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对比

2020-01-01 07:33杨亮吴金宇鞠再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4期
关键词:剂量学保乳靶区

杨亮 吴金宇 鞠再双

乳腺癌属于目前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女性肿瘤,对患者身心健康均产生严重影响。自21世纪以来,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上,临床常用乳腺癌保乳术治疗,即小手术大放疗的保乳法已成为世界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其优点是可以减少或是减轻乳房切除后女性的不良心理,既可保持女性的形状美,还可提高生存质量,治疗后,局部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效果均较高,特别是同时于术后辅以放疗,以此来提高临床疗效[1,2]。但放疗作为一个放射治疗法,会对病变周围组织器官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故在治疗时,临床需要精确地把控靶区照射剂量,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治疗安全性。通常临床常用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干预,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三维强调放射治疗的出现,可有效弥补靶区剂量分布不均匀现象,同时还可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更好[3,4]。因此,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7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乳腺癌保乳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3.58±6.14)岁;病灶位置:左侧及右侧分别18、12例;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分别20、10例;2期及3期分别21、9例。试验组年龄34~61岁,平均年龄(43.43±6.20)岁;病灶位置:左侧及右侧分别19、11例;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分别21、9例;2期及3期分别20、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参与者均经病理检查明确病情,且均行乳腺癌保乳术。所有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肿瘤者、肿瘤转移者、有严重的心肺功能疾病者。

1.2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做好真空垫固定,上肢保持抬举固定位,螺旋CT定位,扫描环状软骨终于肝脏下界,行三维重建,勾画靶区与计划靶区(PTV)。临床靶区包括患侧锁骨上下淋巴红区、患侧胸壁,胸壁前皮下5 mm内、外、后界。PTV是在临床靶区基础上,头脚外放1 cm处,其他各界均延长5 mm,4~6野照射计划为6MV-X线。试验组行调强放疗计划,PTV最大剂量需要小于处方剂量的105%,且肺部需要应小于处方剂量,左侧心脏<30 Gy,靶区处方剂量为50 Gy,常规单次剂量为2.0 Gy,照射时间为5周。对照组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即于常规视野加楔形照射,95%剂量线将患侧乳腺包全,在6MV-X射线下行四野照射。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剂量学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美容效果。剂量学效果指标包括V95%、V105%、V110%、V115%、剂量均匀性指数、适形度指数。剂量均匀性指数=最大剂量I/处方剂量。适形度指数=处方剂量PTV体积/PTV总体积。应用美容评分法对保乳术后的美容效果进行评价,即:双侧乳房的外形保持一致,没有出现并发症为优;乳腺出现轻度的色素沉淀,可见手术瘢痕,局部的毛血细管出现扩张为良;术后,乳腺的外形变化较为明显,乳头出现移位为一般;乳腺出现严重收缩,并出现严重的纤维化,且毛细血管出现明显的扩张为差。总有效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剂量学效果比较 两组V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105%、V110%、V155%、均匀性指数均低于对照组,适形度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放射性食管炎、白细胞下降、放射性肺炎、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美容效果比较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剂量学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剂量学效果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美容效果比较[n(%)]

3 讨论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主要的威胁性疾病,且越来越年轻化,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对乳腺癌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特别是放疗,其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放疗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临床对乳腺癌生物学、解剖学的不断研究,临床发现,乳腺癌病情进展不同阶段均适用于放疗,特别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结合放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存率,且三维适形放疗与三维调强放疗均为常用的放疗技术,其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进一步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价值[5,6]。但根据乳腺生物学、解剖学特点,放疗时因难以均匀地控制好照射剂量,会增加肺、心、胸腔等器官组织不良反应,因此,临床需要精确地控制好靶区放疗照射剂量。

因乳腺形状不规整,在乳腺癌放疗治疗上因对放射区域内使用剂量不均匀,而三维适形放疗对靶区形状、射束视野方向一致,但三维调强放疗可以在三维适形的区域调整射束剂量强度,并对适形做优化[7]。本次研究显示:乳腺癌保乳术后用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两者虽可以有效覆盖靶区,但后者可以更均匀地将剂量分布于靶区,且适形性更优,同时后者不良反应较少。三维调强主要可将辐射野进行划分,对野内的每一线束都可以做到优化配备,更加精准地把握剂量分布,治疗更加精准;同时,三维调强放疗可满足生理学、物理学对靶区及其边缘剂量的需求,可有控制好照射剂量的体积,最大可能地将照射剂量控制于肿瘤病灶处,减少正常组织视野的照射剂量,提高精度,合理治疗,改善适形度的同时降低放射损伤,有效保护正常器官及组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8-10]。

综上所述,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调强放疗剂量优于三维适形放疗,更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剂量学保乳靶区
18F-FDG PET/MR融合图像对宫颈癌大体肿瘤靶区的影响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射治疗应用Tomo和Monaco计划系统的剂量学差异及Gamma通过率对比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对术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时用内镜下肽夹定位技术勾画其放疗靶区的效果
早期乳腺癌可保乳手术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三种计划方案对比分析
宫颈癌螺旋断层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剂量学研究
容积调强技术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剂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