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谈记者角色的演变

2020-01-01 14:49
武汉广播影视 2020年7期
关键词:老百姓民生报纸

常 艳

《庄子·知北游》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不断地进步,人们对事物了解程度及要求也越来越高。记者这个职业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新鲜事物的需求,孕育而生。万物变迁,苍海桑田,事物不断变更,通过时代的需要,记者角色也不断演变。简单来说记者的职业特征有二点:第一有采访对象;第二有采访过程。但在不同时期,记者却担当着不同的角色。

一、古代记者由抄写员演变成报探

中国古代虽有报纸一说,但报纸刊登的内容无非是一些朝廷之事,无需采访,由指定机构将官样文书抄送即可。中国封建王朝发行朝廷官报,其内容历代稍有不同,但有基本的三项:皇帝的圣谕,朝廷的法令,大臣的奏折。[1]由此可见,这时记者充当的是抄写员角色。

随着中国古代小报的盛行,为了提高可读性,赚钱谋利,他们会请一些报探,多方面打探消息。这些报探,有的是业余的,有的是“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生”,这些业余或专业的报探便是我国最早的专跑机关的通讯员或新闻记者。[2]这一时期的记者是报探角色。

二、经过多次革命运动,记者已是战士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促使了报业迅速发展,报纸也成为一个不见子弹的“战场”,记者手中的笔成为了“武器”。这一时期的报人黄远生曾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其“远生通讯”更是被视为当年中国新闻界的一大品牌。他开创了通讯时代,重视采访,追求新闻的真实、客观、全面、公正。

“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说的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记者邵飘萍,他写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新闻学开山之著作,这本书立足于实际应用,力求指导记者进行实际采访。他在著作中总结了许多采访技巧,这些技巧成为我们所模仿学习的范本。因邵飘萍大力宣传孙中山的主张,揭露贪官污吏的丑行,抨击封建军阀的暴政,与杭州的权贵结下了深仇大恨。为了扼杀舆论,他们多次企图加害于邵飘萍,但是邵飘萍却以“报馆可封,记者之笔不可封也。主笔可杀,舆论之力不可杀”的大无畏精神,仗义执言,写下了“呜呼!内务部。呜呼!内腐部!”这样的言论以及大量的新闻和评论。在报纸上仍然辛辣地揭露各种丑恶现象。“三·一八惨案”后,邵飘萍即遭通缉,接着被捕,1926年4月26日凌晨秘密执行枪决,时年40岁。还有一批无产阶级的著名记者,如范长江、邹韬奋、邓拓等,因他们坚信“事实胜于雄辨”,把真实告诉民众,是批驳敌人谣言的有力武器。这一时期的记者是战士。

三、新时代下记者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在新时代下,记者遵守着职业道德,用事实说话,实事求是,不忘初心,反映民生,传达国家出台的诸多利民惠民的好政策。如:武汉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武汉新闻》,主要播报政府部门为老百姓做了些什么;《民生e线》帮助民生协调解决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民生诉求。

今年,武汉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记者们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奔赴疫情前沿,时时播报最新消息,让老百姓能及时准确了解疫情情况,以及知道国家及时迅速作出的应对方法,如:为全力救治病人,国家调动全国资源建设火神山、雷神山;为解决封在城内老百姓生计问题,倾全国之力绵绵不断往城内运输物资,保障老百姓生活不受影响。新时代的记者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作用。

注释:

[1]吴廷俊:《中国新闻业历史纲要》第8页)

[2]吴廷俊:《中国新闻业历史纲要》第15页)

猜你喜欢
老百姓民生报纸
对老百姓好就是对党忠诚——践行正确人民观
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报纸
老百姓的微笑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