借鉴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模式,取得政府对社团活动的支持,得到政府对社团项目孵化的资金。
3.3.3 做好品牌建设,创立属于艺术与公益结合的品牌项目
在艺术类社团有了一定的公益基础之上,要学会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项目。第一,要学会合作,让每一个人都参加与到品牌项目的建设中来,根据社团的需求,择优选择,并做好调研工作。第二,要学会借用学校资源,邀请校内外的专家来社团指导,给社团的未来发展规划提意见,并聘请他们作为指导教师,为社团发展时刻把脉。第三,要学会创新,在进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活动的创新性,而且要创新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把打造有价值有底蕴有意义的活动社会作为目标定位,来打造社团对外的品牌效应。第四,要学会检验,可以对项目进行反复的检验和修改,以便提升项目的质量,打造属于社团的自有品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