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晓明
在骨科中股骨粗隆骨折患者较为多见,且大部分为中老年人,骨折发生后会影响患者运动能力,长期卧床还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才能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预后[1]。由于股骨粗隆部位有着丰富的血运,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会带来较大的损伤,所以创伤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康复效果不理想[2]。而PFNA内固定术有着效果好、创伤小、操作简单等特点,能弥补传统切开复位的不足。本院为了掌握PFNA内固定术对患者骨折愈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筛选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详情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通过系统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女21例、男24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2.31±8.90)岁;受伤到入院时间1~6 h,平均受伤到入院时间(2.43±1.20)h。观察组女20例、男25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52.29±4.16)岁;受伤到入院时间0.5~7 h,平均受伤到入院时间(2.56±1.48) 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结合临床表现、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受伤到入院时间<12 h;骨折均为外伤所致;患者和家属了解此次研究,主动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血管、神经损伤者;有其他部位陈旧性骨折、脱位或骨折史者;合并骨臼发育不良、骨结核、骨肿瘤、股骨头坏死等病理性疾病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
1.2方法
1.2.1观察组 应用PFNA内固定术:术前进行X线或CT检查,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呈平卧体位,稍微垫高臀部;首先实施手法复位,对骨折端进行牵引,在保持理想复位情况下纠正颈干角;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将1~2枚斯氏针经皮置入股骨颈,通过水平面撬拨后移骨折近端,通过矢状面撬拨前屈骨折近端,再将1枚斯氏针经皮置入骨折端小粗隆上方,通过撬拨促使骨折复位。在粗隆上部5~10 cm皮肤位置做手术切口,长度2~4 cm,将1枚导针钻入大粗隆顶点外侧1 cm处,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保导针进入髓腔,顺着导针扩髓,选择合适规格的PFNA主钉,轻轻旋入股骨近端,将导针拔出;将1枚斯氏针钻入经过体外瞄准器确定的股骨头所处位置,PFNA主钉位置调整到股骨颈中下段,旋入尾帽,达到满意效果后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术后给予抗感染药物,鼓励患者尽早展活动锻炼,从关节背伸、屈曲运动开始,逐渐过度到部分、完全负重行走。
1.2.2对照组 应用切开复位固定术:术前准备与观察组相同,在股骨近端外侧做手术切口,长度3~4 cm,将皮肤肌肉钝性分离,彻底暴露出骨折端,操作时做好骨折端神经、骨膜、附近组织的保护工作,直视下进行骨折端复位固定。术后操作与观察组相同。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康复效果、生活质量及髋关节功能。①手术康复评估指标:住院时间、负重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②生活质量评估标准: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包括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健康、身体健康4个维度,最高100分,生活质量越好评分越高。③髋关节功能评估标准:使用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进行评分,采用6级评分法,最高100分,差:<60分,可:60~75分,良:76~89分,优:≥90分。优良率=优率+良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手术康复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负重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术后6个月,观察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康复指标对比(±s,d)
表1 两组手术康复指标对比(±s,d)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24例优、19例良、2例可、0例差,优良率为95.56%;对照组17例优、20例良、7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82.22%;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44<0.05)。
在外力撞击、跌倒、突然下肢扭转等情况下容易发生股骨粗隆骨折,且粉碎性骨折多见,在骨折局部出现严重的疼痛、肿胀等症状,进而使肢体活动受限,影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生活质量[3]。需要及时进行骨折复位固定术,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需要做3~4 cm手术切口,对骨折周围软组织、骨膜的损伤较大,还会长时间将骨折端暴露,进一步影响血液循环[4]。而且大部分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年龄较大,本身器官功能减弱,耐受性降低,大的创伤会提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高,导致不良预后[5]。PFNA内固定术近些年来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尤为适用,可以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而且操作步骤少、创伤小,更有利于术后恢复[6]。另外,因为PFNA有着抗旋转、抗内翻能力,所以能提升骨折稳定性,而且手术操作对血液循环影响较小,所以更有利于骨折愈合[7]。在本次研究中,实施PFNA内固定术的观察组患者比实施传统切口复位内固定术的对照组住院时间、负重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PFNA内固定术患者术后能更快恢复,更早展开负重锻炼,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升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改善。这是因为PFNA内固定术能减少创伤性操作,对骨折附近血液循环、骨膜有着更好的保护作用,也就能减少不良风险,为术后康复创造良好条件。此外,PFNA可以承担股骨近端压力,降低钉棒结合部位的负荷,使骨折端更快愈合。另外,螺旋刀片有着极强的稳定性,可以达到支撑效果,降低塌陷、旋转等发生率,患者术后能尽早展开康复训练,更有利于骨折愈合。而且髓内钉体积很小,不会过度压迫血管,确保骨折处有良好的血液循环,进而加速骨折愈合。
总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应用PFNA内固定术能有效提升骨折愈合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