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钰婉
(大理州财贸学校,云南 大理 671000)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生活与工作效率更高。然而,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双面性,计算机在方便人们生活、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又存在着计算机安全问题,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关注。
随着计算机漏洞不断出现,计算机漏洞成为危害计算机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计算机非法攻击者创造了机会。不少攻击者针对计算机安全漏洞问题采取多样化的攻击手段,破坏计算机安全。针对这一现状,需要精准把握计算机安全漏洞表现和特征,采取相应的检测技术手段,以消除计算机安全漏洞造成的安全问题。
计算机漏洞指的是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由于不安全因素影响而造成的运行安全问题,不安全因素具有多样性,既包括硬件层面的因素,由于硬件开发没有达到相应的技术水平,又与软件自身有关,任何软件的开发都不可能是完善的,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此外,协议也是造成计算机漏洞的重要因素。
计算机漏洞直接关系着计算机系统的有效运行,成为计算机应用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计算机由于安全漏洞的存在,从而给予非法攻击者从事非法活动的机会,攻击者不需要经过授权就可以随意地访问计算机,并进行非法操作,对计算机安全造成巨大的隐患,进攻者可以对计算机应用程序进行修改,从而破坏计算机正常运行。不仅如此,计算机安全漏洞也容易使得计算机组件、存储的资源等处于无保护状态,危害计算机整体运行质态。
计算机安全漏洞分类标准不同类型也不相同,从漏洞产生的影响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功能性逻辑漏洞,另一种是安全性逻辑漏洞。前者主要影响计算机常态化运行功能,由于安全漏洞的存在,计算机一些软件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从而使计算机功能出现障碍;后者主要对计算机安全产生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安全漏洞不会影响计算机自身的功能,但是当安全漏洞被非法攻击者所利用,就会对计算机信息安全形成危害,使软件运行出现错误,也可能出现执行恶意代码。
计算机的安全漏洞有多个方面,有来自开发人员的同时有来自于用户个人的不当操作,而出现漏洞,理论上讲,任何系统都存在漏洞,部分漏洞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因此,做好计算机安全漏洞研究与检测,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综合当前计算机安全漏洞的基本表现形式,计算机安全漏洞的形成主要包括两大类型,一种风险来自于外在攻击,外在攻击情形比较复杂,包括黑客的攻击以及病毒的植入,这些都会对计算机安全或者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黑客的攻击,计算机面临着信息大量泄露的危险。病毒的入侵则会导致计算机系统内部信息出现混乱现象,应用程序被恶意篡改,其结果是影响计算机运行功能,程度严重的还会维护计算机安全。第二种风险是系统内部引发的。由于计算机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系统设计缺陷,从而造成设置漏洞。尽管计算机系统在不断的完善升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漏洞不断呈现。因此,计算机安全漏洞是一个长效话题,需要不断优化计算机漏洞技术。
具体来说,计算机安全漏洞主要存在四种诱因:一是计算机运行程序编写逻辑问题造成的漏洞,使计算机遭遇安全风险;二是运行环境复杂性带来的风险,使得各种各样的运行软件之间产生互相约束,造成安全漏洞风险;三是计算机终端操作人员操作造成的安全风险,包括操作能力不强或者错误操作;四是计算机安全软件不断修复造成的风险,在修复过程中导致用户信息使用安全风险。因此,计算机漏洞检测技术的运用需要针对不同的诱因,采取差异化的做法,从而提高漏洞检测技术的有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安全漏洞基本上表现为系统漏洞引发的安全隐患,突出地表现为数据信息盗取现象不断升级,协议漏洞成为新时期计算机安全漏洞的基本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网络协议设计缺陷。大多数模拟ip地址相似度惊人,从而造成协议漏洞,容易为黑客所攻击;二是网络终端共享性和开放性。大数据时代下,信息传输效率快速升级,然而终端系统判断能力没有及时跟上,容易造成终端系统控制权限丧失。
针对计算机安全漏洞存在的问题,漏洞检测技术也不断升级。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计算机安全漏洞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静态检测技术,二是动态检测技术,三是混合型检测技术。
静态检测技术主要以手工检测的方式进行,由检测人员负责完成,必要情况下,可以借助源代码分析装置实施静态检测。静态检测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源代码结构和函数调用。通过源代码结构分析,找出其中隐藏的危害安全的因素。如可以借助源代码中的函数挖掘漏洞,判断边界条件。由于当前软件源代码数量庞大,从而导致手工检测难以进行完整分析,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借助静态检测技术进行初步检测,通过扫描计算机软件的源代码,在较短时间里获得软件源代码的具体情况。
此外,软件项目开发环节可以利用静态检测技术。通过静态检测技术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里对系统存在的漏洞进行修复。然而这一环节漏洞修复需要获得源代码的支持,通过对源代码进行分析得以实现。因此,该环节要运用静态检测技术,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建立源代码特征数据库,二是建立规则库。这就需要根据静态检测技术必备的基本条件,提高静态检测技术运用实效性。
静态检测技术对计算机安全漏洞进行检测需要具备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对象系统的源代码获取,这一前提的实现有很大的难度。动态检测技术就显示出自身独特的优势,动态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调试计算机软件系统,对数据流向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软件使用是否存在异常现象。以此分析计算机是不是存在安全漏洞问题。
动态检测技术的使用也需要具备一个前提,即计算机运行环境。通过对计算机运行环境进行分析以检测计算机安全漏洞。动态检测技术与静态检测技术相比,更加便捷,正确率更高,然而检测效率不高。因为计算机系统不是单一化的,这就造成动态检测技术无法进行统一化扫描,从而造成动态检测技术应用范围的有限性,在大型软件安全漏洞检测中应用有限。
静态检查技术进行的前提是获取目标程序的源代码,因此检测规模与动态检测技术相比更大,然而容易出现误差。动态检测技术检测的覆盖面较低,但是精准度较高,检测效率较低。这两种检测技术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单一化使用静态检测技术或者动态检测技术都难以发挥有效的水平。混合检测技术将动态检测技术和静态检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扩大两者的优势,两者的不足得到有效的弥补,能够有效提高安全漏洞检测的覆盖面和准确性。因此,计算机安全漏洞检测技术的应用要打破传统思维,将静态检测技术和动态检测技术有机结合,不断探寻两者结合的路径。
总之,计算机安全漏洞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决定了计算机漏洞检测技术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计算机安全漏洞检测是确保计算机安全、发挥计算机功能的基本前提。然而,计算机漏洞检测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漏洞的基本类型和基本特征,综合考虑漏洞多种诱因。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安全漏洞检测技术,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情形采取科学的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将静态检测技术和动态检测技术灵活地应用于计算机安全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