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璐旻
广电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在新的传播格局以及全台网发展趋势下,以内容产业为主体的数字化网络平台,旨在实现素材采集、节目制作、资料存储、播出分布等各环节最优化的生产方式。超融合媒体架构以最有效的资源整合、最精细的流程管理,通过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海量的节目生产、低成本的节目制作,以及可控高效的节目内容分发。采用超融合媒体架构将给媒体行业带来的益处包括:根据业务负载的起伏变化,分配对应的资源,平战结合;能快速响应热点事件的发生,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快速向热点聚集;将上层业务与底层资源脱钩,底层资源的变化不被上层应用所感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系统的效费比。
近年来,随着全媒体的逐步发展,媒体对象数量越来越大、类型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复杂。传统媒体架构方式中,资源四处分散难管理、单点不堪重负易故障、系统纷繁复杂难扩展等问题日益显现。
当前不少电视台虽有新闻生产网、非编制作网、广告制作网、媒资系统等多个业务子系统,各子系统能独立工作的同时,相互之间也可以实现必要的业务接洽。但是,台内各制作、媒资系统的分步建设,导致各业务模块的后台设备、存储设备等都是分离的,各系统都需要硬件、管理、软件等投入,各个系统间不能形成有效的资源利用。若用传统的方式建设全台网媒体架构,一次性投资较大,建设门槛较高,结构相对复杂,IT维护要求高。
总体来看,电视台业务桎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随着电视台系统越来越多,硬件成本成倍增加,各业务系统基础架构变得越来越松散和庞杂,且缺乏与其它业务系统交互的灵活性。
传统架构需要为每一个应用系统单独建立一套容灾系统,一旦应用系统增多,不仅资源闲置率高,且操作变得异常复杂,使得其无法支撑电视台日益快速增长的业务量。根据权威机构统计,一个新应用系统投入使用,其中系统部署、运维的成本约占系统整个生命周期总成本50%。随着信息系统越来越庞大,新业务系统部署上线时间也变得非常漫长,无法及时响应业务发展需求,且后期运维压力巨大,花费成本高。
媒体行业业务负载起伏大,业务峰值不可预测。传统媒体架构不能满足系统无缝扩容的需求,难以应对业务信息的突发性增长。采用传统媒体架构将会造成左右为难,如果硬件资源配置不足就可能造成系统宕机,如果预备充足的硬件资源,又会造成平时的资源浪费。
随着电视台业务的扩展,越来越庞杂的IT设备导致组织内受到入侵和数据丢失的概率越来越大。同时传统架构的不可管理性让IT管理人员的工作也越来越复杂,一旦出现疏忽,将给组织内的信息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随着电视台业务的持续扩张,相应的IT系统还会日趋庞大和繁杂。且未来随着业务的发展还会陆续建造更多应用系统,每个系统的建制均需购买数套服务器、存储空间、软件授权,并且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时间、电力和运维成本。
为了应对电视台综上所述的业务桎梏,新型媒体架构需要在系统安全、系统横向扩展、维护管理难度、系统兼容性、硬件成本等各方面都有大的改善。超融合媒体架构以“软件定义”的方式,将存储设备、后台设备等都集中到一个盒子里(X86服务器),不仅实现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的原子化和流动化,而且将各类资源集中,实现存储、CPU等资源完全共享;全新系统采用基于PaaS层的软件技术,提供数据引擎、计算引擎、业务引擎以及数据访问接口,以应对行业中日益膨胀的数据需求,提供全媒体时代业务处理和数据存储的专业平台;使电视台得以在各项业务正常运转的同时,走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逐步实现传统媒体的成功转型。
超融合媒体架构基于通用x86平台,在同一节点中融合了计算、网络、存储和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多个节点集群聚合起来,形成统一的资源池,成本可控。分布式文件系统采用非结构化存储,无需中央服务器,节点之间完全平等,便于扩展。非关系型数据库解决了大数据时代数据规模大、数据种类多、数据应用难、数据安全差等问题;将数据复制的同时分散记录在多个节点上,既解决了单点失效的问题,又提高了并行性能;增强了业务系统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对象存储架构有效结合SAN和NAS系统的优点,支持直接访问磁盘以提高性能,通过共享文件和元数据以简化管理;同时通过内置冗余及高容错机制以进一步保障存储系统的安全性。
(1)成本降低
超融合媒体架构系统在支撑相同业务的前提下,比传统架构系统整体成本更低;且随着系统支撑业务的增加,系统整体规模越大,总体硬件成本按比例将降低更多。
(2)易维护性
