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及培哚普利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对比

2020-01-01 07:33张琳荃孙丽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4期
关键词:前体库巴缬沙坦

张琳荃 孙丽慧

心力衰竭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该疾病主要由于心脏结构、功能性异常等因素造成的复杂临床综合征,分为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1]。其中,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中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目前,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较高,该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运动耐量低、胸腹腔积液等症状,病情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且极易导致发生心室颤动、心跳过快引发恶性心律失常等状况,严重者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预后极差。因此,本文探讨更有效的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方式,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88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54岁,平均年龄(67.00±6.12)岁;其中冠心病18例,扩张型心肌病12例,其他类型心脏病14例。实验组男20例,女24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55岁,平均年龄(68.00±6.35)岁;其中冠心病12例,扩张型心肌病20例,其他类型心脏病1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年龄>54岁的患者;确诊为心力衰竭,符合2007年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诊断标准的患者;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经过本人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伴有血液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血管性水肿病史的患者;合并精神病、意识障碍的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采用常规药物结合培哚普利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患者培哚普利叔丁胺片[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4053],用药剂量为2~8 mg/d。连续治疗3周,并根据患者的HR、血压水平合理加减用药剂量。

1.3.2实验组 患者采用常规药物结合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54),初始用药剂量为50 mg/次,2次/d,等到患者对该药物耐受之后,逐渐过渡至维持用药剂量200 mg/次,2次/d。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规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药物,在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药物前停用ACEI药物,停用时间≥36 h,以至于实施药物洗脱。连续治疗3周,并根据患者的HR、血压水平合理加减用药剂量[2]。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LVEDD、LVEF、HR、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血清肌钙蛋白T,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心功能改善>2级,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具有好转,心功能改善程度为1级;无效: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未有变化,甚至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VEF、LVEDD、HR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D、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LVEDD、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血清肌钙蛋白T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血清肌钙蛋白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肌钙蛋白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VEF、LVEDD、HR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VEF、LVEDD、HR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血清肌钙蛋白T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血清肌钙蛋白T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表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心力衰竭为临床中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据相关研究显示,心功能不全与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system,RAAS)等因素激活有直接关系。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抗心力衰竭药物进治疗,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4-6]。培哚普利属于一种传统的ACEI药物,能够降低血管紧张素Ⅱ产生率,对醛固酮的分泌进行抑制,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避免心肌重构,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7-9]。沙库巴曲缬沙坦为临床中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以及脑啡肽酶(NEP)抑制剂与沙库巴曲相合而成的复合物,为临床上第1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类药物,可有效抑制脑啡肽酶、RAAS,有助于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并避免心肌重构,可显著延缓心力衰竭进一步发展,降低死亡率,进而改善预后。脑啡肽酶能够有效降解心房利钠肽(ANP)、C型利钠肽(CNP)、缓激肽、脑利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Ⅰ等肽类。阻断脑啡肽酶可有效减少ANP、BNP、CNP、缓激肽降解、提升浓度,有助于利钠、利尿、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等,同时会升高血管紧张素Ⅰ和Ⅱ水平,后者能够有利于抵消利钠肽及缓激肽[10,11]。PARA-DIGM-HF相关研究显示[5],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相比培哚普利易造成患者低血压、血管性水肿,产生高钾血症、干咳等不良现象,故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血钾水平状况,调整适宜的用药剂量或者停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对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与培哚普利治疗相比,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脏收缩功能、LVEF,降低其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然而,患者进行两种药物治疗下,其血清肌钙蛋白T、HR、LVEDD大小情况无显著差异,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短时间应用,对患者的左心室大小无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对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与培哚普利治疗相比,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心功能的早日恢复,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前体库巴缬沙坦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展向压力分布可控的前体/压缩面气动设计方法及其流动特性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不同迎角下脊形前体绕流数值模拟研究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基层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基层临床应用建议(二)
T中枢记忆前体可控制克隆优势
芥末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