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胃王 乔雄文
实际上,垃圾处理器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经过了一段相当艰难的阶段。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垃圾处理器从国外“舶来”,在国内走过了十多年漫长的发展历程。包括品类小众化、产品缺乏品牌化、认知盲区化等等,都成为垃圾处理器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最早,垃圾处理器出现在美国。九十年代,美国的工业处于高速发展期,同时面临垃圾减量等突出的环保问题。因此,垃圾处理器成为美国家庭的必备品。当年,科技部出国考察带回了这一品类,打算在国内进行试点推广,但效果并不明显。
当年,垃圾处理器在国内的推广未果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国内外的饮食结构存在巨大差异,尤其是在带硬物骨头的食物处理上,国外的垃圾处理器主要粉碎肉类残渣,对于国人食材经常用到的骨质品完全“无能为力”;
第二,国内的厨房下水管道没有分管,且半径小,很容易造成堵塞;
第三,国内厨房环境不完善。九十年代,我国绝大多数的家庭对橱柜还没有概念,也导致与橱柜紧密相依的垃圾处理器没有终端市场可言。
第四,虽然垃圾处理器在国内没有得到推广,但却给企业制造提供了出口机会。由于国外人工费用高昂,国内的一些企业便充当了代工厂的角色,当时国内垃圾处理器的生产企业均以出口为主。
位于厦门的尚宇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垃圾处理器的企业之一,其旗下品牌“大胃王”。目前,大胃王的制造研发能力和业务结构在国内垃圾处理器行业中崭露头角,除了固有的代工业务之外,在工程项目、电商运营以及终端铺陈上,也在进行着横向布局。专业的“中餐厨余垃圾处理器”是大胃王对自己的品牌定位。大胃王营销总监乔雄文认为,不仅本品牌,包括整个国内垃圾处理器行业在迎来风口发展的同时,必然也要在不久的将来面对行业的洗牌。依托十多年的产研基础,在品质化、服务化之上实现品牌化,才是发展主调。
可以说,垃圾处理器初入国内市场便遭遇了“滑铁卢”,由于“水土不服”而迟迟处于市场蛰伏阶段。而这个蛰伏阶段,几乎一过就是十多年。
近几年,中国厨电市场迅速发展,包括在家居家电一体化的时代,垃圾处理器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在国内市场、包括终端市场有了一定起色,尤其是在橱柜配套市场,为行业贡献了很大一部分销售份额。但客观而言,垃圾处理器依然属于小众产品,尚未走进大众视野。
真正的“春天”无疑是在今年的3月份,以上海成为首个垃圾分类强制城市为标志点。
在国家大环保政策的驱动下,伴随垃圾分类的强制推行,垃圾处理器以毫无争议的产品属性成为今年最强势的家电商机产品,市场销售瞬间爆发。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三、五年,垃圾处理器的家庭保有率将在60%以上。而在十年之后,这一数字将进一步扩大到百分之百。因为国内市场的特色和这一品类的行业属性决定了,在短时间内,垃圾处理器的行业曲线将进入发展的“高光时刻”,垃圾处理器的蓝海市场正在形成。
之所以垃圾处理器已经具备了进入蓝海市场的条件,一方面因为整个行业的沉淀,另一方面在于具有绝对优势的外部环境导向。
首先,从产品层面分析。之所以垃圾处理器在初入国内市场遇阻,最大的原因在于产品本身的“水土不服”,也就是完全进口的国外产品根本不适应国内的食物处理,或者说国外的垃圾处理器处理不了国内种类繁多的厨余垃圾。
在垃圾分类中,目前最让人头疼的便是厨余垃圾。大胃王的产品定位为专业的“中餐厨余垃圾处理器”,根据中餐垃圾处理的力学特征,专门为解决中国的厨余垃圾进行产品生产定制。
其中最核心的技术是“三轴立体锤式破碎”,专门针对性解决怕卡机、怕堵塞、怕噪音、怕震动破坏水槽和台面等痛点。
以降噪为例,垃圾处理器工作时最突出的一个痛点在于噪音大。一般,国家规定噪音值在72分贝,“三轴立体锤式破碎”技术和我们的减震降噪技术可以将噪音降到55~60分贝,让使用者体验感更舒适。
该项技术同时也获得了国际发明专利。实际上,国内的垃圾处理器的产品品控要更为严格,因为要处理更为复杂的厨余垃圾。大胃王作为行业标准起草单位,我们知道垃圾处理器的行业标准要高于国标,也只有这样更为严格的标准,才能从产品角度保证中国家庭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也是将垃圾处理器做成家庭必备品的必备条件。