超融合媒体架构采用分布式集群技术,以及多种备份冗余措施;单点故障时,系统有自愈的功能;当其中一个节点坏了,直接换掉就行,不会对运行中的系统造成任何影响;业务系统本身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所有的设备进行统一监控和管理,大大减轻了运维工作人员的负担。
(3)安全性提升
在超融合媒体架构中,采用全连接/网状结构、分布式处理系统、多余度容错技术,发生单一节点故障时,安全级别和业务承载能力仅降低1/N,且有自愈能力。
(4)可建设性
超融合媒体架构建设门槛低,扩展空间大;结构简单,运维成本低;采用最新技术架构,便于应对电视台业务的长久扩展需求。
(5)存储方案更科学
超融合媒体架构中的HIVE数据库基础架构平台在对象存储、键值存储、文档存储等技术的支撑下,根据储存内容的不同,制定了面向业务数据特征的存储方案,为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私人定制”最适合的存储方案,更加科学地管理业务数据。
(6)业务扩展更便捷
在超融合媒体架构中,系统横向扩展的便捷性体现在数据扩展和业务扩展上:分布式系统和MongoDB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分片机制可实现数据层的横向扩展;业务层采用容器(Docker)将系统所需的环境封装,以规范化接口的形式提供给电视台,方便业务的扩展。
(7)资源管理全局化
超融合媒体架构改变了传统架构烟囱式的建设方式,打破了固有结构的局限性,以扁平化的方式存储,使得媒体资源管理全局化。
(8)数据挖掘更智能
超融合媒体架构在数据存储安全、检索方便的基础上,为电视台提供数据挖掘服务。PaaS层内容管理平台可以通过精准的数据统计、科学的数据分析得到电视台关心或者可能感兴趣的数据,并以热力图、统计曲线、标签云等方式进行规律、直观地表示,帮助电视台挖掘和实现潜在的数据价值。
基于全台网的超融合媒体架构,主要目标是将电视台新闻生产网、非编制作网、广告部等多个子业务系统的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后台设备等虚拟融合,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聚合起来形成资源池后统一全局动态分配,大大提高了硬件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等;采用最新技术架构,开放了底层协议,更便于从技术上实现私有云与公有云的连通,以应对媒体行业不断更新的业务诉求。
(1)支撑相同业务的前提下,超融合媒体架构应比原有架构的系统整体成本更低;且随着系统整体规模和支撑业务的增加,总体硬件成本应当降低更多。
(2)相对于传统媒体架构,系统应该有更高的安全性:存储、数据、后台服务都是多节点分布式备份,单节点故障或者在同一节点上出现两块数据硬盘故障时,不影响业务应用正常进行。在业务生产过程中后台任一节点发生硬件故障,业务生产中断时间不超过30秒。应用模块或基础模块发生故障时,各模块自动切换时间10秒以内。
(3)超融合媒体架构整体后台存储容量、系统带宽、计算能力等可进行横向扩展;节点增加的情况下,容量和带宽呈线性增加。横向扩展支持在线扩展,不影响业务的正常使用和进行;在线扩展过程中,系统的性能(主要指带宽)降低不能超过20%。
(4)整体架构应当易于维护,整体的维护方式应当简单,管理和维护成本低。
(5)超融合媒体架构为全新架构,但需要考虑系统的兼容性,包括一定层次的向下兼容性、系统交互兼容性、系统升级改造兼容性。
超融合媒体架构系统需要具备基础模块、网管模块、专业非编模块、媒体资源管理模块、标签检索模块、文稿模块等各后台和应用模块。
各模块功能设计要求如下:
非编模块:可继承电视台原非编系统的素材、时间线、管理数据等内容。非编软件功能、性能相对于传统架构有所提升。
资源管理模块:除了继承传统架构系统的功能外,还应有更多的业务功能。例如支持更多格式素材的引入;可自动清理垃圾数据记录,释放存储空间等。
标签与检索模块:要求可添加标签及标签检索,定义元数据,网页下载、操作等历史查询等。
文稿模块:支持统一浏览器IE10以上版本。有文稿、串联单、评分统计功能,串联单可同步到演播室,串联单已播状态可设置等。
网管模块:系统各模块后台管理统一预制到网管模块。可以通过网管软件管理用户空间、用户权限等,可以查看系统所有在线用户信息,系统后台运行状态监控功能,可实现按日期自动归档,可查看编辑站点登录、退出、上载、删除操作记录等。
总之,超融合媒体架构的优势,决定了它是当前媒体行业的最佳选择。相对于传统媒体架构方式而言,超融合媒体架构采用分布式集群技术,可根据电视台业务需求,以积木式扩展系统,成本低;每增加一个节点,性能和容量呈线性增长;服务可按需更新。整体架构扁平化、系统健壮性更强。管理简单,降低了电视台维护管理成本。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完全池化,各业务系统间不用频繁迁移数据,节约读写带宽,同时保证更高的时效性和工作效率。开放了底层协议,从技术上更便于实现私有云与公有云间的连通。超融合媒体架构解决了电视台当下所面临的资源四处分散难管理、单点不堪重负易故障、数据没有副本难恢复、系统纷繁复杂难扩展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