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君嘉
(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高速铁路的建设使得区域之间的可达性增强,给区域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高速铁路网络的形成将给贵州省旅游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合作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落后的交通条件,成为外地游客到贵州旅游的最大障碍,大大降低游客的旅游效用。高铁建成后,2015~2018年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人数从2015年的3.76亿人次增长至2018年的9.69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26.7%。2015~2018年贵州省旅游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8.14%。2018年贵州省实现旅游总收入9471.03亿元,同比增长33.1%,带动30.3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进入“全域旅游”阶段,高速铁路将引导贵州旅游市场迈上新台阶。
旅游将目的地是否开通高铁作为衡量该城市旅游价值的重要指标,随着高铁的修建,贵州省将尽快融入周边城市的旅游圈。从周边多数省会城市到贵州的时间缩短到8小时,贵州与临近城市间形成2个小时交通圈,空间范围以及旅游内容得以空前壮大。由于时间距离缩短,高铁对游客在周末或小长假更多选择中的远程旅游有积极影响,真正实现一日游和过夜游。贵州与中东部地区得以快速联通,高铁架起了一座过境旅游的新通道,使三大经济区连成片,沿途各个城市旅游客流迅速增加,旅游资源得以重组开发。
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基于区域基础设施、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和旅游环境的整合规划,对行政推动、市场调节、协商解决、法律保障和人文融合等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进行梳理[1]。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增加区域旅游主体合作的可能性,高速铁路的开通将打破地域限制,综合考虑不同旅游区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整合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旅游产品,共同推动旅游策划和营销,区域旅游业的整合将促进其他产业如农产品的合作,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区域一体化。在高铁的影响下,区域旅游合作成为了各有关行为主体和区域、城市的共识。沿线区域不仅开发出了新的高铁旅游产品,还依托高铁把旅游线路延伸到省内其它地区,旅游合作的区域范围也随之扩大[2]。
贵广高铁把贵州带入了高铁时代,使粤桂黔三省形成区域经济带,三地政府顺势提出打造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并签署了建设贵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3]。沪昆高铁作为全国最长横向铁路客运专线,它使贵州省联通周边经济发达区域,融入沪昆高铁经济带。2013年9月,贵州与云南的旅游主管部门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相关州市签署了“联合扩大中国喀斯特精品旅游线路”协议和《滇黔五州市无障碍自驾车旅游合作协议》。2015年8月,湖南、贵州两省政府签署了建设湘黔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此外,作为西南高铁通道新添线路,2018年1月,渝贵铁路(重庆西至贵阳北)的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成渝贵“3小时交通圈”的形成。
区位条件优越,是西南地区重要陆路交通枢纽,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通道,现已融入多条高铁经济带;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海拔高但纬度低,为四季皆宜的观光旅游休闲探险之地;丰富的绿色旅游和文化资源,绿色旅游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闻名,拥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多处,具有众多开发价值的自然景点,文化旅游则以少数民族文化、安顺屯堡文化、遵义红色文化等为代表的多元山地旅游著称。
贵州旅游业发展较为滞后,虽然高铁减少了游客从外地到贵州的时间,但是从高铁站到景区再到到酒店等周转点的易到达性较差。游客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高,花在游玩上的时间短。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游客体验感较差。贵州旅游整体形象不突出,没有展现出自身的特色,不利于形成强大的品牌。与周边区域的旅游资源整合尚未完成,旅游特色没有完全得到凸显,贵州主打的民族特色、喀斯特地貌、高山古镇等景区与周边云南、广西、湖南、重庆等省区市的旅游资源有重合之处。景区整体水平有待提升,贵州在旅游景区建设方面的投入较少,旅游景区在旅游接待能力、旅游服务水平等方面还有待提升。旅游产业性还没完全显现出来,旅游产品和娱乐项目缺乏特色,如旅游纪念品的产销较为落后,在旅游娱乐项目的设计上缺乏创意。
高铁仅仅解决了旅客跨区域或者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空间转移问题,旅游者要到达旅游景区,往往还要借助其它交通工具才能实现。高铁要真正发挥其在输送旅客方面快捷的优势,高铁设站城市必须加强高铁的配套设施建设。高铁沿线城市应主动对接高铁,力争城市轨道交通、长途公路客运、城市公交、景区专线等交通的无缝连接,方便游客的进出。[4]重视散客集散中心建设,针对高铁站与景区可达性较差的现状,可以在高铁站开设省内景区直达大巴、市内旅游景点直达出租车等,并配备专业导游、景区地图和文化介绍等资源,推进高铁与其他交通网络的多网融合。
如果想在高铁时代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必须提升旅游产品创新、加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复合型文化、商业、休闲等产业链融合发展,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因此,在努力开发景区价值的同时,也要促进星级旅行社、宾馆、饭店的建设,全面性地提升游客在住、游、娱等环节上的体验档次,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减弱高铁对旅游地带来的过道效应,增加游客旅游消费。此外,针对贵州安顺屯堡、黔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和遵义赤水等地红色旅游的文化底蕴不足的现状,应该努力挖掘背后的历史文化含义,让区域特色与历史保护结合,少数民族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结合,红色文化与爱国教育相结合。提高旅游纪念品的价值,请专门的设计师设计具有收藏及观赏价值的相关的周边产品。
高铁的建设使贵州省内路网结构更加完善,大力开发贵州省旅游资源的条件更加成熟,可以更充分发挥贵州旅游资源优势,增强贵阳作为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服务的中心作用,大力开拓珠三角及港澳乃至东南亚客源市场。在继续发展以旅游业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的同时,要积极与高铁沿线城市进行区域合作,打造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贵州省可以借助高铁与重庆、成都等地形成成渝贵旅游圈打造周末往返游,与广西、广东形成粤桂黔旅游经济带打造小长假多地游,与云南、湖南等地形成沪昆旅游经济带打造长假深度游。这既是发挥高速铁路作用的需要,也是促进贵州省旅游业历史性跨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