垃圾处理器行业能够成为蓝海市场的第二个条件是政策的导向,这也是行业借势国家环保政策东风而起的又一典型案例。过去几年,可以看到这一政策红利在壁挂炉市场掀起了热潮,催生了一个行业的前行。而在垃圾分类的大政策导向下,各地方市场也正在抓紧进行城市垃圾分类的布局,最典型的是我们参与的山东济南城市垃圾改造项目,经过试点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政部门展开与企业的合作,加速推进城市垃圾分类的进程。这也是行业的利好消息。
同时,随着垃圾分类强制执行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垃圾处理器也将搭上政策红利的快车,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第三个条件是用户的认知和接受度的提高。
政策的引导和地方市场的跟进,无疑加速了终端用户对垃圾处理产品的认知。过去,与橱柜捆绑才能促成产品销售,但现在的终端市场,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主动接触和了解垃圾处理产品。在政策引导和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从认知盲区到认知提升,垃圾处理器在终端的表现开始迅速“升温”。
值得注意的是潜在消费群和潜在市场,目前垃圾分类的常识普及开始从“小”抓起,很多小朋友已经开始有这方面的意识,这也从侧面为垃圾处理器的未来市场奠定了条件,提前完成产品教育。当这些小朋友成长为消费者,垃圾处理器自然必将这批用户家中的必备品。
另外,垃圾处理器的适用环境得以改善。
目前,新建小区有两个对行业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一些高档楼盘和精装修小区,已经开始配备垃圾处理。一方面,为提升整个楼盘的精装品质;另一方面,相比在20年以上的老旧小区,新小区更能突出垃圾处理器的适用功能。
老旧小区,尤其是20年左右的小区,厨房管道多年淤积,影响了厨余垃圾的排放。现在新小区的下水管道通常都是五分管、八分管,非常利于厨余垃圾的排出。加之我们在大胃王的垃圾处理器增设了“涡轮增压”效果,将一般的冲压1米提高到3米,在压力作用下,垃圾的排放更加顺畅,避免堵塞。
同时,随着农村的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三四级市场也具备了安装垃圾处理器的条件。三四级市场更为广袤,可操作的市场空间也更大。
我国有5亿多的家庭,在大环保政策的带动下,可以说,垃圾处理器已经站在了千亿级别的市场风口。
从过去家电行业几大商机品类的市场发展轨迹中可以看出,任何一个产品、一个行业在发展初期,在各方面利好条件下,都可能分得市场的一杯羹,包括那些无品牌、无产品、无服务的“三无产品”,在风口之上尽情飞舞。但当热潮退却,我们会看见很多“裸泳者”,显然,他们是这个行业的“短期从业者”,或者说是“投机者”。
目前,垃圾处理器行业正处于这个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垃圾处理器的行业从业者已经迅速扩充到200百多家,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可见品牌几百个。但实际上,真正具备产研能力的企业不足20家。对于大胃王本身来讲,我们承接的品牌代工订单成倍数增加;承接的地方垃圾分类项目工程也在加速推进;电商的线上布局正在进行;包括线下传统代理商的合作进程也在加快。但从行业角度而言,我们更愿意看到垃圾处理行业有更多具有独立产研能力的企业,在产品和服务上下功夫,我们不仅要在这上千亿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还要做市场和行业的推动者。
今年,大胃王除了抓紧进行销售网络的布局,在产品研发制造上也将加快速度。虽然在垃圾处理器的技术掌握上我们拥有国内外多项专利技术,但这一品类同时也是一个需要不断迭代的产品,以产品不断的创新领先于市场、满足于用户。
例如,从“制造”到“智造”。
目前,大胃王产品在“智造”上有两个非常突出的优势,即遇阻反转和全程不打火,进一步加大了硬物处理功能和安全方面的保障。在现有技术和产品的基础之上,我们将进行智能功能的嵌入,包括产品的功能监测、远程遥控、数据分析,等等。通过产品的不断迭代和提升,践行“中餐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品牌定位,加大产品和品牌竞争力,为在蓝海市场的长线发展持续输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