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叶艳,陈莹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为显著的情绪低落,严重时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抑郁症是自杀率最高的精神疾病。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率为10%~15%,其中15%~25%自杀成功,年复发率约为30%[1],尽早发现并控制自杀倾向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新型抗抑郁药,但起效慢,往往2~4周才有明显效果[2]。另一类方式为无抽搐电休克(non-convulsive electroconvulsive shock,MECT)治疗,该法起效相对较快,对患者副作用小[3,4]。本研究探讨氟西汀合并MECT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在武汉市优抚医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5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3,CCMD-3)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项≥17分,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elf-rating idea of suicide scale,SIOSS)≥12分。排除严重的躯体疾病、过去6个月内乙醇、药物滥用、氟西汀过敏史及MECT治疗禁忌症。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龄(31.4±9.3)岁;平均病程(16.8±11.3)个月;HAMD 评分(30.33±5.36)分,SIOSS评分(18.69±4.35)分。对照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30.8±10.2)岁;平均病程(16.1±9.6)个月;HAMD 评分(30.87±4.15)分,SIOSS评分(18.14±5.12)分。2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组均服用氟西汀(百忧解),20~40 mg/d;观察组合用MECT治疗,3次/周;术前麻醉用丙泊酚2 mg/kg,静脉注射,肌松剂使用司可林1.0 mg/kg,所用电量根据年龄不同调整。疗程均为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4周分别采用HAMD-17和SIOSS对患者进行评分。在治疗前及第4周末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测评。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以及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第1周开始,观察组HAMD及SIOSS评分即开始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第2周开始,2组HAMD及SIO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第1、2、3、4周,观察组HAMD及SIO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2。
与治疗前比较,2组在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分值均有所提高,错误应答数分值有所降低(均P<0.05),但2组间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分,±s)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32 33治疗前30.87±4.15 30.33±5.36治疗后1周29.02±3.44 25.04±3.66①②治疗后2周24.01±4.55①21.21±4.11①②治疗后3周17.64±4.35①14.88±3.68①②治疗后4周13.87±3.55①10.04±2.73①②
表2 2组治疗前后SIOSS评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32 33治疗前18.14±5.12 18.69±4.35治疗后1周17.52±3.34 15.12±4.07①②治疗后2周15.02±4.13①12.53±4.12①②治疗后3周12.12±4.05①9.29±3.38①②治疗后4周8.87±2.16①5.89±2.36①②
表3 2组治疗前后WSCT评分比较(分,±s)
表3 2组治疗前后WSCT评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32 33完成分类数治疗前3.41±2.11 3.62±2.23第4周末5.20±1.73①5.33±2.01①images/BZ_65_1232_1098_1269_1139.png正确应答数治疗前58.43±10.21 55.34±12.74第4周末69.40±8.95①66.56±9.27①images/BZ_65_1755_1098_1792_1139.png错误应答数治疗前28.64±11.91 27.33±14.26第4周末20.83±7.94①18.71±10.43①
氟西汀是应用普遍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主要通过减少脑部突触前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增加其突触间浓度的效果,但起效时间需要2~4周或更长,并且还有研究表明氟西汀类SSRI药物早期存在增加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风险[5,6]。
MECT是一种抑郁症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释放短暂的电流刺激大脑,导致患者短时间内失去意识,大脑皮质广泛性脑电发放,全身性抽搐[7],调整大脑内部的中枢神经递质,努力使其达到相对平衡稳定的一种新态势。MECT控制精神症状效果较好,对抑郁症也有明显的疗效[8,9]。
本研究创造性地将两种方式结合运用,观察能否在治疗早期减少氟西汀对患者自杀风险的增加,使快速起效,并提高疗效,并观察治疗后期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观察组比对照组起效时间缩短1周。说明二者联用可显著缩短治疗的起效时间,尽快缓解抑郁症状,降低自杀风险。观察组在治疗后各个评分点HAMD、SIO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联用MECT治疗比单用氟西汀治疗疗效更佳,能更好控制患者抑郁症状和自杀意念[10]。在认知功能方面,WSCT评分在治疗后2组均好于治疗前,说明均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考虑与患者抑郁症状缓解、情绪改善后思维速度、注意力、反应力均有所提升,认知功能有所恢复相关[2]。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说明MECT治疗不会影响患者认知功能。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观察时间有限,未对长期认知功能影响做具体研究。且认知功能涉及感知、思维、记忆和学习等多方面[11,12],对认知功能评估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且本研究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因此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得到确定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