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产后出血在产科中是一种相对严重的并发症,其产生通常和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胎盘植入以及瘢痕子宫等有关,其有着病情发展速度快、病情严重等特征,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很有可能会给患者的生育功能带来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还会产生器官衰竭或死亡[1]。临床中,产后出血的治疗主要包括子宫动脉栓塞术、宫腔填塞纱条、子宫动脉结扎以及使用宫缩剂进行治疗等,但是这些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并不显著。最近几年,新材料以及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宫腔球囊填塞术逐渐在产后出血的治疗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不管是对产后出血的治疗还是预防都有非常显著的效果[2]。本研究探讨宫腔球囊填塞与B-lynch缝合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本院12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参照组患者平均年龄(28.06±2.13)岁,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28.17±2.3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存在产后出血表现;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存在妊娠并发症以及系统性疾病患者;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以及精神障碍患者。
1.3方法
1.3.1参照组 行B-lynch缝合术治疗。在对患者宫腔进行常规检查后,对其行清宫处理,在子宫前壁切口部位进针,拉至宫底并绕到后壁,缝合其对侧后壁,之后绕回子宫前壁,在其切口旁边对其进行缝合,将缝线拉近并且打结,缝合子宫切口。纵向压迫有利于患者的子宫收缩,能够使血窦尽快关闭,两条侧向绑带有着增加压迫的作用,其能够对子宫中央的血流分布进行阻碍,进而实现止血目标。
1.3.2观察组 行宫腔球囊填塞术治疗。在患者宫腔部位放置导管,对其部分切口进行缝合后,在其阴道塞入球囊末端并且将其拉出,在球囊中注入300~400 ml生理盐水,待其出血量显著减少后对导管进行固定。把导管和一次性引流袋进行相互连接,使用阴纱对气囊进行固定,并且将其放置在患者的阴道中,对牵引球囊柄进行固定,球囊的压迫作用会使患者的宫腔内部逐渐向外产生静水压,并且这种压力会对子宫动脉入口产生直接作用,进而实现止血目标。与此同时,要对子宫的出血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如果确定没有出血征象,则可以对其实行缝合处理,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Pharmacia and Upjohn Company LLC,注册证号H20170146)对患者实行肌内注射。手术后的48 h,使用缩宫素、抗生素等药物对患者实行辅助治疗,如果没有产生出血现象则可以行其他手术治疗,有必要的话可以切除子宫。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术后2、24 h)出血量、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出血以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出血量显著减少,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出血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对比(±s,ml)
表1 两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对比(±s,ml)
注:与参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产后出血在临床产科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并且其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产后出血指的是产妇在娩出胎儿后的24 h,产妇出血量>500 ml的一种现象,其中最为严重的时间段就是在分娩后的2 h。产后出血有着发病急、病情严重以及发展迅速等特征,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其所产生的并发症很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并且如果患者的病情状况较为严重,会导致患者死亡[3]。处理不当,为了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只能行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式不但会使产妇丧失生育能力,而且还会导致其内分泌异常,进而对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临床重视产后出血是非常重要的。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主要和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胎盘因素有关,其中,最为常见的因素就是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4]。不管是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一旦出现产后出血现象,均要行及时有效的方式进行止血处理。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为子宫动脉栓塞术、宫腔填塞纱条、子宫动脉结扎以及使用宫缩剂等,但是这些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显著[5]。
传统形势下对产后出血进行的治疗通常是行异物填塞以及口服药物治疗,但是其止血效果并不显著,并且很容易引发感染。B-lynch缝合术主要是对子宫前壁缝合,提高子宫内压力,使子宫壁之间的一些血管受到挤压,使其血窦关闭,降低盆腔动脉搏动压,进而实现控制出血的目标[6]。但是这种手术治疗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其手术操作方式是影响手术顺利进行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如果缝合过紧,很有可能会使子宫缺血坏死;如果缝合过松,不但无法实现止血目标,还会增加切口感染发生率,降低治疗效果[7]。最近几年,采用宫腔球囊填塞术治疗产后出血获得了广泛应用,其主要是经腹腔置入球囊,这种球囊是一种硅胶球囊,呈椭圆形,能够充分贴合产妇产后的宫腔轮廓。另外,在治疗过程中,这种治疗方式只需要按照患者的止血状况对其充水量进行调整,不管是对医生的技巧还是操作方式的要求都相对不高。在对患者实行宫腔球囊填塞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主要作用机制就是利用球囊的膨胀,提高宫腔中的压力,压迫宫腔创面,进而促进子宫尽快收缩,实现止血目标。与此同时,利用宫腔球囊对子宫进行压迫,能够对子宫肌层产生刺激,使球囊宫腔血管处于闭锁状态,进而有效止血。宫腔球囊填塞术以其操作便捷的优势在对产后出血进行治疗以及预防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相关研究显示,不管是B-lynch缝合术还是宫腔球囊填塞术,其在产后出血中均能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宫腔球囊填塞术能够减少术中以及术后出血量,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有一定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24 h出血量分别为(99.20±15.78)、(620.12±62.04)、(710.06±68.01)ml,均少于参照组的(126.70±24.58)、(754.77±88.27)、(857.80±87.49)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宫腔球囊填塞术治疗产后出血,能够减少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产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