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义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20-01-01 14:0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义乌服务体系村民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义乌 322000)

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念

公共文化服务不是新事物,它不仅与我国文化事业一脉相通,而且是国家治理公共事务的内容。它是“为了保障公民基本的文化权益,向公众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1],它包括“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广播影视、报刊出版和文艺演出等”[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体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体系、内容体系、组织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估体系。”[3]相较之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个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因为目前在国外学界还尚无这一说。在西方,很多国家的城镇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城镇化水平较高,其制定的文化政策没有城乡之别。在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它是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而形成的向广大农民群众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保障农民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文化服务的总和。”[4]

2 乡村振兴战略下构建义乌共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要性

2017年,我党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各级政府积极重视,地方和学术界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等方面都进行着积极探索。的确,要实现乡村振兴,一方面要扩大产业、强大经济,另一方面要发扬文化、抖擞精神。建设农村公共文化,同建设农村政治经济社会一样,都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

在学术界,有的学者从政策方针的角度进行研究,有的学者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体系、制度设计、机制创新、服务方式、技术创新、均等化问题等方面研究,硕果颇多。但是在实践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一直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困难诸多且存在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从发展的角度,农村人口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整体国民素质的高低,因此,十分有必要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方面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一方面维护农民的文化权利、满足农民的文化需要。就义乌来说,各应考虑义乌基层老百姓的根本需求,对体系进行完善,为基层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过程中,乡(镇)政府一直是主要的供给者。虽然乡(镇)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实施了一系列的文化工程,改善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导致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供给形式还不多元,体系也尚不健全。以此为契机,研究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对策,有利于推动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义乌作为个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前浙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某些现状,这可给出案例或模型,提供借鉴,引发思考。

3 义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抓住机遇,一步一步建成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2011年,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2019年,升级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义乌在经济繁盛的同时,曾经一度被人贴上“文化沙漠”的标签。对此,义乌市委市政府和各界人民一直努力推动文化建设。在2018年浙江省文化厅公布的《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数据(2017年度)》中,全省一共89个县(市、区),义乌的总排名跻身前十。该评估指标数据自2008年开始评选,从近几年的排名看,义乌从掉尾一路攀升,在人均排名类指标和公共文化设施类指标不占优势的前提下,在文化队伍建设、群众文化活动、文化服务享受等大类指标上均取得了好成绩,当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现梳理如下:

3.1 政策日益完善,但需进一步落实

从2005年中共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5]到2018年党强调“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全局”[6],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在省里,从2013年至今,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来加以文化保障。在省里的积极部署下,义乌市为了解决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也相继出台一系列的实施意见。由此可见,从中央到省里再到义乌市,都制定了相关政策,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顺利建设提供保障,但是就落实来情况来看,离目标要求还有一点的距离。

3.2 建设稳步推进,但发展不平衡且轻管理

一直以来,义乌都在积极推进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其中首要一点,就是通过建设文化设施,努力为村民营造良好的公共文化空间,像目前义乌已经形成市图书馆——镇(街)图书分馆——村(社区)图书室的三级体系。与此同时,正深入推进镇街文化站、文化礼堂、镇街剧场、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阵地提档升级。在农村文化礼堂方面,至2018年义乌已建成138家。文化礼堂定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而且提升了村民们的文化修养,大家拥有较高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必须注意的是,虽然各级政府稳步推进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但是村民能够活动的物质场所还有拓展的空间。不仅如此,村子与村子之间的文化建设与发展也不太平衡。有的村子文化建设积极,形势良好,不仅重视文化基础设施,而且经常开展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像义乌陶界岭村有本地人口1300多人,外来人口8000多人,其文化礼堂自2017年11月27日正式投入使用,不仅设有门厅、村民活动室、民情驿站、党员活动室、党建文化馆,还有农家书屋、书画室、名人馆、家风家训馆等。但是有些村子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比较低,像一些篮球场、图书室闲置不用,甚至还有一些农村文化建设贫乏单调,还没有文化活动室。

