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丽
产后出血属于临床妇产科中一类常见的危重症,是造成临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表明,产后出血高发时间段在产妇分娩2 h后。受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或是胎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妇出血的发病率较高,对其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1]。为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重大,且科学的手术处理方法更关联着止血效果。本文研究常规止血和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56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纳入标准:①56例患者均符合临床产后出血诊断标准;②均无凝血功能障碍;③均不是难治性产后出血;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伴有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②伴有精神疾病或是意识障碍者。实验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31.34±3.12)岁;孕周32~41周,平均孕周(37.83±1.95)周。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32.01±3.34)岁;孕周31~41周,平均孕周(36.94±2.18)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止血方法:按摩产妇的子宫,加速产妇子宫的收缩;给予产妇缩宫素宫体注射;把浸入至浓度为0.9%生理盐水中的宫腔纱填塞止血或是在产妇的子宫动脉上行结扎术治疗[3]。实验组进行子宫压迫缝合术:①治疗前:对产妇的子宫进行压迫试验,可把产妇子宫拖出腹腔加压,对于出血尚未有效停止的产妇,需要进行子宫切除术治疗,反之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4]。②治疗中:将产妇的子宫下段充分暴露出来,进针位置选在子宫右侧下缘2~3 cm处向内约偏3 cm处,宫腔穿透后采用褥式合针法进行垂直缝合,宫底和宫角3~4 cm处也采用褥式缝合针法绕线至前壁体部进行缝合,在子宫切口上方至缝线2~3 cm处的位置进行出针;对侧使用同样的缝合方法,待完全缝合后,垂直加压产妇的子宫,另需1位护士缓慢对称拉两根缝合线,以保证产妇子宫呈收缩状态,再打结缝合线的两端,之后,把子宫下段放回宫腔,并观察15 min[5]。③治疗后:给予产妇常规的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术后指标、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治疗,产妇出血完全停止,或是出血量减至50 ml/h以下,且产妇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生理指标恢复正常,子宫收缩正常,尿量30 ml/h以上;有效:经治疗,产妇出血已基本停止,或是出血量减至约50 ml/h,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生理指标基本正常,子宫收缩逐渐恢复,尿量30 ml/h左右;无效:虽经治疗,但产妇出血量在50 ml/h以上,各项生命体征尚未恢复,甚至有加重趋势,子宫未恢复收缩,无尿或是尿量在30 ml/h以下。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6]。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产妇术后指标比较 实验组产妇住院时间(3.28±0.64)d短于对照组的(5.56±1.32)d、阴道出血量(32.31±4.86)ml少于对照组的(58.58±7.25)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者产妇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产妇临床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术后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术后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者产妇临床疗效比较[n(%)]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间常见的一类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是指产妇分娩出胎儿后的24 h内阴道出血量>500 ml(剖宫产>1000 ml)的病症,发病率较高,近年来成为了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如若未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控制产后出血量,将影响产妇产后恢复,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健康;另外,部分产妇产后出血会产生短期或者长期的并发症,将大大提高治疗难度,不利于产妇康复[7]。所以,明晰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十分必要,临床上,常见因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凝血功能障碍或是软产道裂伤等,同时,早期的积极治疗对产妇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且科学、简易的手术处理方法直接关系到出血处理效果。临床中采用的传统止血方法,虽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无法获得令患者和医师共同满意的效果。本文研究的子宫压迫缝合术是当下临床中普及的一种止血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指导临床手术的顺利开展。子宫压迫缝合术是对子宫壁弓状血管进行捆绑、压迫,以减慢或是减少患者体内血流速度,从而局部形成血栓,进而有效止血;同时,缺血的子宫基层会刺激子宫发生收缩,继而压迫患者子宫内部的毛细血管窦,迫使血管窦关闭止血[8]。该种治疗方法已应用于前置胎盘、宫缩乏力、胎盘植入等引发的产后出血治疗中,相较于常规的子宫按摩、促宫缩剂或是宫缩素、局部缝合填塞或是气囊填压等方法,子宫缝合术应用机制更加科学,止血效果显著。但需注意的是,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时,打结缝合的步骤应按流程逐一操作,且要均匀、小心、渐进、缓慢地进行,打结力度适中,不可过紧,否则会压迫局部微循环血管,影响子宫的正常供血,延迟患者愈合时间;也不可过松,否则会造成伤口无法有效愈合,极有可能造成手术失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9]。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临床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吴秋英[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对于子宫出血产妇,临床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快速为产妇止血,恢复产妇的各项生命指标和生理指标,预后效果显著;且有效降低了产妇出血量,避免较大范围损伤产妇子宫。
综上所述,相对于常规的止血方法,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妇产后出血,其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