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桂芹
(青岛市黄岛区广播电视台,青岛 266400)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观看电视新闻节目的观众已经越来越少,而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壮大,对社会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改变了信息流动结构和媒体生态。为缓解电视新闻观众的流失,电视新闻必须改变制作方式,创新发展,电视新闻制作团队应该重视新媒体技术,将其充分融合,推动电视新闻制作的发展。
首先为可增加电视新闻影响力。截至2018年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达8.3亿人,且网民数量呈不断升高趋势。伴随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民众接入互联网方式也逐渐产生变化,由最初的电脑逐渐扩展至平板、手机及电视,也为民众及时获取信息提供更多渠道,如短视频、微博及微信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而在电视新闻领域“趣新闻”及“今日头条”等APP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因所传递信息具备及时及多样化等特点,受到人们高度关注,具备较高浏览量。由此可见,此发展背景下,新媒体使用规模、影响力日益扩大。其次为新媒体现已逐渐成为民众接收信息的首选渠道。伴随宽带提速及网络覆盖范围不断增加,新闻客户端得以不断发展,安装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新闻APP基于新媒体技术及网络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及传播内容得以丰富,并具备推送及时及操作简便等特点,发展前景良好。因此,将新媒体技术应用至电视新闻制作中具有重要价值。
每个行业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需要通过与新的技术理念结合的方式实现创新,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即为传统新闻通过与互联网技术有效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传媒方式。新媒体技术改变传统新闻行业的运行方法,另辟蹊径,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传统的电视新闻行业如果想要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传媒市场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打造品牌理念,创新发展,不断提高自身价值,使传统的电视新闻传媒产业得以进一步发展。为实现传统电视新闻媒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更新新闻制作理念,打造品牌效应,针对电视节目的观众实际情况合理定位,对新闻节目适当包装,吸引人民群众的注意力,进一步得到人民群众的喜欢。对于电视新闻节目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新闻的真实性,不可为博得观众眼球,对新闻过度包装。目前部分新闻节目对新闻过度包装导致新闻失去真实性,成为虚假新闻,影响节目的质量,也让人民群众对该节目产生反感。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应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提升节目的趣味性。播放电视新闻节目的目的即为让人民了解民生,所以新闻内容应该尽量贴近生活,应该尽量关注社会上热议的焦点问题,让人民真正了解社会。此外,电视媒体为一类传统新闻传播方式,所使用语言具备政治意味浓厚及严肃等特点,直接表现为语言搭配固定、词汇较直接、句式及句型老套,官话、套话较多等,使得节目新鲜感较低,使得节目收视率及影响力难以有效提升。而新媒体环境下,针对语言并未存在过多限制,用语更加活泼生动,民众阅读兴趣得以充分调动。为提高新闻节目收视率,扩大节目影响力,电视媒体也应适当转变自身语言模式,除保障新闻内容真实性外,还应提高语言应用的灵活性。
传统电视新闻节目中,因制作时长有限,使得新闻制作人员将精力多放在新闻制作方面,并注重与观众间的互动,此也为传统电视节目的制作弊端。因同观众间的互动不足,使得新闻制作人员无法对观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真实需求予以了解,降低电视新闻收视率,同时也会对新闻节目制作质量造成影响。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服务群体即为观众,而观众除具备信息传播能动性外,也可向新闻制作人员提供真实反馈意见,因此,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制作过程中对观众反馈信息予以了解尤为必要。新闻制作人员通过对观众反馈信息加以整理分析,可对观众的真实需求及关注特点予以了解,以便在新闻制作时,结合观众需求、观点对新闻素材予以收集,满足观众的信息接收需求。此外,通过注重同观众的互动,可利于电视新闻节目同观众生活更为贴近,以便人员对节目内容展开适当调整,提高新闻节目内容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以此提升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质量。此外,通过加强同观众间互动,促使观众参与至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增强观众对电视节目关注度,调动观众参与新闻制作积极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部分传统新闻行业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形成新媒体技术,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新媒体不断向人民群众传播新闻,已经成为民众接收信息不可缺少的方式。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电视新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所以电视新闻行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充分与新媒体技术结合,改变传统新闻制作的理念,创新发展。