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开
新生儿凝血功能检查是新生儿早期的常见检查项目之一。通过对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包括:APTT、PT、FIB、TT)的检查能够了解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指标是否处在异常水平,进一步为新生儿相关疾病的判断提供有效依据,因此,加强新生儿凝血功能检查非常有意义。本研究将本院于2018年10月~2020年2月收治的20例早产儿(胎龄<37足周)、20例肺炎患儿、20例消化道出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2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其目的是分析评价凝血功能检查的临床指导价值,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次将本院于2018年10月~2020年2月收治的20例早产儿(胎龄<37足周,早产儿组)、20例肺炎患儿(肺炎组)、20例消化道出血患儿(消化道出血组)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2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均在新生儿家属(监护人)知情同意的条件下签署相关诊治同意书,且在接受检查前均未采取任何药物医治;此外,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早产儿组中,男11例、女9例;肺炎组中,男10例、女10例;消化道出血组中,男10例、女10例;对照组中,男11例、女9例。四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入选的所有新生儿均进行凝血功能四项检查,即在新生儿出生后的48 h内选取枸橼酸钠真空采血管抽取静脉血1.8 ml,进一步采用离心机对标本进行血浆分离处理,离心转速选择3000 r/min,离心时间10 min,然后对分离之后的血浆置于ACL-TOP7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中,通过配套试剂的使用,进行APTT、PT、FIB、TT四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比四组检测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早产儿组与对照组的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查结果对比 早产儿组的PT、TT、APTT均长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肺炎组与对照组的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查结果对比 肺炎组PT为(15.19±4.18)s、TT为(20.62±3.73)s、FIB为(1.71±0.42)g/L、APTT为(62.34±23.34)s。结合表1中对照组的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可知,肺炎组的PT、TT、APTT均长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02、4.939、4.057、3.976,P<0.05)。见表2。
2.3消化道出血组与对照组的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查结果对比 消化道出血组PT为(15.66±4.20)s、TT为(21.72±3.12)s、FIB为(1.66±0.37)g/L、APTT为(68.23±20.31)s。结合表1中对照组的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可知,消化道出血组的PT、TT、APTT均长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408、7.105、4.742、5.728,P<0.05)。见表3。
表1 早产儿组与对照组的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查结果对比(±s)
表1 早产儿组与对照组的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查结果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肺炎组与对照组的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查结果对比(±s)
表2 肺炎组与对照组的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查结果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3 消化道出血组与对照组的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查结果对比(±s)
表3 消化道出血组与对照组的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查结果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凝血功能指的是让血液由流动状态转变为不能流动凝胶状态过程的一种能力,实质上指的是血浆当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的功能。新生儿时期新生儿凝血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相较于成人凝血系统存在很大差异[1]。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刚出生时因器官系统发育不健全,易发生感染、休克等病理状况,严重时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器官衰竭甚至死亡[2]。由于其生理保护使患儿的凝血功能处在低活性的状态,对于正常足月健康新生儿来说该状态通常不会引发自发性出血,而是一种生理现象,能够与新生儿出凝血系统发挥协调功效,但对于非健康新生儿可能会引发凝血障碍,其凝血功能往往处于异常状态,即凝血功能降低和纤溶亢进,严重威胁患儿健康[3]。
临床上针对早产儿、低体重儿、黄疸或同时合并有感染或出血性疾病等患儿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查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早期出血的判断。以早产儿为例,早产儿因体质量轻、胎龄小等因素使肝脏以及相关功能发育更不成熟,凝血功能更差,当胎儿胎龄越小时其凝血功能紊乱越发明显[4];除此之外,新生儿早期常伴发一些出血性疾病,如消化道出血、尿血、阴道出血等。有研究表明[5],合并出血性疾病的新生儿生后2 h内的APTT显著高于无出血性疾病的新生儿,APTT延长反映内源性凝血功能低下,而纤维蛋白过多降解,凝血因子被过多消耗,因此出现凝血功能降低为主的凝血功能障碍;另外,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宫内窘迫或产时窒息极易吸入胎粪或羊水物质,易引发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炎是临床上新生儿期病死率很高的常见疾病,肺炎的发生则可致使血管内皮遭受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的侵袭而发生损伤,从而促使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炎性反应还可促使白细胞及炎性因子释放量增加,进一步加剧凝血反应。重症肺炎晚期常常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表现,凝血功能的变化是正确评估病情和预防DIC发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6,7]。因此对异常新生儿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就本院收治的部分非健康新生儿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查分析,结果证实,早产儿组的PT为(15.46±5.14)s、TT为(21.09±2.58)s、APTT为(68.38±12.04)s,肺炎组PT为(15.19±4.18)s、TT为(20.62±3.73)s、APTT为(62.34±23.34)s,消化道出血组PT为(15.66±4.20)s、TT为(21.72±3.12)s、APTT为(68.23±20.31)s,均长于对照组的(12.01±5.32)、(16.12±1.64)、(40.61±7.25)s;早产儿组的FIB为(1.66±0.43)g/L、肺炎组的FIB为(1.71±0.42)g/L、消化道出血组的FIB为(1.66±0.37)g/L、均低于对照组的(2.23±0.39)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非健康新生儿的凝血功能存在受损情况,凝血活性相对较低,患儿有出血的风险,本研究结果与韩红卫等[8]的研究结果较一致,由此可知,对患此类疾病新生儿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查分析可以判断患儿的病情,对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对于存在某种疾病的新生儿与健康足月新生儿比较,其凝血功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新生儿凝血功能检查可为判断新生儿病情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具备推广及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