3.3 政府财政作用明显,但是社会资金不足

毋庸置疑,义乌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无论是政策上还是资金上。近几年,义乌政府购买大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以实际行动来文化惠民。但是必须看到的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量大面宽,完全依赖政府无能满足文化发展的需要。据资料记载,上个世纪的30年代,日本经历了农村现代化,1971年,韩国进行了新村运动。对于公共文化服务,这些国家的政府既没有行政干预,也没有直接管理,他们采取的是间接管理模式,他们认为政府对社会公共文化的投入应该有限度。的确,我们各级政府一定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但是为了提高社会性与效能性,在政府投入的同时还应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的参与,引导他们投资公共文化,以便形成文化服务供给的多元化。

3.4 创新文化服务的内容与方式,但总量不足

创新文化服务内容与方式,不仅能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具活力。近几年,为了解决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象,义乌通过实施“同城共享”工程来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方面,开展送文化下乡工程,每年送演出300余场、电影8600余场、展览40余场、讲座30余场、图书50000余册,满足了多元文化需求。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的联动方式,实现了95%以上送文化下乡服务由民间组织或团体来承接。例如义乌新农村数字电影赤岸室内放映点,这是浙江省第一家由社会力量投资开办的农村数字电影院。放映点不仅放映电影,而且还和义乌市图书馆合作共建图书流通站,提供免费阅览室给市民自习,市民在观影休闲之余可借阅千余册图书,图书种类保持持续更新。这种新运营模式,不仅可以促进村民们的文化消费,更是提高了村民们的生活品质。不仅如此,这种政府购买、企业运营、市场操纵、群众受惠的方式,既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又盘活了社会力量、创新了政企联动的新模式。不过总体来说,创新虽有,但是类似的好的活动不多,存在总量不足,其他活动品质欠佳的状况。

3.5 服务观念滞后,村民参与程度不高

有些文化机构服务观念滞后,不仅将对农村公共文化的服务视为一种自上而下的文化宣传或文化救济,而且对服务的对象缺乏深入和充分的了解。除此之外,从实践来看,村民的主体参与意识并不是很强。大多数村民很少积极主动组织或参与本村的公共文化活动,他们还是比较习惯由政府主导和组织文化活动,这是一种被动型的文化参与。其实,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村民要发挥主体性。村民不仅是整个农村文化服务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对此,各级部门和相关机构应想办法激发村民的积极性、提高村民的内驱力,最大程度调动他们自我组织、管理和服务的积极性。

4 完善义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议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如果政府松懈,必定会导致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缓慢和失衡。因此,政府一定要明确责任,发挥作用。面对文化资源配置均等化不足的问题,政府应着手从机会、过程和结果上实现均等,普惠基本文化权利。除此之外,虽然政府每年都加大投入,但是比较多是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量和文化设施建筑面积的重视,文化设施后期的使用和管理是容易疏忽的地方。因此,必须加强农村文化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明确职责,各司其职,提高资源和设施的利用率。

第二,加强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在建设中,为了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一定要整合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调动各类资本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合作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的乡土文化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我们要充分洞察、研究并挖掘这些文化底蕴和文化习惯,以此为契机,加强研究,用心组织,最终形成村民们喜闻乐见且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与节目。

第三,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稳定并发展专兼相结合的文化人才是当务之急。不仅如此,还应该努力培育群众文艺骨干,或是挖掘民间艺人,或是调动离退休人员的积极性,为他们定期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义乌素质。在培育农民主体意识的时候,首先要培育农民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其次要拓展农民主体性实现的空间,培养农民的能力,增强他们自主管理的能力。像河南省宝丰县扶持农民发展民间艺术产业,打造民间魔术师,举办民间魔术节,这不仅提高了农村文化的品味,也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收入。通过鼓励农民自己兴办文化产业,不仅自己可以通过文化致富,还可以让农民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为文化骨干。还有陕西延安市安塞县的腰鼓队,腰鼓手会被应聘去外地从事培训,还会去国外表演才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自然而然成为了文化建设的人才。

第四,保护农村物质文化遗产。每一处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都是祖先留给后辈的记忆。我们在进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时,一定要有意识加强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义乌,佛堂镇入选了浙江省非遗主题(实验)小镇,赤岸镇被列为浙江省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赤岸镇里的尚阳村被评为省级传统文化村落,除此之外,还有上溪镇的黄山五村和义亭缸窑,都是保存较好的传统村落。对这些非遗小镇和传统村落等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不仅可以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而且可以让农村独有的文化韵味历久弥香。

猜你喜欢
义乌服务体系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义乌展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没了义乌,圣诞老人可能‘失业’”——浙江义乌圣诞产品叩开世界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